陳錦勇
《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理論性、技術性、應用性都很強,要想學好,必須花大力氣。對于原本文化基礎就較為單薄的技校學生來說,就更困難。如果不在教法上下工夫,學生就有抽象難懂、枯燥無味的感覺,最終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根據技校學生理論知識接受能力差、喜歡動手、感性認識敏銳的特點,筆者在授課時特別注重抓住“學生有興趣”這個突破點,擴大他們的興趣范圍,引導他們學習理論知識。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某一知識系統“樂學”,學得好,關鍵在于學生對該知識產生興趣,從而用心去研究它。那么,怎樣培養技校學生學習興趣呢?近幾年,筆者在教學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對于如何激發學生學習《電子技術基礎》的興趣,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積累了一些體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加強直觀教學,培養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認為,形象、直觀的事物往往能直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技校生一入校,對專業認識幾乎一無所知,這是培養學生興趣的良好機會。根據這一點,筆者從課外輔導入手。首先,在剛開始授課時,筆者先發給每個學生各種二極管、晶體管、電阻、電容等電子元件,讓他們在課堂上反復觀察,并要求他們回家后打開家里的收音機、計算機等,查找各種元件,加深認識。然后,要求他們用萬用表等測量各種元件技術參數。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并帶著很多問題進入課堂,詢問老師。經過這樣的感性認識,尤如給學生們來了個“熱身運動”,學生們對這門課程的興趣大為增加。其次,引導學生閱讀《初級電子制作與維修入門》雜志,開拓學生的視野。鼓勵學生瀏覽電子愛好者網頁,通過網絡了解電子技術行業發展情況及專業發展的有關知識。第三,向學生講授生活中的實例,如計算機、顯示器、電視機、路燈的控制電路等等都要用到電子技術,讓學生明白所學知識的實際價值,從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課件輔助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激發興趣,必須從細處做起,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課程中有一些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教師用語言不容易描述,某些規律學生又難以捕抓,需通過多媒體教學,利用生動、形象、具體的文字、聲音等,向學生傳遞信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講授到第一章“二極管”時,學生對PN結的內部結構及導電分析很難理解,筆者便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了這一性質,讓學生了解二極管性質──單向導電性,同時列舉生活中的常見例子,如電熱毯調溫開關,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為什么接上一只二極管就達到調溫的目的呢?”通過這一問題的啟發,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的思考。又如,以往很多老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描述一個基本放大電路中各點的瞬時電流、電壓是如何圍繞著靜態工作點隨著輸入信號變化而變化時,感到既費時又費力。但是,借助課件制作的動畫,就能動態地演示各點的瞬時電流、電壓圍繞著靜態工作點、隨著輸入信號變化的情況,以及當靜態工作點變化時輸出波形失真的情況。這樣,學生就能對這部分內容形成一個完整、清晰的概念。通過教學課件的動感演示,既達到了教學目的,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采用模擬仿真軟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研究也表明,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Multisim2001(EWB)仿真軟件進行虛擬實驗教學,可以創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讓學生如同置身于真實幻覺中,會使之產生強烈的真實感。在這種完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知識和技能,對學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仿真結果的演示可以把抽象理論轉化為學生容易理解的直觀圖像。例如,講授《直流穩壓電源》一課例時,交流電經過整流、濾波和穩壓后輸出的波形是怎么樣的呢?以往只能靠講授和在黑板上畫圖講解,既枯燥又生硬,但是運用虛擬仿真技術后,將整流、濾波、穩壓的過程一一在電腦屏幕上虛擬出來,每一工作環節波形圖像都清晰地顯示出來,讓學生在大腦中產生強烈的真實感。學生的興趣得以激發,情緒也調動起來,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四、理論聯系實踐,鞏固學習興趣
教師只有掌握了專業課的內容和特點,理論聯系實踐,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筆者盡可能少講抽象繁鎖的理論,否則多數學生不但沒有接受,反而會影響他們學習電子技術的信心,對多數學生起到得不償失的作用,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失去興趣,教學難度將增大。教師要開動腦筋,盡可能為學生組織一些與書本知識有聯系的小制作套件,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同時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小收音機的制作。在開始實訓時,筆者僅提出內容的要求,指導學生購買電子元件,啟發他們看懂電路圖,并把原理圖上的元件和實物聯系起來安裝調試。在制作過程中,指導老師要放開手腳,鼓勵學生獨立完成整個制作的過程,指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促使他們開動腦筋獲取知識,從而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成功的樂趣,鞏固學習的興趣。
五、在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筆者在第一學期進行《電子技術基礎》教學時,采用傳統講授的方法,教學效果不理想,整個班的及格率只有50%左右。在第二學期里,筆者教授《電子技術基礎》時,采取了以上幾方面的措施后,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由“不愿學”而變為產生較大的學習興趣,學會了該門課程的理論知識,又使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真正體現了寓教于樂,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理解、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了提高。具體表現如下:
1.大大提高了教學成績
以往考試時,即使把考點告訴給學生,學生還是不愿復習,所以考試成績很不理想。現在,因為學生激活了興趣,產生了學習的動力,所以考試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及格率由原來的50%提高到現在的80%以上。
2.學生從模擬仿真實驗中得到了鍛煉
學到了實驗技能,使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實驗的綜合能力也得到了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普遍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例如,基本的焊接技能、焊接質量有了較大的改善;對常用儀器的使用、基本電路的測試、電路的分析等熟練度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3.增強了教學的吸引力,提高了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習興趣
以往上課時有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交頭接耳、做小動作,甚至搞惡作劇,嚴重地影響了正常的教學。采取了以上有效措施后,整個教學局面扭轉了,課堂氣氛明顯好轉。學生一旦有了學習的興趣,那么,他的感覺與知覺也就會更加活躍,觀察也會變得異常敏銳,注意力也會高度集中。這樣,他們在課堂上就會認真聽講,作好筆記,積極地回答老師的問題,使整個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師生關系也和諧、融洽。
綜上所述,面對技校學生,教師應在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學、輔助課件、創設環境等方法,擦出學生學習興趣的火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形成樂學氣氛,達到教學的目的。
(作者單位: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