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本校的教學實踐,對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的觀念確立、人才培養設施和手段的改進等方面進行探討,強調精品課程建設的輻射性、系統性和長期性。
關鍵詞:精晶課程;國際貿易實務;實用型人才
作者簡介::付春紅,(1966—),女,碩士,黎明職業大學副教授。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7518(2009)02-0042-02
黎明職業大學是福建省泉州市的一所具有悠久辦學歷史的公辦僑助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為實現高職人才的培養目標,適應地方經濟的發展需要,我校長期以來注重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精品課程的建設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作為國際商務和商貿流通類專業主體課程的《國際貿易實務》于2005年被評定為校級精品,2008年被福建省教育廳評定為省級精品課程。回顧多年的工作,我們對這一課程的建設有諸多的感觸。
一、深化認識,認清精品課程的核心地位和輻射作用
精品課程的建設不是簡單選擇幾門課程來建設就可以了,而是應當立足于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的長遠發展,立足于實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應當將在各專業發展中處于核心地位,具有一定通用性、輻射性和崗位適用性的課程作為精品課程來規劃和建設。《國際貿易實務》這一課程就具有這樣的特點。在黎明職業大學,它是國際商務專業和外貿英語專業的必修課,也是工商管理、金融管理、物流管理、涉外秘書、服裝營銷等多個專業的選修課:而且,《國際貿易實務》與《國際結算》、《外貿單證》及《外貿函電》等課程具有緊密的聯系。更為重要的是,《國際貿易實務》能夠傳授給商貿流通類專業學生未來就業崗位的必備知識和技能,是跟單員、報關員等崗位群必須的知識儲備和實用技能。因此,國際貿易實務的建設對相關專業、相關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就業技能的培養都具有輻射和帶動作用,具有以點帶面的統領作用。
二、提高素質,打造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兼優的精品課程教學團隊
高素質的教學團隊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關鍵。經過多年的磨練,黎明職業大學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學歷層次高、學緣結構密切、學術思想活躍、教學水平較高、科研能力較強、具有很強發展后勁的師資隊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隊伍共10人,專職教師8人,兼職教師2人。8位專職教師中副教授2人,講師2人,助教2人。已獲得碩士學位的5人,有3位教師正在攻讀碩士學位。8人中已有6名教師成為雙師素質教師,具有單證員、物流師等職業資格和相關實踐經驗。2位外聘教師是外貿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均為廈門大學MBA畢業生。多年來,學校注重任課教師對國內外教學實踐和國際貿易發展的最新動態的了解,通過選派教師參加UCP600短期培訓、參加全國高職高專精品課程建設研討班、到企業掛職鍛煉等形式增加教師與其他院校、企業進行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得到提升。
三、改善軟硬件優化精晶課程的教學條件
為提高教學的生動性和實踐性,我們注重了教學設施和手段的改進,自從2001年國際商務專業開設以來,我們就建立了系統而完整的《國際貿易實務》習題集,為學生提供了內容豐富的紙制練習。2003年,我們建立了專門的外貿實驗室,購買了與之配套的教學軟件,并建設了專門的實訓網站,讓學生在完全仿真的環境里開展模擬實習,全面對接工作崗位。2004年以后我們注重在教學過程中貫穿大量的操作訓練,并請公司的業務人員主講業務性較強的部分實務課程;同年,學校建立了國際貿易綜合實訓室,購買了與之配套的教學軟件,讓學生能更好地體驗國際貿易業務的全過程。教學中增加了實訓課時,并在實訓中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開展全英文情景模擬、業務流程模擬。在重視校內實訓室建設的同時,加強了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先后與二十家外貿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建立了穩固的校外實習基地,每年都有一批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在企業頂崗實習,實現了學生就業零距離。實習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國際貿易實務》的學習是做好國際貿易的基石,知識和技能有用武之地,教學效果進一步得到驗證。隨著我校實訓基地的不斷擴大,尤其是石獅實習基地群的建立,畢業前可以為學生提供了4個月的實習鍛煉,也為學生就業提供了多個崗位的選擇機會。
四、創新方法規范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多年來,我們不斷探究和應用教學的新方法,如“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專題研究”、“現場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等,大大改進了教學的效果。同時積極探索以能力培養為基礎的考試改革,建立綜合評價體系。我們注重對學習過程的監督與引導,增加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比重。平時的考核可以采用作業、課堂提問、討論、報告、專題性的研究以及階段性測驗等多種形式。課程結束的考核則采取案例考核和操作考核的形式,案例考核能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創新能力、相關知識的綜合能力、決策能力等等。操作考核是要求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把企業的技術要求和考核評價體系引入到實踐教學中。其考查的重點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縮短高職畢業生的社會適應期。另外,我們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職業資格和技術等級考試來考核學生的綜合職業技能。2004年起,我們與泉州市科技局共同舉辦國際商務單證員職業資格認證培訓,組織專業教師組成輔導老師隊伍。幾年來,參加培訓的學生累計超過2000人,平均合格率超過98%。
五、面向地方經濟塑造具有通技和專能的實用型人才
黎明職業大學所在的泉州市是福建省最重要的出口貨源地,福州港40%的出口貨物和廈門港70%的出口貨物源自泉州。2007年,泉州涉及外貿業務的公司超過3000家,平均每家需要外貿業務員、跟單員、單證員4-7名,目前缺口超過2萬人。大力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的、具有外貿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實用型人才是地方高職院校義不容辭的職責。在精品課程的建設中,我們放寬視野,不拘泥于一課一技的傳授,而注重專業技能和通用技能的相輔相成,注意加強課程間知識點的相互融通和綜合運用,科學合理地制訂專業培養計劃,系統化地安排各門關聯課程授課計劃,加強課程間教學互動,包括教學內容和授課時間的安排、師資合理配備和任課教師之間的定期教學交流活動,取得了多門課程共生共長,相得益彰的效果,從而使學生能夠適應多種崗位的需要,為將來的跨崗和轉崗工作奠定基礎。同時,我們也多次組織學生參加晉江鞋博會、紡博會的服務工作,讓學生親身感受地方經濟發展的脈搏,開闊視野,增強學好知識和技能以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目前黎明大學正在積極爭取建立省級國際商務實訓基地,基地的建設將為完善國際貿易精品課程的建設提供了更多的物質和技術保障,為地方經濟的發展輸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職業教育中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環節。在實踐中,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精品課程的建設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長期性不僅在于隨著實踐的發展其內容的不斷完善、精煉,更在于其作用的不斷伸展、提升,在于其特色的加深與顯著。如何更好地發揮《國際貿易實務》的課程帶動作用,突山其專通結合的實踐特色,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盧雙盈.職業教育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
[2]汗旭暉.我國高等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戰略性思考[J],理論界,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