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職業教育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體現其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已經得到了社會的認同。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專業多年來積極致力于全真教學環境下學生頂崗實習組織與管理的探索,經過幾年的實踐,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試圖從旅游專業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分析入手,對實習前、實習中和實習結束三大階段的教學組織與管理的實踐進行總結,旨在探索旅游專業頂崗實習組織與管理可資借鑒的做法。
關鍵詞:組織;管理;頂崗實習;旅游專業
作者簡介:周彩屏(1967-),女,浙江永康人,浙江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旅游開發與管理、旅游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7518(2009)05-0015-04
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指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實習是三個關鍵環節……引導企業接受實習生制度,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從文件中我們能深切的領會到,基地教學、頂崗實習是實踐工學結合最重要的環節。本院旅游專業經過了10年的辦學,尤其是2004年以來對在校外基地中教學組織與管理的探索,頂崗實習教學秩序與教學效果比較好,得到了學生的接受和基地的認可與學校的肯定,學生職業素質與崗位實踐技能與就業能力培養質量有效提升。本文試圖對旅游專業幾年來頂崗實習組織與管理做法進行總結,旨在總
結經驗、完善工作、為今后改進與提升服務。
一、旅游專業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學生的問題
1.學生對頂崗實習意義的認識與理解的缺位。有些學生和學生家長認為學生到學校是來讀書的,為什么要安排到企業去干活?這里面是否有一些背離學校職責的成分呀?學生把實習僅僅理解為是干活打工而已,有的甚至認為學生到企業實習是學校沒有履行教育教學責任的行為。這種對實習意義的認識與理解的缺位會極大地影響實習任務的完成與實習目標的實現,增加實習組織與管理的難度。這種認識與理解的存在跟學生固有的對傳統教育教學的認識與理解有關,跟對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的認識與理解少有關,跟學校對學生實習教育動員的有效性與深刻性有關。
2.學生對自己角色定位的錯位。有些學生對進入企業實習,往往不能很好地定位自己的角色。有些學生認為我到企業與其他員工一樣的工作,我就是一名打工者,我應該拿到與其他員工一樣的新酬,拿不到心里就不痛快而鬧情緒;有的學生認為到了企業,學校的約束就少了,把學校的制度與要求拋到腦后;有的學生則認為我是一名學生,企業不能象員工一樣要求我,所以,一遇勞累和不順心就想逃避退縮,出現了隨意出勤的情況。
3.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與意志力薄弱。現在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很少體驗過勞動的艱苦,嬌氣任性,不服管教,比較普遍地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與意志力薄弱。進入職業院校的學生往往是自律性相對薄弱的學生,到實習單位后,面對較大的勞動強度無法適應,對企業的規章制度、等級森嚴的組織結構以及不容質疑的命令等剛性管理表現出逆反心理,一系列問題也隨之出現,如消極怠工、對管理人員有抵觸情緒、尋找借口中斷實習等,不滿意實習和不愿實習,有的學生把這些不滿加給學校,認為學校沒有把他們安排好,認為學校不應該讓他們去企業,有的學生以“應付”、“對付”的態度完成實習,實習效果大打折扣。
(二)學校的問題
1.不能確保資質好的基地用于教學。為了保證教育教學質量,讓學生進入企業后能真正學到前沿的管理與服務理念、方法,感受良好的企業文化,學校非常希望與知名的或星級高的規模相對大的資深旅游企業進行合作。但這樣的一些企業也往往是人力資源比較豐富,對進入企業人員的要求高,對實習生的要求也比較高,想與之合作的學校層次比較高,企業對學校的選擇余地大,學校要尋找這樣的企業合作難度相對比較大。而能主動要求合作的企業往往是用工緊張的企業,而這些企業中不乏是新開張的或者是資質不是很好的企業,學校要尋找資質好的基地用于教學客觀上存在著難度。
2.基地遴選不夠慎重與嚴格。一方面尋找資質好的企業客觀上有難度;另一方面學校也存在著一定的功利色彩,存在著不科學的制度性因素,其基地的選擇攙雜著對資質以外因素的考慮;還有一些是人為的個人色彩因素,導致對基地遴選上不夠慎重與嚴格。
3.指導與管理的力量薄弱。一方面可能在師資比較緊張的情況下,用于指導與管理實習的教師力量不足;一方面也可能是對實習指導與管理重視程度不夠以及部門之間的不協作與配合,導致指導與管理的力量薄弱。
4.指導不力與管理不到位。一方面可能校方由于師資力量緊張,可用于指導與管理的力量有限;一方面學校與企業的指導老師可能由于指導與管理經驗、能力、水平或是責任心與意識的問題,導致指導不力與管理不到位。
(三)企業的問題
1.企業方教育教學意識的缺失。對于一些企業而言,使用實習生目的是節省人力成本,企業除了每月支付給實習生貼補之外,無需再支付如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等費用。其與學校合作的目的就是使用實習生可以減少用工成本,單純追求經濟利益,企業方的教育教學意識缺失,很少尊重校方的意見,不能按照要求履行實習協議,安排崗位、提供輪崗機會、組織教育培訓、配備企業兼職老師、執行教學計劃、接納校方的指導老師的進駐、與校方的協調與溝通等都很難體現學校的意愿。
2.企業缺乏對實習生的針對性管理。企業對實習生的要求與管理與對員工的要求與管理存在著共性的一面,但也應體現區別的一面。學生進入企業實習,生活與工作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雖然在消費者眼中實習生的要求與表現要與正式員工一樣,但作為企業角度來說,在管理上應該有針對性,根據實習生的心理特征與工作能力,多給予生活上的關心與工作上的鼓勵,工作安排也要循序漸進,多進行紀律性、安全性等教育,多一些集中教育與學習培訓的機會,盡可能按照協議規定履行承諾,完成相應的學校給予的實習教學計劃中規定的任務。
3.企業與學校的有效溝通協調比較困難。企業管理層人員的變更,企業人員調離換位,會導致企業與學校的有效溝通協調產生困難,使得實習協議的落實上出現問題。
企業內部部門之間的建制關系和協調存在障礙,使得實習計劃和協議不能有效落實,實習過程中產生的各中問題不能及時和有效的溝通解決。
企業對實習生的管理與關注意識薄弱,對實習生和學校提出的問題給予的關注度低,重視程度不夠,在意識上就存有一定問題,從而導致企業與學校的有效溝通協調出現困難。
二、旅游專業頂崗實習組織與管理運行
(一)實習前的組織與管理工作
1.明確頂崗實習的意義,做足頂崗實習的教育動員文章。
(1)針對教師的動員。有些教師抱有非常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對職業教育實踐性和開放性認識與理解不到位。學生要離開學校下企業,教師隨之要跟下去,進駐企業有的老師很不樂意。在頂崗實習管理問題上漫不經心這些現象與問題都是存在的。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在實習前,學院和專業要認真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組織學習高教部有關文件,學習教育教學的要求與趨勢,在教師層面統一思想,明確頂崗實習的意義,為日后實習組織與管理做準備。
(2)針對學生的動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任何一種學習都必須是學生明確學習意義基礎上才能做得更好。學生對職業教育的理念與做法不一定了解,為什么要到企業實習這個問題的理解與接受,必須要經過教育,甚至是多維的反復的教育才能有所理解,所以,在實習前學院和專業要化大精力教育與動員。我們學院除了教師對他們進行教育與動員之外,還專門請優秀的畢業生和企業人士對他們進行教育動員。
2.制訂好實習計劃,明確實習任務與要求。
(1)編制學生實習手冊,組織學生學習手冊。每個專業都根據職業素質與職業能力的要求,設計實習任務和實習要求,制定實習計劃,編制實習手冊,實習手冊內容主要由實習技能要求與實習生工作生活規范要求組成。如教學實習暫行規定、實習成績評定辦法、實習生守則、教學實習計劃、教學實習大綱、實習工作記錄、實習學生月考勤鑒定、實習學生成績鑒定表等。手冊人手一冊印發給學生,并請相關的老師對手冊內容的任務與完成進行輔導。
(2)成立實習工作領導小組。成立由學院院長任領導小組組長,教學院長和書記任副組長,辦公室主任、教科辦主任、專業主任、學工辦主任為成員的實習領導小組,負責對實習制度審核、過程問題處理協商等。
(3)制定專業、指導老師等各層級的管理工作職責



(4)制定實習相關考核制度
制訂實習管理人員考核辦法、實習指導教師補助辦法、實習生考核評價體系等系列制度。
3.組織對企業進行考察與調研,做好實習基地的遴選工作。首先,尋求組建基地庫。要實施校外實踐教學首先要建立一批可供滿足教學的基地,為此尋求與組建校外基地庫是很重要的。基地庫的來源主要有三條途徑:第一,由專業教師提供。為了培養教師實踐能力,打造雙師素質教學團隊的需要,學院出臺了每一位教師聯系一家企業的制度,一批基地就是由教師平時聯系的這些企業所組成。第二,主動上門到學校來聯系的企業;第三,以專業主任為主,組織人員到企業進行考察與調研,了解企業情況以及企業與學校合作的意向,主動下去聯系企業。對這三撥企業在規模、資質、星級水平、社會口碑等方面進行入手,進行初步篩選,然后派人去企業實地進一步考察,遴選出可以合作的企業,組建成一個基地庫,為基地遴選做準備。
4.校企共同磋商,擬訂實習協議。邀請企業到學校考察,并做合作進行共同磋商,擬簽訂實習合作框架協議,并討論實習三方協議的內容,生成實習三方協議,確定基地庫。
5.組織學生學習,了解基地的情況。
(1)公布實習基地。經過前期的基地遴選準備工作,確定實習基地庫后,把納入實習基地向學生進行公布,以便學生選擇做準備。
(2)通過企業提供的資料以及網絡等途徑了解企業情況。企業制作宣傳展板,送到學校進行展示;公布企業網站,使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途徑自主了解實習基地的情況,為下一步招聘會做準備。
(3)邀請企業人員來校召開學生見面會,介紹企業情況
為了更清楚的了解基地的情況,邀請企業人員到學校與學生見面,介紹企業的情況,并回答學生關心的問題,為下一步招聘做準備。
6.組織學生填報志愿。發放表格,組織學生填報志愿,每個學生填三個志愿,招聘時按志愿先后進行面試。
7.召開“雙向選擇,三方協議”招聘會,把學生落實到實習基地。企業與學生進行雙向選擇,招聘結束后,企業與學院、學生三方簽定協議,學生一一落實到各基地中去。通過學生與企業雙向選擇,相互之間自愿結對,相互認可;通過三方協議,明確三方的責任與義務。實踐證明,通過這種形式組織,學生到了企業后思想比較穩定,管理起來比過去打包發配問題要少得多。
8.校企共同對實習的再動員再教育。召開片區老師與片區學生組長會議、校企共同對片區組實習生實習動員教育。
(二)實習中的組織與管理工作
1.實習中管理工作環節(見圖7)。

2.實習中管理機構(見圖8)。

3.實習中管理流程(見圖9)。

(三)實習結束的組織與管理工作
1.企業對學生考核,頒發企業實習證書。
2.企業評選優秀實習生,學校派員參加企業召開的實習總結與表彰大會。
3.專業對學生、專業、實習帶隊指導老師的綜合考核與評比。實習結束后,匯總實習手冊、實習報告、實習大作業、相關的實習表格等材料,專業組織教師對這些材料進行批改評定成績,按照考核制度進行綜合性的考核評定,評出優秀實習生和獎學金獲得者。
4.學生回校后召開實習交流會、總結表彰會。每個片區進行交流,并推薦代表到專業層面進行交流,然后有專業推薦典型到學院總結表彰會上進行交流,總結表彰會有實習生代表發言、實習指導教師發言,專業主任匯報總結,學院對優秀實習生和指導老師進行表彰,對處理的學生進行通報批評。
三、旅游專業頂崗實習組織與管理完善工作的設想
(一)加強全員對實習環節重視的教育
頂崗實習環節仍然是三年教學計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頂崗實習所花的時間基本上要占據6個月左右之長,實習環節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畢業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與就業質量。傳統的教育教學重視的是課堂教學質量,有不少教師認為頂崗實習其實是預就業,學生已是半個社會人,學校的教育教學功能可以弱化了,“放羊式的管理”也是正常的。基于這樣的認識和現實狀況,學院和專業應該加強對全員實習環節重要性認識的教育,樹立教育教學的全程質量觀,崗位實習只是教育教學空間與場合及形式發生了變化,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教學要求與功能并不因此發生改變,這種觀點要深入學院每個教職工的思想中去,只有全員認識到位,頂崗實習的組織與管理工作才能到位。
(二)協助企業建立與完善實習生的管理制度
一些企業也重視人才戰略,但企業與學校的社會功能畢竟是不同的。有不少企業不能針對性的對員工(包括實習生)進行精細化管理,管理缺乏個性意識、柔性意識,缺乏針對性與有效性,導致實習生與企業管理的抵觸與對抗,影響了實習與工作的質量。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使實習更加有效,實現校企生的多贏,作為育人主體方的學校來說,應該抱著積極主動的態度,與企業多協商與溝通,針對學生的思想特點、心理特點、工作能力情況,協助企業建立有針對性的實習生管理制度,實現較為科學合理有效的管理。
(三)完善實習基地選擇與評估機制
旅游專業要求學生熟悉旅游企業運作方式和服務流程有較強的企業管理與服務能力,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強的服務意識,有較強的綜合運用各種知識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的能力。只有通過實習才能使這些技能與素質得以強化,實習基地資質與條件良莠與否是導致實習質量好壞的重要條件。由于缺乏針對實習基地科學、合理、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目前國內院校旅游專業在選擇實習基地時,存在著許多主要問題。在以往的實習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實習基地存在責任感不強,急功近利等問題,僅僅看重的是實習生的文化素質高、易于管理、所支付的費用低等因素,沒有意識到對實習生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從而忽視了對實習生的指導和培訓。因此校企雙方在合作過程中易出現分歧甚至爭執,往往在一個周期結束后匆忙解除合同,這種短期行為對學校、企業、學生三方都產生了不良后果。因此,從院校角度看,為了避免過于頻繁地更換實習點,對于實習基地的選擇應有長遠的計劃和考慮,應在進行廣泛細致調查的基礎上選擇企業作為自己密切的合作伙伴。而實習主體學生對實習基地的滿意程度高有利于實習過程的穩定性。基于此,從教育教學功能體現與教學計劃履行和學生滿意度等方面,設立相關指標來構建對實習酒店的評價指標體系,幫助院校最終選擇合適的企業作為長期的、相對穩定的實習基地,這項工作很有必要。
(四)進一步完善專業對實習組織與管理環節的相關制度
我們現在已經對實習組織與管理教學環節制訂了一系列制度,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比較粗淺情況,在操作性、有效性與科學合理性等方面都還有進一步改進提高完善的空間,要不斷分析實習過程中的問題,總結經驗,積極探索,使制度的操作性、科學性和規范性、示范性更好。
參考文獻:
[1]吳英男.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帶隊工作初探[J].職校論壇,2008(6):240.
[2]李德明,程久苗.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基地選擇與評估[J].科技信息,2007(35):117-118.
[3]張雪麗.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實習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07(3):85-89.
[4]馬瑞.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實習問題分析及對策初探[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2.
責任編輯:謝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