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明 李進發

隨著城市中高層建筑物數量的逐年增加,樓層越建越高,高層建筑消防安全隱患也日益突出。高層建筑一般集綜合功能于一體,服務功能多,性能復雜,但火災隱患也多,特別是有些夜間營業時間長,往來人員多而密集的高層建筑,各種電器設備多,用電量大,一旦發生火災,后果將不堪設想。2008年10月9日,哈爾濱市道里區“經緯360”大廈(地下一層,地上28層,樓高99.8m)因電焊工人在施工過程中違章操作,引發高層建筑火災。消防部門共出動10個消防中隊,300多名消防指戰員,70余臺消防車輛,搶救出全部被困施工人員,未造成人員死亡。
火災原因分析
高層建筑消防安全隱患的產生,大多是因為以下幾種原因:建筑內多產權單位,消防安全職責不清、日常消防管理不到位;業主擅自改變使用性質,缺乏相應的消防設施,監管職能部門失控漏管等,從而造成目前很多高層建筑存在消防設施不到位、運行不正常甚至損壞無人修繕,消防車道不暢,消防撲救面被占用或遮擋,安全疏散條件差等諸多火災隱患,其根本原因在于:
一是有部分建筑,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前開發的建筑,開發商撤出,無物業管理單位,諸如建筑高度、建筑面積、建筑消防設施等資料遺失,給普查統計帶來困難。
二是歷史欠賬多,隱患整治困難。由于各方面原因,部分高層建筑歷史欠賬較多。諸如消防車道、防火間距、樓梯間形式等不符合現行規范問題較為普遍。另外,還有一批相當數量的高層建筑已投入使用多年,但至今未通過消防驗收,其室外和室內消防設施均未完工或不能正常使用,存在較大的隱患。
三是多產權單位眾多,火災隱患整改難度大。有些高層建筑分屬不同的產權單位,各單位各自為政,未委托統一的管理單位進行管理,造成諸如消防通道不暢通,消防設施設備缺失、癱瘓的火災隱患。由于建筑內業主眾多,有的大樓甚至有數百名業主,整改經費難以落實,造成火災隱患整改難度大。
四是未審先建,留下隱患多。《消防法》和公安部61號令、75號令等消防法規明文規定,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和裝修工程的防火設計必須事先報經消防監督機構進行技術審核,經審核同意后,方可動工建設。但在實際執行中,一些單位卻把消防審核看作可辦可不辦的事情;有的一味追求速度,邊設計,邊施工;有的擅自改變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改變已審核的圖紙;有的甚至將疏散樓梯前室改作它用,存在許多隱患。
五是消防系統性能欠佳。消防系統是高層建筑的“神經”和“心臟”。但由于種種原因,存在諸多問題,如有的消防系統切換不正常;有的探頭故障多、誤報多;有的應急事故燈不亮或亮度不夠;有的電梯無迫降;廣播系統缺少元件,不能正常廣播。一些高層建筑樓內無消防用水、消防斧、消防槍、水龍帶等。
六是消防管理薄弱。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問題包括:任意壓縮消防投入;對消防人員特別是消防值班人員不落實;人員沒有經過消防培訓,素質低;消防系統缺乏維護保養;物品亂堆放,影響消防設施的正常使用。
高層建筑防火對策

1.建筑規劃應結合消防安全
城市規劃總體布局應充分考慮消防因素,研究如何在城市發展布局中將高層建筑的規劃和消防安全相結合。高層建筑,尤其是高層住宅小區及人員密集區應統籌規劃,不應布置在上游有易燃易爆工業或大型油庫的江、河下游;不應布置在散發可燃氣體、蒸汽、粉塵的工廠全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應統一規劃煤氣調壓站、液化氣石油氣庫等。對新建高層建筑,把好消防設計審核關;查驗施工單位的資質和消防產品的質量,做好工程跟蹤監督檢查工作;工程竣工后,應對消防設施設備進行技術檢測,經消防機構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消防安全執法大檢查
重點檢查高層建筑的消防設備是否處于良好狀態。如消防給水的水量水壓是否滿足滅火的需要;供電負荷是否達標;消防車道寬度、轉彎半徑等是否符合規定。
3.開展消防安全教育
除了經常性的消防培訓和演練外,還要組織一次大的高層建筑消防演練,研究正確的撲救對策,熟悉這些建筑的消防設備和其他有關情況,實地了解一旦發生火災時應注意的問題和采取的滅火戰術。同時還要培訓社區義務消防隊和消防信息員。
4.落實火險隱患整改
建立月報表制度,及時掌握高層建筑消防設施的現狀。消防部門可制定《高層建筑火災自動報警、自動滅火系統等消防設施檢測檢查情況匯總表》,內容包括各個系統的性能、運行、開關位置及維修管理等,下發給各高層建筑單位,由各單位每月對本單位所有消防設施進行一次全面檢測,按表填報消防部門,使消防部門掌握情況、設施,定期檢測。對檢查發現的消防安全隱患,消防部門應當立案追蹤監督、督促整改,做到隱患不改,決不放過。
高層建筑火場逃生方法
1.利用建筑內部設施逃生
利用消防電梯、防煙樓梯、普通樓梯、封閉樓梯、觀景樓梯進行逃生;利用陽臺、通廊、避難層、室內設置的緩降器、救生袋、安全繩等進行逃生;利用墻邊落水管進行逃生;將房間內的床單或窗簾等物品連接起來進行逃生。

2.不同位置、不同條件下的逃生方法
當某一樓層或某一房間起火,且火勢已經蔓延時,不可驚慌失措盲目行動,而應注意聽火場廣播,再選擇合適的疏散路線和方法。當房間內起火,且門已被封鎖,可通過陽臺或走廊轉移到相鄰的未起火房間,再行疏散。如果晚上聽到火警,應首先試摸房門是否變熱,若已變熱,門就不能打開;若門未熱,可通過大門逃離房間。當某一防火分區著火,大火已將樓梯間封住,可先疏散到房頂,再從相鄰未著火樓房的樓梯間疏散。如建筑內火大、煙濃,無法逃生,就要緊閉門窗,不斷用水澆濕門窗、阻止火勢蔓延,切不可打開門窗,更不可跳樓,要想辦法與外界聯系,等待救助。
3.自救、互救逃生
利用各樓層存放的消防器材撲救初起火災,同時充分運用身邊物品自救逃生:如把床單、窗簾等接成繩,進行滑繩自救;或設法將自來水淋濕門和墻壁,阻止火勢蔓延。幫助和引導老、弱、病殘、孕婦、兒童及不熟悉環境的人共同逃生。
編輯呂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