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祥
課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如果學生缺乏堅韌不拔的素質,怕吃苦,怕受累,就很難實現課改目標,信息技術課在這方面應該做出表率,走在前列。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在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時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各種能力和素質,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非常緊要的工作。我們在平時教育教學中應該首先養成學生面對困難、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勇氣,具有堅忍不拔的素質,這種素質是學生完成學業應該具備的。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最大的需求是對人才的需求,是對具有創新,即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人才需求。這種人才首先應該具備戰勝困難的能力和堅忍不拔的素質。
二、面臨的問題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從小就有自己的思想,從小就過著富足的生活。生活安逸,很難適應堅苦的環境。怕吃苦、怕受累是當今學生中比較普遍的現象。
三、培養的氛圍
信息技術課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育,這不僅使學生獲得信息技術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探索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會學生學習,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奠定堅實的基礎。上機的實踐操作中,學生可以綜合應用自己學到的各學科知識和方法,通過計算機來實現自己的創意,完成各項任務,并在實踐過程中培養觀察力、想像力、審美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抽象化的形式描述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信、自強、自主的精神,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四、具體方式、方法
(一)注意引導學生的興趣
信息技術學科具有發展性、綜合性、應用性、操作性的特點,學生對這門課程具有濃厚的興趣。在教學中應繼續激發這種興趣,并使這種興趣得到保持和延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興趣是進行學習活動的主要動力。有了興趣就有了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就可能形成學習的愿望。有學習的愿望,才能促進學習能力的形成,并能面對困難。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可以利用“任務驅動”、“課題研討”、“作品賞析”、“課件輔助”等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后,要因勢利導將其轉化為學習的愿望和在學習中直視困難、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動力。
(二)教學中,不只進行知識的學習,而更主要的是進行方法的學習
信息技術課最終教學目標是教會學生一種學習方法。信息技術始終是一種工具,對學生而言,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工具。如果明確了這一點,信息技術課就不該是簡單教會學生幾個按鈕的操作,而是讓學生掌握如何學習的方法;在學習中遇到技術困難,再去了解并掌握相應的技術操作。信息技術教學中,要有的放矢地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這樣學生可以面對困難、克服困難、戰勝困難,養成堅忍不拔的素質。
目前,信息技術課教材均定位于所謂的“零起點”,這是由于這門學科興起不久造成的。然而,其又有獨特的發展規律,即高速的發展和高速的更新頻率。對于應用軟件的教學,我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來進行:
1.在基本操作方面,只講一些主要的設計思想方法,而一般操作規則反而根本不講,而讓他們自己去探究。
一旦學生自己找到了方法,或是經過多次失敗求教于老師、鄰桌同學,甚至其它“高手”后,這種記憶就是非同一般的牢固,很難忘記了。再如,在講FLASH動畫制作中,我拋棄了各種教材中先講窗口簡介,再講術語、菜單、工具箱、時間面板的方法,而是簡單介紹了一下界面,就直接講簡單動畫的制作,使學生通過實例的制作來熟悉菜單、工具箱的用法,通過制作來認識和深刻理解時間軸、面板的意義,這樣學生不僅很快看到了自己制作的活生生的動畫,而且在使用中體會各種功能用法,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基本操作都是計算機使用中反復要用到的,讓他們自己體會、掌握比手把手教會他們更有意義。這樣,我有意識地鍛煉了他們發現困難,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能力,而對于計算機學習本身來說,一旦養成一種一切依賴老師解答的習慣,對以后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
2.引導學生進行探討式學習,在探索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面對困難,解決困難。
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自己掌握學習的方法。譬如:在FLASH動畫制作的教學中,關于菜單、工具箱初始的基本制作熟練之后,我就花費大量課余時間,制作好動畫源文件,以便課上學生使用。上課時,不講制作,而是讓學生打開這些源文件,讓他們自己去分析、研究制作范例,我只是引導他們查看每個范例有幾個元件,幾個圖層,每一幀,每一個實例有什么設置。學生們面對范例苦苦思索:“我做出來的為什么達不到范例的那種效果呢?”“自己再看一看!”“再試一試!”“再研究研究!”通過一些激勵的話語,鼓舞他們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越是這樣,許多學生越是有一種不服輸的勇氣,直到發現其中的奧妙。成功地超越了這一關,問題和困難就得到了解決。學生的思維打開了,主動性和能動性也發揮出來了,他們通過網絡打開網頁、下載文件、運用看圖軟件選擇動畫素材,然后利用動畫源文件研究它的組件、圖層,通過研究時間軸線、幀面板來發現每一個動畫的制作方法,再反復來完善自己的制作。
3.欣賞、評析成功作品,體現成功的喜悅。
學生制作成功后,他們就把得意之作傳到教師的電腦上來,讓我評判,然后由我把他們的作品存放到服務器上,供同學們欣賞、評析。同學們都在自己的成功喜悅之中。我發現,學生不僅成功地把握住了范例的精粹,而且他們決不照搬范例,而是制作出比范例更新穎的動畫。進一步,許多同學在課堂上或課外活動時間,自覺地打開FLASH,如饑似渴地研究FLASH軟件中自帶的一個個復雜的范例,同學間互相請教,共同研討成了他們的主題。
(三)在比賽中再次迎接挑戰
組織學生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和中小學電腦制作比賽,通過此類比賽,可以讓學生動手動腦,把各門課程的知識用信息技術的手段通過電腦表現出來;在此活動中,可以充分展示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制作過程中,可以看到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身影;通過電腦制作,可以培養學生自信、自強、堅忍不拔的精神;在電腦制作中,有心酸感,有痛苦感,有失敗感,有成就感。總之,電腦制作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習“工廠”,在此“工廠”中學生可以自由遨游,自由發揮,自由發展,自由創新,學生得到鍛煉,得到成長。
總之,在信息技術課中,我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愿望,通過學生自己的積極思考和實踐活動,培養他們學習的能力,再通過比賽等方式的實戰來強化。通過這一過程,學生最終戰勝了困難,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還不斷培養了堅忍不拔的素質,從而獲得課程教學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