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旭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時代賦予我們教師的責任。寫作作為一種創造性的精神活動,更不能墨守成規,應該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形成健康的寫作個性,使每個學生獨特的創新能力達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使我們的學生作文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局面呢?筆者就本人多年初中作文教學實踐,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激發興趣,樂于創新
首先要打消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神秘感,引導學生平時多寫,多表達,做到“我心思我事,我手寫我心,我筆抒我情”。為此我設計了多種訓練方式,以調動學生的作文積極性。例如,在上課前設計一個話題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關鍵做到有自己獨特的觀點,表達流暢,開始有些學生不愿開口,時間長了,大家都爭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觀點,把這些觀點寫到紙上就是一篇小作文;引導學生和老師交流使用書面表達的形式,大多學生對這種方法很感興趣,當面不好說的話,寫到紙上就愿意表達了,這種方法既加強了學生與老師的交流,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寫得也自然;同時我還利用孩子們喜歡的網絡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大部分老師談網色變,不讓學生上網,其實我看不盡然,學生更愿意接觸新鮮事物,只要善用網絡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引導學生寫自己的博客,寫自己的日志,裝扮自己的空間,學生興趣高昂,紛紛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別人看,效果非常理想。通過多種形式的寫作訓練,學生愿意寫作,愿意表達自己獨特的個性,敢說出自己不同的看法,真正做到了“胸中有積蓄,不吐不快”。
二、打破定勢,敢于創新
由于受長期的應試教育影響,我們的學生思想禁錮,不敢創新,寫作文四平八穩,墨守成規,寫人物高、大、全,寫事件假、大、空。針對這一通病,我就引導學生從不尋常的獨特視角來研究問題,進行求異思維。要求學生在審題、立意、構思的整個思維過程中打破常規思維的束縛,使思維沿著不同角度擴散,得出不同的結論。例如:敢于寫事物的反面,一次我縣招商引資建一大型水泥項目,就這一話題寫作文時,有的同學就不寫發展經濟、造福全縣這一主題,而是以《前人挖樹,后人遭殃》為題,寫水泥廠污染、占地等危害,很有獨到之處;敢于向權威挑戰,例如一次讓學生寫九年級的生活,有的學生就以《給校長的一封信》為題,寫了學校的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希望學校改進,引起學生的共鳴;我還引導學生敢于寫熱點問題,例如早戀問題,師生關系問題等。通過訓練,打開了學生的思維,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豐富知識,能夠創新
知識是力量的源泉,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的學生想創新,但心中無物,自然不能寫出新東西。其實,作文是各種知識的綜合運用,沒有豐富的知識積累,是很難寫出思想深刻、內容豐富、新穎別致的好作文的。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籍,特別是名著,當代知名作家的作品,同時也要閱讀自然科學書籍。一個學生寫了一篇題為《愛心丸》的作文,在講“愛心丸”的制作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烹飪術語,非常新穎,說明這位同學對烹飪知識是了解的。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閱讀,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讀書會,自辦圖書角,開辦故事會、辯論會等活動,只要把活動開展好了,就會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通過閱讀,學生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思維活躍了,創新就積極了,寫作時就不為“無米”而苦惱了。
四、加強訓練,習慣創新
學生作文的過程是對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綜合訓練的過程,訓練學生作文應以訓練思維為主,培養學生掌握以小見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發射思維。例如,指導學生寫題為《黑板》的作文,可以由眼前的黑板想到幼時父母教自己識字的小黑板,小學黑板上的加減乘除,中學黑板上的分式、方程式,再由學校的黑板到食堂里的黑板再到村委會的黑板,醫院門診的黑板等,從而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可以從以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從不同窗口了解生活;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還要讓學生學會運用逆向思維、外向思維,如:學生作文《孔夫子行賄錄》、《工廠多了,藍天少了》。長期注重這種思維訓練,使學生的認識水平明顯提高,習慣觸景生情,觸類旁通,形成了習慣。
總之,只要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有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意識,采取切實可行的訓練方法,學生的創新思維就一定能被激活,創新作文能力就一定會提高,學生獨特的個性也會得到發展。學生的作文會出現千人千面,萬紫千紅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