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gel Hollis 譚北平
許多外國人和一些大城市的中國人認為,中國農村落后,沒有機會。其實,他們錯了。中國的農村才是最大的市場,正經歷著悄悄的變化。這一點經常被忽視。
從1978年開始,鄧小平改革逐漸釋放中國活力,使中國走向世界。在改革的早期,全球品牌來到中國,只需要簡單地呈現一些值得購買的要素,招搖其國際化的背景吸引中國的消費者就足夠了。那時候,中國消費者認為國際化品牌是全能的,質量好并能夠體現使用者的價值。而現在,國際品牌要面對兇猛的國內品牌的競爭;中國的消費者的態度已經改變了很多,當今的消費者更加老到,具有更好的辨別力。
中國的大多數人口仍然生活在農村地區,是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允許農民自由買賣其產品。而隨后改革的發展重心迅速轉移到發達的東部沿海城市。以上海、北京、廣州和深圳經濟特區為代表,首先從國際化貿易中獲利。然后逐漸把發展重心轉移到東部欠發達地區以及中部和西部地區。大多數品類的發展也呈現一個明確的從一級市場向低級市場逐漸滲透的趨勢。一級市場已經成為汽車、液晶電視、奢侈品的重要市場。而三、四級市場的許多品類滲透率還很低,存在巨大的發展機會。同樣是因為經濟發展的差異,三、四級市場對價格更加敏感,消費者也更加節儉,更在乎細小的價格差異。
目前,伴隨家電下鄉的熱潮,跨國公司和國際品牌在中國的競爭重心也正在向三、四級市場轉移。其實,早在1996年,寶潔就在全國數萬個村鎮進行路演。現階段,布局農村是很多跨國消費公司的重點。農村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銷售渠道不發達,而跨國公司的優勢在于渠道和產品線。香皂、洗衣粉、牙膏牙刷、洗發護理用品等物美價廉的產品在農村都深受歡迎。從長遠看,中國消費市場增長潛力很大程度上是在農村。▲(作者是美國Millward Brown公司資深研究員,著有The Global Brand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