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萍
《通俗數學名著譯叢》的主要策劃者、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葉中豪先生認為:“數學是一種文化,而文化就是要被繼承的東西。” 的確,數學對人類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是我們小學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一、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一)加強自身思想建設,提高數學素養
提高數學素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社會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過量化才能達到完全的展示,而數學正是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結晶,它已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即提高了學生適應社會、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須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學生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應認清“應試教育”體制給數學教育帶來的弊端。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數學教育重智輕能、重少數尖子生忽視大多數學生、重視理論價值忽視實際應用價值的現象非常嚴重。理論與實際脫節,知識與能力脫節,無法跟上時代的要求。
提高學生數學素養,還要求教師應樹立教書育人的數學觀、教育觀,不能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應育人于教書中,樹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思想,使數學教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成為數學化的教育,讓學生學習、參與數學化過程,充分發揮數學的形式訓練價值及應用價值。同時應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及經濟建設的實際,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始終貫徹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設祖國的責任感。
(二)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數學教師應不斷加強自己的業務學習,拓寬知識領域,更新知識結構,時刻了解數學發展的最新動向以及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對數學的要求等。豐富自己的知識貯備,成為學生的示范者、咨詢者、質疑者和鼓勵者。
二、切實注重學生的能力(素質)培養
(一)認真思考學生的實際能力
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舊的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比如,在講解新的數學概念時,教師應盡可能地從實際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這些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應用于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二)努力探尋學生的潛在能力
學生在學習新知時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學生的潛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學生中,沒有潛能的學生是不存在的。課堂教學的關鍵就是要拓展學生的心理空間,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充分發揮其創造性和智力潛能。
(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創造,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任何時候學習任何一種知識時都能“處處無師勝有師”。 為此,我們有必要更新觀念,研究數學的智慧,分析數學的方法,努力使學生像數學家那樣去學習、去思考、去發現、去應用、去創造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只有掌握了數學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結構,才會做到以一貫十,觸類旁通。
三、強化解題的作用,加強解題的規范
解題是深化知識、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規范的解題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其思維水平。解題的規范包括審題規范、語言表達規范、答案規范及解題后的反思四個方面。
(一)審題規范
審題是正確解題的關鍵,是對題目進行分析、綜合、尋求解題思路和方法的過程,審題過程包括明確條件與目標、分析條件與目標的聯系、確定解題思路與方法三部分。
1. 條件與目標的分析,一是找出題目中明確告訴的已知條件,二是發現題目的隱含條件并加以揭示。目標的分析,主要是明確要求什么或要證明什么;把復雜的目標轉化為簡單的目標;把抽象目標轉化為具體的目標;把不易把握的目標轉化為可把握的目標。
2. 條件與目標的聯系。每個數學問題都是由若干條件與目標組成的。解題者在閱讀題目的基礎上,需要找一找從條件到目標缺少些什么?或從條件順推,或從目標分析,或畫出關聯的草圖并把條件與目標標在圖上,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系,以順利實現解題的目標。
3.解題思路。一個題目的條件與目標之間存在著一系列必然的聯系,這些聯系是由條件通向目標的橋梁。用哪些聯系解題,需要根據這些聯系所遵循的數學原理確定。解題的實質就是分析這些聯系與哪個數學原理相匹配。有些題目,這種聯系十分隱蔽,必須經過認真分析才能加以揭示;有些題目的匹配關系有多種,而這正是一個問題有多種解法的原因。
(二)語言敘述規范
語言(包括數學語言)敘述是表達解題程式的過程,是數學解題的重要環節。因此,語言敘述必須規范。規范的語言敘述應步驟清楚、正確、完整、詳略得當,言必有據。數學本身有一套規范的語言系統,切不可隨意杜撰數學符號和數學術語。
(三)答案規范
答案規范是指答案準確、簡潔、全面,既注意結果的驗證、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要做到答案規范,就必須審清題目的目標,按目標作答。
(四)解題后的反思
解題后的反思是指解題后對審題過程和解題方法及解題所用知識的回顧和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思維能力。
1. 多次受阻而后“靈感”突來。不論哪種情況,思維都有很強的直覺性,若在解題后及時重現一下這個思維過程,追溯“靈感”是怎樣產生的,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總結審題過程中的思維技巧,這對發現審題過程中的錯誤,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2. 方法的熟練程度與解題密切相關,學生在解題時總是用最先想到的方法,也是他們最熟悉的方法,因此,解題后反思一下是否還其他解法,這樣可使學生開拓思路,提高解題能力。
總之,提高小學數學教育質量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對數學教師來說,只有在不斷實踐、不斷探索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適應新形勢對我們教育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