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浩然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閱讀教學越來越成為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堂延伸以及綜合測試,閱讀都成為主角。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漸成為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越來越成為語文界的共識。唐代著名大詩人杜甫早就談及過閱讀與寫作的密不可分的關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閱讀的強大作用。
然而令廣大教育者關注的是:目前語文教學存在較嚴重的弊病,即重講輕讀,或讀法不當,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為讀而讀,學生往往把讀課文認為是一種手續,是為學習字、詞、句和理解課文內容服務的,并沒有把讀書視為一種技能。殊不知,一個人只有具備了閱讀能力,才能夠憑借它選取自己需要的知識,吸取前人研究成果,從而在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因此,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閱讀能力是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
(二)教師往往忽視對學生閱讀課文的學法指導和能力培養。在學生尚未熟知課文大意時,過早的進行篇章結構的分析,或過早提煉中心思想,或多講背景分析。就像一塊豆腐放在學生面前,老師給學生們講述著豆腐的色澤、好處,吃豆腐有什么好處等等,而不讓學生們去具體的品嘗。無論你講得多眉飛色舞、滔滔不絕,而學生們也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只要讓他們具體的嘗一嘗、吃一口,你不須多講,學生們也會心領神會。因此,語文閱讀教學重在讓學生們專注閱讀,閱讀教學應當是學生自主閱讀的實踐活動。只有學生自己親身實踐閱讀,他們才能從中獲取知識,體驗審美,發展智慧,習得技能。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是學生制定閱讀計劃的參謀,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選擇和實施閱讀方法和策略的指導者,是學生閱讀探究活動中的平等參與者,而不應是學生參與閱讀的限制者和總結人。由此可見,閱讀教學是以學生自主審美體驗的實踐活動,是學生自身個性化的閱讀,而非教師的一葉遮百樹的模式教學。
(三)讀法單調,不能變換著方式去讀,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不能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讀,如默讀、誦讀、齊讀等。這樣,久而久之,必將事倍功半。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閱讀自有他的目的,主要在于真正理解所讀的東西,從而得到啟發、受到教育,獲得間接經驗,從而提高覺悟,豐富知識。”《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也明確提出 “教學建議”: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識,以及有關所讀文本的知識。
那么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有哪些途徑呢?
(一)培養學生閱讀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進行閱讀訓練不可缺少的智能因素,也是達到閱讀目的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法。想象是在改造記憶表象的基礎上產生的。而閱讀中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即讀者按讀物中的描述在腦子里構成的想象。這種再造想象體現著學生的知識能力,個人生活閱歷和豐富的聯想能力。它是進行閱讀教學的必要途徑。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可見,想象力的訓練和培養是何等的重要。語文的閱讀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1.引導學生想象文章中描繪的人物、場景、情節。在課文教學中,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中的文字表述,然后調動記憶中的各種表象,在腦子再造一幅再造想象的圖景。這樣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內涵和作者的思想企圖。
2.引導學生想象作者是怎樣想象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按作者的思路去想象,作者在構思各類文體文章時的思路是不相同的,閱讀時要按作者的思路去想象。讀小說想象情節的發展;讀議論文想象論證的過程;讀說明文想象說明的順序和說明方法。隨著作者獨特的思路與想象,就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特點,同時又更好地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
(二)培養學生系統化認知的能力
閱讀教學中,要使學生學會把零散的,無系統化的知識,組織起來成為有系統的知識結構。系統的穩定的認知結構是順利地吸收新知識,促進知識遷移的有利條件。因為新知識只有在與舊知識的聯系與比較中,才便于接受和貯存、新知識的輸入、再補充、調整,并更新原有的認知結構。所以認知的系統化,是進行閱讀能力訓練與培養的一項重要工作。
(三)培養學生分析與綜合的能力
1.分析能力的培養。分析的訓練是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學生練習把整篇文章分解成為幾個部分、幾種因素,然后找出它們各自的本質和它們之間的聯系,這就是分析的訓練。例如分析段落結構,分析思想內容、文章特點等。分析的目的是使學生對文章有具體,細致的了解。堅持有計劃的訓練,能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文章的能力。2.綜合能力的培養綜合訓練與分析訓練正相反。在分析訓練的基礎上,把文章的各部分,各個方面或各種因素聯系起來,以獲得整體的本質的認識,這就是綜合。
(四)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
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一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文章的速度,提高45分鐘課堂教學效率;二是提高學生做閱讀題的效率。現在的各種測試題布置了大篇幅的閱讀題。如不提高閱讀速度,學生極有可能在規定時間內完不成測試題內容。所以教給學生快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本人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1.讓學生明確快速閱讀的目標。①要明確快速閱讀的主體目標。這個主體目標主要是指學生在閱讀前應當明白自己在閱讀方面擅長什么,不擅長什么。應了解自己懂得了閱讀的哪些知識,不懂得哪些知識,應努力去弄懂自己不懂的閱讀知識及時查漏補缺。②應當明確快速閱讀的村料本身的目標。 a.明確閱讀材料的問題要求。在閱讀教學與閱讀測試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養成回答問題前弄清要求的習慣,搞清所提問題要求學生回答的是語音知識、詞語理解,還是詞語的運用、人物情感的抒發,亦或是概括文中思想等。b.明確閱讀材料的文體規律性特點。因為閱讀材料的文體直接影響到學生閱讀的速度。如記敘文,就涉及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與人物的思想感情;而議論文就談及論點、論據的使用和論證的方法,以及語言的邏輯性等。另外還有作者的寫作風格,寫作背景等。
2.快速閱讀的課堂訓練。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在平時教學每篇課文時就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快速閱讀訓練。①要求明確目標。總的要求是不出聲,科學用眼,并盡力擴大視讀廣度。提出本次訓練要達到的目標,訓練的題目。題目由單一逐漸到復雜全面,循序漸進地過渡。最初訓練可只注重字詞的注音、注釋的運用,然后到訓練語、句的詮釋、運用;再到段、篇的分析;最后是對一些作品進行謀篇布局的分析與賞析。而對于初二、初三的學生的閱讀要求則逐漸加深。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得到比較系統的反復的整體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逐步得以提高。②給予材料、規定時間。所給材料,要針對學生實際,循序漸進,由語言通俗、大眾化、內容單一的材料,逐漸加深到形式多樣化的、內容復雜的材料。同時,選材要講求知識性,使學生通過對該材料的閱讀,回答幾個問題或寫內容概要。所提問題也應由簡單到復雜。這樣既培養了快迅閱讀的能力,又達到了學習知識,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所規定的時間,一定在要注意科學性。也就是說,所給時間不能過多,過多達不到快迅閱讀訓練的目的;也不能過少,過少會導致學不到知識、回答不了問題。而應針對學生實際,以全班中等偏上的學生的閱讀水平為基準。這樣循序漸進地逐步提高。同時需要給予適當的思考問題的時間。這樣才能逐漸達到提高閱讀效率的目的。③及時檢查,糾錯評析。規定的時間一到,應立即交卷,嚴格檢查、總結、糾正錯誤答案。對典型的錯誤進行評析,提出其中產生錯誤的原因,然后提出補救的方法。在檢查評析時,要注意兼顧到優、良、中、差等級的學生。對于差等級學生應給予鼓勵,輔導與正確引導,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3.平時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快速閱讀習慣的培養。要想切實有效地培養中學生特別是初中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單靠課堂的訓練是遠不夠的,還必須重視習慣的培養。
綜上所述可見,閱讀能力的培養是現代中學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閱讀能力的好與否是衡量一個學生是否掌握了運用語言文字技巧的一個重要標準。所以說,語文教師應當在語文教學中著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