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校機械專業學生對學習普遍呈現一種惰性,如何改變這種現狀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也需要我們這些專業教師積極采取相應措施改變這種現狀,以提高職校機械專業學生的學習成效。
關鍵詞:中職;機械專業;學習惰性;情緒調動;評價激勵
作者簡介:周繼松,男,浙江省諸暨市工業職業技術學校一級教師。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7518(2009)02-0050-02
職校的學生大多數對學習有著抵觸情緒甚至逃避,我們經常聽我們的學生說“我又不想讀,是家長叫我到這里來的。”“我要會讀書,就不到職校來了。”由此,職校生的學習惰性可見一斑。
一、學生學習惰性的分析
(一)學生自身的因素
1.畏難情緒。有些同學還沒有開始學,就開始在那里叫學不了,從一開始就產生消極情緒,對學習缺少積極性。
2.缺乏信心。可能是之前學習成績一直不夠理想,對學習再沒有信心,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肯定學不好。
3.對枯燥的理論知識缺乏興趣。職校的學生由于之前學習上比較散漫,過多地接觸了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對于枯燥的理論知識缺乏興趣,提不起精神。尤其是對機械專業的學生來講,不僅僅是掌握操作的內容就可以,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而理論知識的講解顯得很空洞,學生很難對其產生興趣。其實這種問題在企業的職工培訓中也是常出現的問題,為了提升員工的素質,企業經常會請我們去做一些講解,可這些理論的東西畢竟過于枯燥,有很多人都只是硬著頭皮在那里聽,我們的學生也是一樣的情況。
4.對抽象的知識點無法理解。有些知識過于抽象,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與之匹配的實物,無法理解消化。如有些些機械原理雖然我們可以通過實物演示,可那看到的僅僅是一個運作過程,至于為什么是這樣運轉的,還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是看不到也摸不到,是需要靠我們的頭腦去理解的。
5.基礎知識儲備不足。由于之前基礎知識準備得不足,進入職校后又要接觸新的專業知識,明顯有些力不從心。
6.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學生過多地接觸社會上的事情,考慮的事情太多,分散了精力,妨礙了有效的學習。
(二)家長的因素
1.有些家長對孩子有不切實際的要求。許多父母抱怨孩子缺乏自制力,實際上是由于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造成的,從而使得學生對自身的能力也產生懷疑。許多原本很聰明的學生由于在長期的負情緒作用下成了無所事事的人。
2.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低。我們也常聽有些家長說“孩子現在太小,外面也找不到工作,先讓他在學校里關幾年,等大一些好找工作。”或是聽有些家長說“我也沒上學,還不照樣掙錢?”
3.家庭不和諧,孩子無人管教。這在職校生中是很常見的,在我所帶的班級中這種情況達到10%。
(三)學校的因素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某些方面也來源于學校的教育和學校的管理。
1.學校管理。學校對學生的要求更多地是把學生管牢,多招生,少流生。學生在平時的表現中只要不犯大錯,都可以順利地畢業,以此來吸引來年的招生。其實,這是一種惡性循環,使得職校在老百姓眼里就如一個“托兒所”。在年復一年的循環中,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喪失殆盡。
2.課本與實踐知識的脫節。有不少人學生覺得在校學習的知識與社會工作實際相脫節,學無所用,所以就不想學了。這又是為何呢?其實,讓學生學習一些基礎理論知識,表面上看似無用,實則是為日后的工作實踐打基礎。這需要老師幫助學生加強認識,同時更需要老師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將一些基礎的理論知識融入實際需要之中,書本知識與社會脫節,更需要老師在教學課堂上予以彌補。而有些老師不考慮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只一味地抱怨學生不肯學,而不是采取積極地措施預以彌補,只能使教學流于形式。
二、應對措施
(一)情緒調動法
職校的學生初入學既有學習目的明確者,也有茫然若失者或隨波逐流者。先入為主實施教育,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職業技術教育是從業教育。職業教育與職業生涯指導是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對于每個跨入職校的學生來說,職業生涯指導與學生即將開始的學習生活和他們個體未來的發展密切相關。學生在跨入職校時,如果在入學初期及時讓他們在職業生涯教育中獲得有益的幫助,引導他們從職業生涯發展的視角認識即將開始的新生活,在人生的進程中認真對待職校的學習,便能由此生成積極的心理暗示。因此,對職校學生的職業生涯指導越早越好。如果從職校的學生一進校,職業生涯指導教育工作就及時介入,并延續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以良好的狀態進入學習,對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以充分的準備迎接就業的挑戰無疑是大有裨益的,也將對學生的人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機械專業的學生來講,應該說在我們當地是有大量的就業市場,我們可以利用這一大好就業形勢對學生進行利導,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培養興趣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便能使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固然,職校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不能簡單和兒童學習興趣的培養類比,兒童更多的是依賴天性,而職校生更應從就業觀、人生觀、世界觀方面進行引導,使其從外因的引導、約束轉化為內心的需求,從內心需求產生興趣。所以我們可以從專業本身的性質進行分析,告訴學生市場對機械專業的需求情況,工作的類型,企業對就職人員的要求,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對學習的認識,以此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事物刺激法
教師在教學時可靈活運用多種新穎的教學方法,讓課堂教學精彩紛呈,以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學生求新的心理狀態,作為教師,應不斷在學習新的教學技能,研究新的教學教法,以配合學生的求變心理。
如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給學生以直觀的教學,可以自制課件,也可以用電教片進行教學,根據機械專業的操作性,我們可以多按排一些技能操作課,可以多組織一些技能比賽,以此來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他們的惰性。
(四)情境設置法
職校的特點決定了我們的教學必須從生產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生產一線需要的職業能力。從實際的工作過程出發進行教學設計是十分必要的,通過描述能力模塊在實際生產環境中的作用讓學生清楚要學習的技能怎么樣應用到現實中,解決哪些問題,從而消除學生的學習惰性。
教師應針對技能模塊認真設計相應學習情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描述給學生。舉例現實中學生能夠看到或體會到的場景讓學生思考、感悟,從而激發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情感誘導法
情感因素作為非智力因素之一,它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動力。這種動力作用于推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速度,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情感因素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我們首先應做到以下兩點:
1.注意教學互動,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中的互動環節是很重要的,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有利于師生的情感互動。作為職校教師尤其要注意課堂教學的互動,在互動中進行交流,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學法環節中來,能夠更好地進行師生間的溝通,能夠順利地從學生中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及時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的學習軌道上來。
2.營造和諧氛圍,調動學生學習情緒。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總是死板的,這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美好的情感所帶來的學習環境是學生積極學習的基調。心理學研究證明:“快樂的體驗使人對事物產生親近感,有欣賞和接近的傾向,這種狀態使人易于對事物產生興趣。”因此,我們要有效地利用情感這一因素,積極營造和諧氛圍,保證學生愉快地在知識海洋里暢游,其學習效果也一定是高效的。
(六)評價激勵法
表揚能鼓勵學生前進,批評也能激勵學生進步。抓住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適度評價,既能幫助學生總結自己,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若總是使用單一的評價手段,學生會產生厭倦感。為此,我們要運用多種評價手段。如即時評價法,檔案袋評價法等等,都可以運用到我們的機械專業課的教學當中來。
(七)項目設定法
設定項目。以項目的完成促進學習,以實際的運用來促進知識的學習。
我們在機械專業課的教學中,可以把他看成是一個大的項目。我們先把它細化,分成若干個小項目,然后逐個完成,最終匯聚成一個大項目。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綜合運用,對機械專業來講是很有必要的,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利于我們的學生適應社會工作崗位的需求。
總之,要培養出一個個有用于社會的職校生,需要我們更多地去思考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去分析我們應如何去面對,更需要我們更好地去研究,如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我們的學生開心地去學,主動去學,從而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靳玉樂.現代教育學[M].成都:四川出版社,2006:298.
[2]郭揚.發展中國家職業教育經驗及其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