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鳳 陸蘭英
摘要:ESP在各行各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特定環境下的英語運用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必須加強ESP教學。教師應從思想上引起重視,優化自身知識結構,選擇合適的教材,增加實踐教學,改善教學方法,共同推進ESP教學。
關鍵詞:ESP;必要性;途徑
課題項目:蘇教高[2007]18號,省教育廳關于公布2007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項研究課題評選結果的通知。
編號:267,高職ESP教學體系研究,主持人:陸蘭英,高永鳳,課題類型為一般項目。
作者簡介:高永鳳,(1969-),女,江蘇海安人,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經濟師,大學本科,從事ESP教學研究、商務英語教學;陸蘭英(1965-),女,江蘇海安人,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大學本科,從事ESP教學研究及商務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09)11-0039-02
一、引言
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簡稱ESP) 是與某種特定職業或行業相關的英語,如體育英語、旅游英語、法律英語等,不僅涉及語言和語言學知識、教育學知識,還涉及各行業的專業知識。有培訓機構曾對近5,000名北京奧組委工作人員、裁判員、賽事人員和翻譯人員進行了專門用途英語的培訓,目的就是強化和提高他們在這一特殊環境下的英語應用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間科學技術、經濟文化交往日益擴大,ESP逐漸發展成一門學科。
二、高職院校加強ESP教學的必要性
我國英語教育界對ESP教學的關注由來已久,一些外語院系于20世紀80年代根據學生的學習目的和交際需要開設了ESP課程,但時至今日,理論和實踐都尚未進入成熟階段,教學效果也不盡人意。
(一)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改革開放初期,英語學習僅僅是普通學歷教育的一部分,沒有明確的實用性。隨著經濟全球化、科技一體化時代的到來,對外交流擴大到各個領域,中國已成為國際舞臺上的一支中堅力量,外國人直接到中國進行投資、旅游,人們需要用英語完成商務談判,撰寫商務信函和合同,用英語檢索文獻資料,撰寫學術論文,進行學術交流。單一的英語專業或基礎技能型人才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趨勢和市場經濟需求,“二合一”、“三合一”人才更能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
在這種形勢下,英語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必須是既具備較高的文化底蘊、人文素質和英語水平,又精通某個專業的人才。如今很多學生在四、六級考試中取得很高的分數,可一旦進入金融、法律、新聞、生物等專業領域,對付考試的英語并不十分管用。加強ESP教學,是幫助學生打破狹隘的知識結構、拓寬視野和思路的有效途徑,能夠讓他們更好地儲備相關知識、順應時代發展,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二)滿足學生擇業需求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英語專業的任務是培養復合型英語人才。英語的工具性和應用性特征日益明顯,社會要求畢業生不僅要具備聽、說、讀、寫的基本功,還需有較高的專業英語水平。學生在英語學習時就有了很強的目的性和功用性,對ESP的學習愿望也更加強烈。對于具備了較好的英語基礎的學生,重復基礎英語教學,既是資源浪費,也易讓學生失去興趣和動力,可以根據學生將來就業取向的選擇,開展服裝、文秘、旅游等專業英語教學,融合語言知識和專業知識,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拓展職業發展平臺,增強擇業能
力,縮短工作適應期。
三、加強ESP教學的途徑
一些院校在ESP課程的開設上往往具有很強的功利性,對學生的接受效果缺乏關注評估,很多學生畢業后,仍然開不了口,動不了手,看英文招標書如同霧里看花,產品說明書也譯得晦澀難懂,寫外貿往來的報盤、還盤條款更是強其所難,陷入一種“什么都懂,什么都不懂”的尷尬境地。加強ESP教學,改變這種局面,可從幾方面著手:
(一)重視ESP教學
不少人認為,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礎英語技能,再學一些專業詞匯,就能應付將來工作的需要,不必專門開設ESP課程;還有人說職業院校的學生連基礎英語都學不好,學習專門用途英語只能是費力不討好。這些問題和觀念的存在,制約和阻礙了ESP課程的開設。
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應用為目的,這是高職教育的指導思想,也是高職院校培養學子的大政方針,學校和教師應走出校門,了解用人單位對英語人才的需求,對畢業生的工作狀況做些跟蹤調查,就會明白他們在英語學習方面的欠缺。學習過ESP的學生,在專業領域里,比那些只接受普通英語教育的學生更準確、更有效地勝任交際活動。
(二)理順ESP和EGP關系
外語教學的規律是先基礎,后專門化。但把有限的資源和時間都用在打基礎、對付考試上,會削弱學生對英語的興趣,造成英語水平停滯不前。專門用途英語是基礎英語學習的延續和擴展,是在基礎英語教學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把基礎英語教學擴展到ESP教學,才能培養出實用的人才。ESP和EGP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共存,加強專門用途英語教學不是要替代或削弱普通英語教學,它們并不對立或互不相容,而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
(三)加快知識結構轉型
教師的素質決定著教學質量的高低,開設專門用途英語課程,需要建立一支特別的英語教師隊伍。很多教師從事基礎英語教學多年,基本功扎實,教學經驗豐富,但是并不具備相關專業課的基本知識和實踐經驗,擔任ESP教學明顯力不從心,因為缺乏專業知識,講授的深度和廣度受限,有時甚至會貽笑大方:如在商務英語中,return可作為“盈利”、“受益”;a heavy dessert, heavy在此應為“油膩的”、“難消化的”,不懂餐飲英語的人難免會把它理解成“重的”;證券交易中buying long,意為“買空”,若不具備證券常識,會理解為“長期購買”等。
基礎英語教學在很多學校、很長時間內都不會消失,但是從事基礎英語教學的教師轉型是不可避免的。英語教師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根據ESP的目標或需求分析,閱讀一些專業信息型或普及型雜志,關注行業動態,選擇適合自己和教學深度的信息來充實更新課堂內容;積極嘗試通過各種途徑獲取自我發展的機會和信息,通過專業培訓、社會實踐、出國進修等提高專業水平,有選擇地去彌補知識上的缺陷,把這種轉型當成一種完善和挑戰。
自我完善還可利用校內資源,旁聽、學習相關系科的主干課程來完成。英語教師、專業教師積極合作,取長補短,共同擔任教學,在學習和合作中提高和發展自己。
(四)選擇合適的教材
ESP教材使用混亂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很多教材是任課老師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的,難易程度把握不準,各教材之間沒有連貫性,對教學目標、師資、教學方法沒有詳盡的說明和規劃;有些學校使用自編教材或講義,編寫者幾乎沒有受過ESP專門訓練;以知識介紹為主的教材,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運用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學了單證實務,卻不會簡單的制單;學了報關,卻完不成報關單證的填寫……
加強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必須依靠科目適當、難度適中的教材來保證教學質量。要遵循“需求分析”結果,減少隨意性和盲目性,語言材料不宜太難,應具有通用性、恰當性、在語體上接近實際交際語言,能迎合真實交際的需要、提供真實的交際環境和交際任務練習,要能起到幫助學生建立ESP詞匯體系,掌握不同語篇結構、語言特點和表達規律的作用;ESP教材要和專業教材相互配合、相互促進,適時更新,提高其先進性、適用性和實效性。
(五)發揮專業實踐經驗的作用
專門用途英語教學,不是單純的教英語,也不是單一地傳授專業知識,而是要以實踐訓練為主,讓學生學會如何在專業領域中用英語進行有實際意義的交流。
專業實踐經歷是提升課堂說服力和吸引力的有效途徑,國外很多ESP授課者都是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有些就是來自企業的工程師、機械師或翻譯,而我們很多從事ESP教學的教師并不具備相應的實踐背景,大多數沒有經歷或處理過具體業務,缺乏感性知識來支撐課堂。講授國際貿易的老師沒有實際做過一筆外貿業務,甚至沒有實際寫過一份英文函電;教授服裝英語的,沒在服裝企業中呆過一天,對整個服裝工藝流程一無所知……名師出高徒,王義夫、許海峰們之所以被稱為“金牌教練”,是因為他們自己曾身經百戰,具備了豐富的實戰經驗,才培養出了一個個在賽場上奪金的“高徒”。同樣,一個合格的ESP教師,只有自身具備豐富的專業實踐經驗,了解就業崗位對學生技能的需求,才能將教學和就業需求結合起來,準確把握教學重點,在課堂上引經據典,游刃有余,既是一個學者,也是一個讓學生信服的經驗豐富的商人、技術人員或者商務談判專家……
(六)教學方法、手段多樣化
ESP教學中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教學手段,營造真實語境,避免傳統教學的單調性,充分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身臨其境,有效調動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通過特定的平臺,還可幫助學生開闊視野,了解本專業發展動態,在處理信息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地道的英語表述方式,學會自我學習、自我提高。
把案例教學引入課堂也是提高學生英語實用能力的方法,忘記課堂的枯燥,置身于真實的交際環境中,將所學的知識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在進行job description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比較熟悉或喜歡的職位來向他人描述,也可以描述班干部的職責;學習staff appraisal時,讓學生對自身表現進行評估,通過這一過程,讓學生明白評估的意義及評估制度本身的優缺點。
四、結論
隨著全球交流的進一步加強,ESP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為復合型英語人才的培養提供了一種借鑒,是高職英語教育的發展方向。在ESP教學進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學校和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總結經驗,統一認識,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推動和加強ESP教學。
參考文獻:
[1]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J].外語界,2004(2).
[2]鄧俊.水平不齊的打板中的任務型交際活動[J].中國英語教學,2005(6).
[3]劉法公.論基礎英語與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關系[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
責任編輯:謝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