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 梅
早在公元前6世紀,佛祖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冥想七天而悟道成佛。此后,冥想這種源自古印度的修心方法,成為佛教一種重要的修行方式。無數僧侶遵循著佛祖的教誨,通過冥想靜坐的方法來了悟生命的真諦。
冥想不是簡單的靜坐,而是一種對自我,外物于內在精神中的觀照,是一種獨特的精神思維修行。在佛教看來,由于人會受到外物的蒙蔽,往往糾纏于執念之中。這種妄生于內心的執著深深的陷入人的自我精神世界中,即使我們智慧地意識到了這種糾纏,卻依然難以擺脫它。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借鑒佛教的冥想修行,讓這種充滿智慧的精神修行方法幫助我們擺脫心中炙人的焦慮、驅除痛苦的陰霾。最終,為人的內心建立平靜、健康,積極的心理機制,是一種深層的精神調節法。冥想放松法并不如通常想象的那樣神秘復雜,它只是在每日中占用10到20分鐘的時間,用一種簡單、舒適的方法,為你開啟一段奇妙的旅程。冥想的本質是一種想象性的心理治療方法。其基本方法源是通過集中的觀想一個對象,而使人心智專注,并通過積極的想象,將健康、開放的意識注入我們的精神中。佛教用冥想來提升修行者的意志力,凈化身心、抑制妄念、解決精神認知上的障礙。而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冥想能夠有效的幫助我們調節精神狀態。這種獨特的佛教法門能夠掃清我們的心理障礙,將心靈從執念的束縛中釋放出來,驅除內心的焦慮感和壓力,讓我們的心靈獲得真正的放松。
當下,在我們所生活的社會中充滿著各種的壓力。人們在這種環境中思考日益復雜化,情緒心理也更加不明朗,抑郁、浮躁,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有能力對自己的精神情緒做出有效的調節,否則將十分容易被焦慮、恐懼,憤怒的負面情緒所左右,不僅會影響到日常的為人處世,還會影響到個人的生理健康。因此,學會如何通過冥想來去放松身心、平靜情緒就是十分有意義的。當我們能夠培養起積極健康良好的心態,維持身心的放松、和諧,便能夠使自己更易到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