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金 錢榮根
摘要:本文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出了在新課程下幫助學生主動學習物理的方法。
關鍵詞:非智力因素;興趣;情感;意志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09)7(S)-0027-3
非智力因素是指決定人認識積極性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態度、世界觀等內容。非智力因素在認識活動中起著推動、維持和調節的作用,對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和智力水平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當前的物理教學中由于教師忽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導致一部分學生對物理學習失去了興趣和信心,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這對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都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新的課程標準倡導學生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對大自然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勇于探究、樂于參與觀察、實驗、制作、調查等科學實踐活動;具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喜悅。作為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使學生能主動地投入學習,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正確動機和濃厚興趣
要學好物理,就必須多觀察、多實踐、多思考。但是,如果學生對學習物理知識沒有興趣,那就談不上觀察、實踐和思考了,所以教師首先要想方設法使他們端正學習動機,對物理知識產生濃厚興趣,主動、積極而持久地投入學習。
1.1 科技發展離不開物理
我們國家要進一步改革開放,搞好經濟建設,實現現代化就要發展科技力量,而發展科學技術就離不開物理科學。因此學好物理是公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
1.2 發揮榜樣的激勵作用
身邊的人和事對學生有強烈的感染力,教師要著重介紹班內、校內物理成績優秀及進步顯著的同學的先進事跡,特別要介紹在物理方面取得一定成績的校友。讓學生從他人成功的因素中受到感染,得到啟迪,用這些良好的素材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1.3 注重實驗演示,激發學習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學科特點和初中生好奇與好動的天性,多設計一些實驗課,讓學生親自參與,動手體驗;親自去參與觀察、分析、總結。這樣,不僅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而且能使復雜深奧的物理學知識變得形象、直觀、易懂。例如:在講授“大氣壓”一節時,可在裝滿水的杯子口上用硬紙片蓋住并倒過來,發現水并不流出,紙片也不下落,使學生確信大氣壓的存在。接著讓兩個學生做馬德堡半球實驗,使他們感覺到巨大的大氣壓,這樣就會使學生對這節課感興趣、印象深、易理解、記得牢。又如:在講解分子運動論時,通過實驗演示半瓶酒精和半瓶水的混合。雖然做了實驗,效果也很明顯,但是學生卻難以理解和接受。如果做一個比喻,半瓶芝麻和半瓶黃豆倒在一起還是一瓶嗎?學生會恍然大悟,問題一下子就搞清楚了。這樣讓學生在生動、輕松的學習氣氛中學習,沒有心理負擔,把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和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也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在課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動手做一些科技小制作、小發明、小游戲,使所學的知識得到鞏固和延展。同學們也會在實際運用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從而更加喜歡物理。
1.4 充分利用電教手段,提高學習興趣
在物理教學中,正確的使用電教媒體,可以使教學內容生動活潑,增大信息流量,加快教學的反饋速度。尤其是計算機的多媒體功能,聲畫并茂,集幻燈、電影、錄音、錄像的優點于一身,對一些不可為的實驗(如:原子彈的爆炸、天體運動)、危險性實驗(如:放射性衰變)、過程性實驗(如:電容器的充電、放電時極板的電量變化)和原理性實驗(如:示波器內粒子的軌跡)具有獨特的演示效果,能為學生設置出誘人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學習時如身臨其境,從而激發起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提高其學習興趣。
2 培養學生熱愛物理的積極情感
情感比興趣更加深刻穩定,要使學生熱愛物理,喜歡物理,應當通過物理教學的情緒感染,使學生在心情愉快的情況下更主動、更積極地領會、掌握物理知識。
2.1 增強學好物理的自信心
實踐表明:表揚比批評更能喚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更有利于鞏固、調整、校正其行為。因此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與梯度,適應學生的智力發展,創設出更多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取得學習上的成功。對學生的每一點成功都要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如:在設置課堂提問的內容與對象時,可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難的問題不應提問差生,以免他們由于答不出而產生自卑感。在布置作業時,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題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每單元授課結束后,要認真進行單元歸類復習,精心設計測試題。對于較難的題目在復習時可進行一些暗示,使學生在復習時具有針對性,在測試時獲得一定的成功。這樣就能較好地激發和鞏固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習上始終保持積極的情感,形成良性循環,不斷增強他們學好物理的信心。
2.2 利用學生的愛美心理,進行物理美育教學
教學中要充分挖掘、發現和利用物理中美的因素。物理變化之多,變化范圍之廣,構成了五彩繽紛的世界,在這其中有著各種奇妙的對稱:有鏡對稱、軸對稱、點對稱這樣的空間對稱;也有周期、節奏、旋律這樣的時間對稱;還有吸引和排斥、作用和反作用,正電和負電這樣的對稱。而從自然界中得到的物理概念,規律都是經過無數科學家反復探討,精心錘煉而成的真理,經過漫長歲月的考驗,它們嚴謹、簡潔、字字鑠金。如:對牛頓定律來說,從不同的方向看,物體的運動都遵從牛頓定律,牛頓定律也具有旋轉對稱性;鏡子里和鏡子外物體的運動都遵從牛頓定律,牛頓定律具有空間反射對稱性;在不同的時間,物體的運動也都遵從牛頓定律,牛頓定律具有時間平移對稱性等等。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啟發學生去欣賞、去體會自然界中的各種美,引導學生去表達對美的感悟。讓他們在審美的情趣中愉快地學習,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熱情。
2.3 關愛每一位學生
教師要熱愛學生,才能使學生產生對物理的情感。沒有真正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唯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熱愛學生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對學生的“愛心”能激發學生的奮進精神。教師一句溫柔的言語,一個充滿愛的眼神可以使學生從中感到莫大的安慰和鼓勵,可以說教師的愛可以影響甚至于改變某個學生的一生。教師應熱愛學生,把學生看成一個活生生的人,只有教師把每一個學生都理解為一個具有個性特點,具有獨立的志向、智慧和性格結構的人,才能有助于教師去熱愛學生和尊重學生。教師要熱愛學生,應以平常心和學生平等相處,不僅做良師,而且要當益友。因為事實上,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希望能與教師敞開心扉,在平等輕松的氣氛中相互交流和探討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全身心地熱愛學生,要愛一切學生,愛所有學生,尤其要愛后進學生。
教師熱愛學生還要使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教師要象對自己的孩子一樣,把自己的心靈獻給學生。要做學生的知己朋友,讓學生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懷。教師要關心學生的智力、道德、思維、身心發展等。教師對學生的熱愛要體現在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上,表現在對學生的人格尊重上。因此,物理教師應以自己對物理知識的熱情和對學生的熱愛,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他們學好物理的情感,潛移默化地發展他們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激勵學生不斷進取,使每個學生真正成為對當今社會有用的人。
3 培養學生學好物理的堅強意志和獨立自主的性格
在學習中意志薄弱的學生會知難而退、半途而廢,意志堅強的學生則有堅韌不拔,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堅強意志。意志力差,學習上畏難,遇到挫折便打退堂鼓是學不好物理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3.1 通過物理學史和物理學家的故事激勵學生
介紹物理學史的發展、物理學家的情況,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如:“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的成功發射等等,都會使學生有很強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如:“愛迪生和白熾電燈”的故事能使學生了解科學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體會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一道理。科學家是通過艱苦的勞動,甚至為此獻出了生命才取得成功的。通過科學家尊重事實、一絲不茍、認真負責、刻苦鉆研、為科學事業奮斗的動人事跡,體會他們為科學事業前仆后繼、勇往直前、毫不退縮的優秀品質。教師還可以通過榜樣的力量來激發學生學好物理的欲望和激勵學生樹立向科學高峰攀登的理想。
3.2 對學生多了解、多輔導
平時要多了解學生,對受挫學生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除對他們進行日常的思想教育外,還應個別輔導及通過班集體活動鼓勵他們樹立理想,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要增強學生自我控制和調節能力,正確地對待生活中、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干擾,保持適宜的情緒狀態,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培養他們勇敢進取、獨立自主的性格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總之,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正確動機和濃厚興趣,注重學生熱愛物理的積極情感的培養,重視學生學好物理的堅強意志和獨立自主的性格的養成,使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顯著的提高。
(欄目編輯鄧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