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智
摘要:心理學對設計藝術的影響顯而易見,而視覺生理心理學作為其中的一個分支,具有更直接的影響。試著探索視覺生理心理學與設計藝術之間的本質關系和基本原理是十分必要的,這有助于更清楚的認識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關鍵詞:心理學;感官;形態
中圖分類號:B8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37(2009)24-059-01
心理學研究中流派諸多,因研究方向和對象不同,名字各異。其中有一個流派名叫認知心理學,以感官認知與心理反應之間相互關系原理作為研究對象,而視覺生理心理學就屬于認知心理學的一部分,它以視覺為研究對象,探尋視覺與心理變化之間的關系。視覺心理學是利用視覺對象與視覺之間產生心理上的變化,判斷視覺對象是否能達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悅,從而完成審美的過程。
1怎樣運用視覺生理心理學來發展設計藝術
①色彩的運用。由于人的感官主要是依靠視覺為先導,只有視覺上達到賞心悅目的程度之后,才能吸引人們去接觸或親身體驗、思考它。色彩是最直觀的表現手法,鮮艷的或是對比強烈的色彩能在第一時間抓住人們的視線,勾起人們繼續對它關注的欲望。不同的事物,需要確定不同的色彩表現手法。不僅要從主觀上出發,還要從客觀上考慮能否達到效果。要有充分的研究、調查作為支撐。一般而言兒童喜歡飽和鮮艷的色彩,而老年人,就比較排斥此類色彩。具體事物具體分析,才不會犯錯。
色彩最能夠激發人們的感情和思想,寄托人們的理想,具有重要的心理功能。色彩的心理功能是由生理反應引起思維后形成的,主要是通過聯想和想象。色彩心理通常受到年齡、職業、性格、性別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例如同樣是紅色,醫生可能首先會聯想到鮮血,消防隊可能首先會聯想到救火車,一個學畫畫的兒童會聯想到熟透的蘋果。
②線條的運用。據實驗心理學研究,人類知覺辨別能力是隨著成長逐步建立發展起來的。幼兒學習繪畫時,易接受和掌握的是線條和形狀,之后才是認識和運用色彩,逐漸學會畫出有空間感的形狀。基本線條感有直線感、折線感和曲線感三種。
審美者對線條的認知感不同,所達到的審美效果也不相同。抽象大師瓦西里·康定斯基在他的《點·線·面》一書中指出:直線可以劃分為水平線、垂直線和對角線三類。水平線與寒冷、平坦、簡潔、美好、平靜相聯系。垂直線與暖和、高揚、簡潔、無限相聯系。對角線是寒冷與溫暖、高揚與平坦相統一的無限運動的最簡潔的矛盾統一的形式,具有活潑畫面氛圍的效果。折線按其拆角大小可分為銳角折線、直角折線和鈍角折線三類,銳角折線與敏銳性、主動性相關連,直角折線與冷靜、理智相關連,鈍角折線與不滿、無能為力相關連。曲線也分為單純曲線、波狀曲線和復雜曲線三類,曲線暗示著光滑性、成熟性、缺乏攻擊性、彈性和具有忍耐性。
③形態的運用。人們對形態的感知是通過把握外部事物的突出特征而發展起來的,而不是首先抓住它的某個小局部。這個道理在繪畫中適用,在設計中同樣適用。形狀不僅是由眼睛所捕捉到的信息決定的,它還與過去所感受到的各種記憶痕跡相聯系,這些記憶痕跡在類似的基礎上相互干擾。
不同的形態有不同的組織結構,反映了不同的心理感受。心理學家發現感受愉悅的形態是被組織得最好、最規則的簡單構成。然而,在很多情況下,被識別的事物往往都是不規則的復雜的組織結構。觀看者就會表現出改變它的心理趨勢,輪廓線上有中斷或缺口的圖形,會被自動地補足或完結,一個不規則的圖形,也會被看成是標準形或是由這種標準形產生的變形。那些看上去不舒服的圖形,都會在知覺中產生一種改變它們并使之成為完美的結構的傾向。
④比例的運用。形狀與形狀的重組構成形體,各部分的大小需要有一定的比例才會讓人感覺協調,產生美感。“比例”即“比率、比較”的意思,它特指各部分之間或部分與整體之間的比例關系。古希臘時期,比例感的研究受到了高度的重視,由畢達哥拉斯學派研究創立了著名的黃金分割定律,即:整體全長中的一部分之長對于全長的比等于其余部分對于這一部分的比,也就是1:1.618。這種比例自古希臘至19世紀一直被認為是完美比例。
黃金分割已成為人們常用的形式分割法則,這種形式法則符合人的視覺習慣。產品設計中,黃金分割線往往體現在結構線上,結構線的分割意味著功能上的區分,達到視覺重心轉移。服裝設計中,用黃金分割線強調布料的裁剪和質地,也可以用來劃分色塊。平面設計中,劃分主要構圖的橫線和豎線的穿插常常意味著視覺的中心,而且它也是廣告的訴求點或賣點。建筑設計中,塊面的分割也習慣采用黃金分割法,無形之中,視覺得到了協調。
2 結語
熟悉了這些視覺原理之后,再進行設計藝術創作,會更加有針對性。因而,這些原理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