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桂芝
摘要在新課標新理念的指引下,將傳統文化之一的對聯巧妙地、形式多樣地融入到語文課堂之中語文課堂既籠罩著濃郁的文化氛圍,又充滿新鮮靈動的氣息,同時又融匯著高考信息。
關鍵詞新課標:對聯:新課堂
新課標給語文教材注入了新鮮的活力與靈氣,那悠悠中華五千年的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給予學生豐厚的文化營養,當代文化如一脈清新的、活潑的溪流滋養學生的心靈;外國文化以其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與文化特征讓學生體驗異域世界的繽紛多彩。這就是語文新教材,它是開闊學生的文化胸襟、提升學生的生命智慧、養成學生良好的文化人格的一塊豐腴的土壤;它既能體現傳統文化經典的魅力,又充滿鮮活的時代氣息。新課標形式下的語文新課堂應該是為學生提供與傳統文化對話、與多元文化交流的一個平臺,應該是形成學生良好的文化人格的神圣殿堂。
在新課標新理念的燭照下,語文新課堂應該既能洋溢濃郁的文化氣息,又能融會高考信息。研究近幾年的語文高考,發現有一道常考題型即對聯題:2009年新課標也把對聯編入新教材之中,而對聯又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它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的一個杰出代表,每一副對聯就是一束思維的火花。它帶著遠古淵博而經典的文化氣息走進了科學發達的新時代,也走進了我們的新教材。我們完全可以巧用小對聯,搞活大語文,把對聯融入到每一堂課中,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洗禮。
將對聯融入課堂的形式應該是多樣的,在此以我的教學實踐淺談幾種:
一、用對聯概括課文內容。
在課堂上用對聯的形式概括課文的內容,這樣既能完成教學目標,又能讓學生在點點滴滴的學習中感受我國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思維。
以《逍遙游》一課為例,淺談一下對聯概括內容的實踐。設計課程時首先考慮的是課文本身的特點,《逍遙游》這篇課文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內容比較難理解,莊子理想境界中的逍遙的境界很難讓現在的高中生有所領悟。因此,設計思路是深入淺出,復雜問題簡單化,以便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文章內容,再讓學生學會用對聯的形式概括內容。學生在課堂能夠成功地創作出對聯會很有成就感,這樣既激活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生成一種充滿文化氛圍的活躍的語文課堂。
用對聯形式解讀文章內容這種設計固然很好,形式上很新穎,但同時它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對聯應該是文章內容的一種載體,課堂安排還是主要分析內容,所以,對對聯的處理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授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學生學習的方式是動態的,學生先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的掌握,形成了對文本內容的整體感悟。帶著這些感悟,再進行合作學習,形成思想上又一次大碰撞,教師再將問題引向深入,課程目標在動態中生成。在生生互動、生生合作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室里流動起來,積極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去,隨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形成課堂教學的立體情境。鑒于此,我對對聯的處理采取了填空和給上聯對下聯的形式,這樣趣味性和知識性兼聚,學生學習也可以主動積極起來。
寫對聯內容的具體操作大致如下:
第一段,教師給出對聯讓同學根據課文內容來填空;第二段,教師給出上聯,讓同學以小組的形式討論的形式寫出下聯:第三段,教師給出不完整的上聯,先讓學生填空,再對出下聯,然后還是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同學們自由創作一聯:全文內容和寫作技巧,教師給出對聯,課下作業是讓學生自由創作有關課文內容小結和寫作技巧的對聯:最后下課時,教師再贈上與君共勉的一聯。
現將本課中涉及的教師提供的學生課上創作的對聯總結如下:
第一段:蜩鳩決起蓬蒿總要借物,鯤鵬翱翔蒼穹仍須待風:風厚負翼方可騰飛展翅,水淺置杯怎能行駛撐舟。
第二段:斥端小知難解鯤鵬大知,冥靈大年遠勝朝菌小年;斥端騰躍蓬蒿焉知大鵬凌云之志,眾人仰慕彭祖不曉古樹千年為春。
第三段:有智有行有德有能尚未入境,無己無功無名無待方為逍遙:辨榮辱借清風狁有待,御六氣游無窮真逍遙。
內容小結:蜩鳩媧屬小知,不自由:鵬榮列有所待,受限制;至神圣真境界,逍遙游。
技巧小結:小寓言深入淺出大道理,老文章旁征博引新感覺。
結尾處與君共勉一聯:古之圣人無所待方為逍遙游,今之君子善假物乃有大作為。
對聯就成了一種開胃藥,引發了學生的食欲,為學生提供了表現自我張揚個性的機會和舞臺。整堂課下來學生學習趣味濃,氣氛活躍,打破了文言文教學課堂氣氛沉悶的僵局,實現了師生互動,課堂效果自然很好。
再如我在講解《燭之武退秦師》時,也讓學生在課堂創作出的概括每段內容的對聯,四段內容分別為:大軍壓境國危亡,臨危受命擔重任,坦陳利害解國難,晉師撤圍離鄭國。在對學生進行及時表揚之后,我又給出了兩聯“燭之武退秦師,佚之狐薦英才”和“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與學生共同欣賞。我在講解《柳毅傳》時,也用對聯的形式概括文章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為“應舉不第,柳毅涇陽訪友:牧羊巧遇,龍女道旁托書”,后天的培養,種子再好也不可能體現它第二部分內容為“不負重托,柳毅傳書洞庭:驚聞沉冤,錢塘救女涇陽”。
這種動態的學習方式對于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學生在這種自由交流的學習狀態中超越了狹隘的課堂文化場,走進并邀游于曼妙多姿、情彩盎然的文化世界之中,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濃郁與厚重,體味到了對聯文化的異彩紛呈。
二、用對聯做導語,導入新課。
用對聯導入新課,學生從上課開始就被我精心為他們準備的導語所吸引,上課時就更加認真地聽講了。如講《鄒忌諷齊王納諫》就用“江山欲固去逆鱗善聽忠諫,社稷圖強推赤膽巧進良言”導入:講《勾踐滅吳》就用“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導入;講《勸學》就用“木鞣輪金礪利學子省己行正德馨,青勝藍冰寒水君子博學知明識廣”和“登高見遠假輿馬以致千里君子日日學則終成大業,順風聞彰借舟楫而絕江河吾輩時時思即日臻妙境”導入;講《促織》就用“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來導入:講《報任安書》就用“剛直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導入;講《屈原列傳》就用“志潔行廉,愛國忠君真氣節;辭微旨遠,經天緯地大詩篇”來導入等。每堂課下來,學生不僅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內容,還可以嘗試自己創作對聯,課下我們可以在一起相互切磋,學習語文的氛圍和熱情很快就培養出來了。
三、對系統知識進行講解時,用對聯來進行總體概括
比如我在講現代詩歌整體知識時,我就用對聯形式來概括講解,對聯如下:
一、詩壇拓荒,胡適揮筆初嘗試
二、鳳凰涅槃,中華女神浴火生
三、作別康橋,志摩戴鐐跳詩舞
四、高倡三美,一多紅燭燃死水
五、直面人生,雪朝詩人賦苦悶
六、飛鳥報春,繁星閃閃映冰心
七、淺草馳馬,沉鐘敲醒國人夢
八、老馬負重,烙印深刻鄉土間
九、手掌殘損,雨巷尋夢醉丁香
十、告別哥哥,光赤新夢哀中國
十一、漢園耕耘,斷章小隱大預言
十二、鐵窗望雪,乳兒心系大堰灑
十三、田間擊鼓,鼓聲點點吹同胞
十四、黃河怒吼,濁浪滾滾淹倭寇
十五、信天遨游,王貴深情戀香香
十六、七月流火,抗日血沃白色花
十七、九葉重生,開窗贊美新時代
十八、老樹新花,今人高唱舊時曲
文化的世界是沒有邊際的,教師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帶領學生去涉足,引導學生去擷取他們所喜歡文化的奇葩,感受文化的馨香。小小的對聯卻具有巨大的力量來激活語文課堂,語文教學也因對聯顯示了生命活力與靈性。這種新課標下的語文新課堂,教材文本的文化意蘊以靈巧的方式得以體現,學生的文化悟性也自然地被激發出來,文化感悟與文化探究也實現了完美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