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學艷
一、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去獲得知識和應用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睉嚱逃墙處煱阎R灌輸給學生,往往造成學生死記硬背,知識轉化不成能力,學生缺乏創造性?!把芯啃詫W習,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知識,重視認知過程、注重情境設置,變學會知識為會學知識,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素質。”
二、嘗試的期望目標
1. 張揚學生的主體作用,適應教育改革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切實轉變教學觀念,變應試教育為面向未來發展觀的教育。
2. 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貫徹啟發式教學思想,給學生真正屬于自己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享受到探究知識的成功樂趣。
3. 教學過程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形成良好的自覺探究習慣,讓學生走進實踐,在實踐中學到終身發展必備的知識,能力在研究實踐中獲得提高。
三、實施過程中采取的方法策略
(一)將激趣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起點
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學生對某事物產生好奇心,才會主動去思索和探究。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 從化學科特點出發,激勵學生保持學習化學的興趣?!盎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神奇變幻的化學實驗,很快就能把學生吸引到學習上來。”如第一節緒言課,先做幾個趣味實驗:①玻璃棒點燈:用玻璃棒一端接觸酒精燈的燈芯,酒精燈馬上燃起來。②雨落紅字顯:將化學二字用無色酚酞寫在白紙上,干后用小噴霧器灑澄清石灰水,白紙上立即顯示兩個大大的紅字。③鬼火自燃:干燥的白色濾紙上滴溶有白磷的CS2溶液,一會兒濾紙自發燃燒起來。通過幾個小小的趣味化學實驗,讓學生產生興奮、引發好奇心,產生要學好化學的信心和決心。也有的知識板塊非??菰锓ξ?難以提起學生學習情緒,這時要想方設法補充一些既簡便明顯,又能幫助教學和提高興趣的實驗,或者穿插多媒體動畫模擬實驗。如原子、分子的教學,可補充運用多媒體動畫“原子的自述”和小實驗“香味從何而來”或“大燒杯何以變紅”等。這樣的課堂教學就生動有趣、容易提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2. 從社會、生活、生產出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來源于實踐,而知識又作用于實踐。把化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生產密切聯系起來,很受學生喜愛和歡迎。即使是化學計算的教學,也要想方設法從生活生產實際出發,如溶液的稀釋教學。我先帶學生到一家個體蓄電池修理店參觀調查,開始時提出問題:請你幫助修理店師傅配制10升質量分數40%的稀硫酸溶液,要質量分數是98%的濃H2SO4:和H20各多少升?教學化學用語時,我找來一些藥品、食品的標簽,先讓學生傳閱,了解標簽上符號表示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用語的興趣?;旌衔锓蛛x時,先引言:某門市營業員誤將一缸白糖和一袋食鹽混合在一起,營業員正在發愁,你能將它們分離開來嗎?學生立即情緒高昂、探索的興趣油然而生。
3. 從故事、趣味游戲、智力競賽等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花幾分鐘穿插科學家刻苦探索真理的故事,如居里夫人發現鐳元素,侯德榜發明聯合制堿法,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穿插與化學內容有關的小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如講濕法冶金這部分內容,可以講“龍王泉的傳說”,學習水資源保護這節,可以講“誰是兇手”和廣東省某小村莊八十年代發生的“鬼剃頭故事”。學習分子和原子這部分內容,比賽看誰能批駁:“邪教頭目李洪志講發功可以使銅分子發生化學變化,變成金分子?!边@都能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二)質疑解疑成為研究性學習的焦點
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是教師對學生激活思維的一種手段。當學生的思維還沒有啟動的時候,往往不會有問題,教師要設計疑問,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其處于積極主動的地位,從而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上來。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該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有時候,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同時,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會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從而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最終形成能力和提高化學科學素養。例如學習一氧化碳一節內容,“CO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小,為什么不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CO有毒,怎樣才能證明它的毒性?”“煤氣的主要成分是CO,若發生煤氣泄漏應該怎么辦?”又如“NaCl溶液可以與AgN03溶液反應,為什么不能與KN03溶液反應呢?”“Fe與CuS04溶液反應,卻不能與ZnS04溶液反應,為什么?”等問題,學生提出來后,對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讓問題成為知識的焦點,成為解決問題、獲取知識的引發劑。
(三)“動”是研究性學習的最大特點
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探求真知和解決問題,切身體會獲取知識的過程,并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獲得知識的技能和能力。
1. 動手寫,鞏固知識。例如元素符合識記、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等,邊動手邊研究它的特點,達到融會貫通,形成自身素質。
2. 動手做,掌握技能?;瘜W知識來自于實踐。氧氣的制取、氫氣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制法以及它們的化學性質、土壤酸堿度的測定、中和反應等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實驗技能和探求知識的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3. 動手探,發現未知。鼓勵學生動手做探索性實驗,在實驗中發現新問題,從而發現新知識,走進創新境界?!坝H手做一做,真理就在你身邊。”例如學生在制取H2時,發現許多方法可以像啟普發生器一樣,能使反應隨時發生和隨時停止。動手是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最明顯的特點。
四、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長期以來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習慣,使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受到較大的阻力,需要教師花較大精力和時間去引導。
(二)學生升學考試的壓力很大,課堂教學內容太多,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空間、時間較少。
(三)研究性學習的理念雖在學校得到提倡,但缺乏研究性學習的環境氛圍和物質條件。如實驗室未開放,提供查閱的資料太少,學生課業負擔太重等。
雖然在化學教學中嘗試研究性學習遇到不少困難,但筆者近幾年的教學工作依然不改初衷,在嘗試中提高,實踐中不斷改進,深信學生在研究中獲得的知識是記憶深刻的,這樣的知識將化為學生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瘜W是基礎自然科學,初中化學更是帶領學生走進科學、探索科學的啟蒙園地,是科學育人的學步車,有待于我們去積極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