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晶
高職英語教學的目標是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打好語言基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同時,《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規定,語言測試應著重考核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防止應試教育。毫無疑問,科學的測試能為教學改革和語言學習提供積極的反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保證。而基于高職學生學習期短、學習基礎薄弱、語言應用能力普遍較差的學習現狀,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方法和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語言學習能力的必要條件。形成性評價正是其中一種有效的評價方法。
一、形成性評價的概念和特點
1形成性評價的概念
形成性評價是相對于終結性評價而言的,是教學過程中進行的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即根據教學目標,采用多種評價手段和形式,跟蹤教學過程,反饋教學信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形成性評價包括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間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教務部門對學生的評價等。形成性評價可以采用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記錄、網上自學記錄、學習檔案記錄、訪談和座談等多種形式,以便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觀察、評價和監督,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
2形成性評價的特點
形成性評價是一種過程評價。它可以被理解為是一種教學實踐。它不是通過“記分冊”的方式來解釋說明學生已經掌握和正在學習的技能和概念。形成性評價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決定下一步的教學措施。
形成性評價是學生參與的評價。如果缺少了學生的參與,那么整個評價的有效性就會降低。學生不僅可以做自我評價,還可以評價其他學生。事實上,研究表明,學生參與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在評價過程中的缺失。相反,教師在確認學習目標,制定成功的標準以及設計各種能夠提供評價信息的教學活動等方面都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形成性評價能夠提供有效的信息反饋。形成性評價所提供的信息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預想的目標與現有的知識水平之間的差距,并且引導他們采取必要的措施實現目標。其中最有效的信息是就學生在作業和測驗等學習任務中出現的錯誤和問題,提出具體而明確的評價和改進建議,以鼓勵學生關注學習任務本身而非僅僅是得到正確答案。這種信息反饋對成績平庸和成績不佳的學生尤為有效。而形成性評價對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的關注,也使得教師能夠獲得全面有效的信息反饋,為下一步的教學策略提供依據。
二、形成性評價對高職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
1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高職院校中,經歷數次考試失利,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動機不足的學生占很大比例。繼續傳統的評價方法只能強化他們原有的認知,讓學生體驗更多失敗的打擊和信心的受挫,不利于提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研究表明,形成性評價能更有效地幫助成績平庸和成績不佳的學生,減小兩級分化,從而整體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因為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的評價。它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而不是語言學習的結果;重視動態的進步,而不是靜態的位置;語言學習本身是一個不斷學習的終身教育,而不是考試前的階段性任務。所以形成性評價不僅評價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更重要的是對他們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來的情感、態度、學習策略等方面的情況進行評價。它讓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學習不再是為了考試和分數,而是全面提高英語綜合能力。評價方式并不是完全以考試、測驗成績為依據,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追求動態與靜態相結合。這種評價方法減少了橫向比較對學生造成的巨大的心理壓力。積極鼓勵學生自我縱向比較,從每一次的學習任務完成之中累積成就感,使他們獲得發展和成長的動力,樹立起對自己學習的信心。
2為教師提供有效而全面的信息反饋,采取更合理的教學策略
傳統評價的標準是根據教學大綱或課程編制者、教學管理部門的意圖制定的,因而對學生的評價標準原則上是相對固定且統一的。這與多元智能理論強調大腦及心理的個性差異相悖。多元智能理論啟示我們,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不在于個體潛能是高是低,而在于每個人的智能組合不同。其次,每單元一次,每學期一次,甚至是每學年一次的終結洼的評價所提供的信息是學習階段后產生的,并不足以影響教師每天、每周或者是每月等學習階段中的教學指導。而且,雖然終結性評價能夠說明學生整體的學習效果,但卻不能使教師全面而詳盡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展,以便提供有效的個體輔導。除此而外,終結性評價的類型單一,通常是標準化試題,也不利于評價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而形成性評價卻可以彌補這些不足。
廣義的評價包括所有教師和學生參與并將從中得到的信息用于指導教學和學習的所有活動。當教師把從觀察、課堂討論、對學生作業和測驗的分析等活動中得到的信息用于改善教學以滿足學生的需要時,這種評價就是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從注重語言學習的結果轉向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從重視語言要素轉向語言實際能力的運用,從強調書面轉向口頭,從重視共性轉向個性。它的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其動態性的過程。所謂動態性是指教學評價過程是一個活動的,連續的過程。當教師通過形成性評價了解了學生的學習進展或其薄弱環節時,就可以作出必要的教學調整,諸如,再講一遍,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或提供更多的練習機會等,以幫助學生獲取成功。對于高職教師而言,重視形成性評價將會有助于改變以往的觀念,認為高職學生英語基礎差,教學難度大,付出多而效果不佳等。因為教師將會把重心放在調整教學策略,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以及分析學生的作業和測驗上,通過多種渠道收集、綜合和分析學生日常的學習信息,了解學生的知識、能力和需求,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在進行分析時,注意力應集中在學生的發展變化上,捕捉新的信息,得到新的啟示或發現新的問題,而不是放在對他們進行一番比較上,教師更應該強調學生的優勢而不是缺點。通過反饋,教師的教學行為將更加趨于合理,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明確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與他們當前知識、技能、實際水平之間的差異,并引導他們采取行動縮小差距。
3為學生提供有效的信息反饋,幫助他們獲取學業進步
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最重要的區別是前者是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給教師,而后者則主要反饋給學生自己。這種評價是基于一種在以往的教學方法中常常被忽略的觀點,即學生也是自己學習策略的決策者。兩種評價的另一區別在于終結性評價是通過評價來說明學生達到教學要求的情況。而形成性評價卻側重于反映學生在達到教學要求的過程中每一步的進展。它說明了學生是否或
什么時間掌握了教學要求所包括的基礎知識、語言技能以及綜合能力等。事實上,學生的學業進步部分取決于學生自己如何對待評價結果。而他們是否愿意付出努力去獲取成功又取決于他們的情感反應。如果反應是樂觀、積極向上的,那么他們就愿意繼續努力并會思考下一步的策略,否則就會放棄努力。研究證明,有效運用形成性評價通常會引起學生積極的情感反應。因為在這一過程中它首先向學生提供了明確的可以實現的目標,然后教師不斷的給予描述性的信息反饋,不僅僅是分數上的,更主要的是對于達到學習目標詳細的指導性意見。在此基礎之上,學生可以學會自我評價和設立目標。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清楚自己當前的水平和預想目標之間的差距。通過教會學生如何提高每一次的學習成果以及如何關注一個階段的進步,形成性評價幫助學生不斷縮小實際水平和學習目標之間的差距。
要想真正獲得成功,學生還必須學會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互評也是形成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想要提高當前的學習水平,一定要了解反饋信息中的三個主要因素:預想目標、現有水平、縮小差距的方法和途徑。研究表明,自我評價或互評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的目的以及達到目的的途徑,從而提高學習水平。不僅如此,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打破了以往教師評定主體的一元性,改變了過去的評價由教師一個人定論,學生處于被評價的被動地位的評價形式,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反思,而且有助于培養其獨立性、自主性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在互評的過程中還形成了合作學習的能力,對高職英語教學效果的改進也是不容忽視的。
三、結論
形成性評價使評估過程成為教學過程的有機構成,是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關注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及時提供反饋,讓教師調整教學策略,改善教學效果,滿足學習者需求,為學生成為有效的自主學習者提供了一定的條件。總之,形成性評價作為教學手段和學習手段,對于培養高職學生反思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有著終結性評估不可比擬的優勢。但是如果以這樣的評估體系來代替大規模終結性評估,又存在著很大的隱患。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有機地將二者結合起來,合理地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