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見新 張新芳

4月29日,星期三。早晨6時,程錦便開始起床,洗漱,吃早飯,上早讀——新一天的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程錦是洛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2005級本科教育專業1班的一名學生,到嵩縣城關鎮一中參加實習支教工作已經兩個多月了。在嵩縣城關鎮一中,她擔任七(6)班的英語教師和副班主任。和她一同在嵩縣各鄉鎮中學參加實習支教工作的洛陽師院學生還有59名。
“今年,學校在嵩縣、欒川、宜陽等地建立了實習支教基地,并從全校1940名師范專業畢業生中精心挑選出100名品學兼優的學生,開展實習支教工作。其中,嵩縣是實習支教的重點基地,學校選派了60名師范專業畢業生到該縣12個鄉鎮的16所中學進行頂崗實習。”洛陽師院教務處處長宋文獻告訴記者。
實習支教,從理論走向實踐
2007年7月5日,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大力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的意見》,就高師院校大力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作出安排和部署,強調“高師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組織高年級師范生,到中小學進行不少于一學期的教育實習”。根據教育部的要求,省教育廳結合河南的實際,提出了“積極推進、穩步實施、先點后面”的工作方針,決定從2008年開始,在全省高等院校師范生中推行實習支教制度。
2008年9月3日,全省高等院校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座談會在河南師范大學召開。省委高校工委常務副書記、省教育廳副廳長李敏出席會議,就如何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提出了三點意見:充分認識高等院校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的重要意義;落實好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的政策措施;積極創造條件,保障實習支教工作的順利開展。李敏指出,為確保實習支教工作順利推進,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五個保障”:保障實習的質量,保障教學的質量,保障實習支教的條件,保障實習支教的經費,保障實習支教的安全。這次會議,吹響了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的號角,全省高等院校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進入了實質性的推進階段。
2009年2月16日,河南省第一個實習支教基地——洛陽師范學院嵩縣實習支教基地啟動儀式在嵩縣隆重舉行。省教育廳師范教育處副處長田少輝、洛陽師院副院長王利亞、洛陽市副市長楊萍、洛陽市教育局局長侯超英、嵩縣縣委副書記劉三獻、嵩縣副縣長汪洋等出席啟動儀式。嵩縣16所中學校長、洛陽師院赴嵩縣實習支教的60名大學生參加了啟動儀式。至此,洛陽師院2009年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全面啟動。
據洛陽師院副院長王利亞介紹,為做好實習支教工作,學校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核心就是要強化實踐教學環節。首先,學校確立了“以全程實踐教學為基礎”的人才培養模式,調整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并將實習時間由原來的68周延長到一個學期,地點由城鎮中學轉移到農村中小學,性質由一般的實習變為支教實習。其次,學校建立健全了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規章制度,成立了實習支教培訓領導工作小組和專家指導小組,負責實習支教培訓計劃的制訂、組織實施及業務指導。再次,學校通過“三增、二落實”(增加教育見習、增加訓練時間、增加實習指導,落實指導人員、落實實習地點)加強實習管理、指導和檢查工作,還采取了“導師帶隊、師生結合、合理配置、成組派遣”的方式,從品學兼優的本科師范專業畢業生中選拔學生組建實習支教小組。最后,學校各院(系)專門選派骨干教師擔任實習支教工作的指導教師,采取模擬教學、微格培訓等方式進行強化訓練,全方位做好師范生實習支教前的專業思想教育和教學技能培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學校聘請市(縣)中學教學名師到校開講座、做示范,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指導,幫助學生了解基礎教育一線的教育現狀,提高他們對中學教育的適應性,做好實習支教的對接工作。
“實習支教,既是實習,又是支教。所謂‘支教,其準確的含義就是學生要參加頂崗實習,實習學校給實習學生每月發放一定的生活補貼,對實習學生完全按照學校正常的教師去安排教學和管理工作。實習支教是推動教師教育改革、強化師范生實踐教學、提高教師培養質量的有效措施,也是引導師范生深入基層、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必要途徑,更是密切高校與中小學聯系、促進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更好地服務基礎教育的重要紐帶。”王利亞解釋說。
頂崗實習,培養“畢業即合格”的師范生
“在嵩縣實驗中學實習支教的這段時間,我深刻地感受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大學課本中學到的專業知識以及教法課上所講的教學技巧,在指導我的教學實踐的同時,也使我明白:真正的教學需要真槍實彈的歷練,需要下真工夫。”在3月25日召開的實習支教座談會上,來自洛陽師院化學化工學院2005級化學教育本科班的實習支教大學生劉新建深有感觸地說。其實,劉新建的體會也是所有實習支教學生的共同體會。
洛陽師院院長時明德在接受采訪時分析說,實習支教的教師教育理論依據是師范院校培養合格基礎教育師資的辦學目標。“合格基礎教育師資”的標準是師范生畢業之后能直接勝任中小學教師崗位職責。目前,通行的師范本科教學計劃只安排68周的教育實習,實習生以見習者或教師助理的身份參加,在完成聽課和試講之后,一般每人能講24次課已很不容易,許多實習生根本就沒有上講臺的機會。同時,部分師范院校由于實習經費緊缺等原因,采取了讓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學校或回家就近實習的做法,這種“放羊式”的實習效果更差。顯然,師范教育存在著嚴重的課程體系缺失,師范生培養缺乏崗位實踐和檢驗過程,而教師崗位實踐應該安排在師范生培養過程中,而不能留到師范生畢業之后,否則師范教育就沒有完成“合格教師”培養的全過程。為此,需要在“質”和“量”兩個方面強化教師教育專業特色,改革傳統的教育實習,實施“以全面承擔教師崗位職責”為本質特征的頂崗教育實習,大幅度延長教育實習時間、提高教育實習強度,以培養師范生作為一個“完整教師”的責任心和執教能力。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洛陽師院赴嵩縣開展實習支教工作的60名大學生,所擔任的課程涉及初一至高二5個年級的語文、英語、數學等9個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部分實習支教學生還擔任了班主任,從事班級管理工作。
作為嵩縣城關鎮一中七(6)班的英語教師,程錦每周要上12節英語課,獨立承擔著班級的英語教學任務。而作為副班主任,她則需要和七(6)班的班主任每周一次輪流為學生開班會。“頂崗實習工作任務肯定要重些,但是特別鍛煉人,來這里時間不長,感覺收獲卻非常大。”程錦說。劉向華是洛陽師院生物系的一名學生,在嵩縣二中擔任高二生物課并擔任班主任。“上任”伊始,他就出臺了多項改革措施,不到一個月,他所管理的高二(3)班就在全校班級量化考核中連續3周名列第一。
“頂崗實習有著嚴格的前提條件:實習前必須完成教育理論學習、見習、模擬實習、試講等環節并經教師技能考核合格;實習過程中接受師范院校教師和實習支教學校教師的雙重指導;實習支教結束后還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提高。如此完成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才可能達到‘畢業即合格、即可直接聘用的基礎教育師資培養目標。”時明德說。
支教新形式,帶來農村教育新變化
“實習支教制度雖然是一個新生事物,但從一開始便給我們農村教育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嵩縣教育局局長張明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洛陽師院大學生嵩縣實習支教座談會上,不少實習支教學校的校長和教師也表達了相同的感受。
毛淑敏是洛陽師院文學院的一名教師,也是學校選派到嵩縣實習支教基地進行全程跟蹤的專職指導教師。談起實習支教的效果,毛淑敏激動地說:“實習支教過程中,在完成正常教學任務的同時,同學們還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教育質量提高得非常快。為此,不少中學校長都曾對我說,如果能解決編制問題,他們非把這些實習支教的學生全部留下不可。”
教育質量提高的關鍵在教師。近年來,我省加大對農村師資隊伍的扶持力度,如推行城鄉教師交流、加大農村教師培訓等,使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得到不斷加強。但從現實狀況來看,無論是學歷結構還是專業結構,無論是知識結構還是年齡結構,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還不能很好地適應新課改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而實習支教不僅使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性缺陷(如英語、體育、音樂和美術教師嚴重缺乏)得到補充,而且通過實習學生頂替部分代課教師,彌補了在編教師的顯性或隱性流失,同時也減輕了部分正式教師的教學負擔,為他們的培訓提高提供了可能。
實習支教學生程錦的英語課堂對抗游戲、黃亞玲同學的語文幽默式教學、劉新建同學的記化學日記等新穎的教法讓枯燥的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教學效果十分明顯。實習支教學生有的善于和學生交朋友,成為學生信賴的大哥哥、大姐姐;有的積極引導學生改掉陋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學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實習支教大學生的思想活躍、知識新穎,善于創新教學方法,為我們學校的老教師帶來了新觀念,他們很多創新的舉措都曾使我們眼前為之一亮。”談起實習支教的大學生,嵩縣五中政教主任齊振偉直豎大拇指。
在實習支教基地啟動儀式上,洛陽市副市長楊萍指出:“實習支教有利于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優化教師資源配置,解決農村學校師資短缺問題,對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統籌城鄉教育事業均衡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洛陽市教育局局長侯超英則認為:“推行實習支教工作,把經過專業訓練的師范生送到農村中小學去教書,對農村教育來說是一項‘雪中送炭的工程,對緩解當前農村教師短缺、幫助農村中小學提高師資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實習支教是高師院校教師培養模式的一項重大改革,也是一項重要的制度創新。開展實習支教工作,既是貫徹落實教育部和省教育廳關于‘大力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意見精神的需要,更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需要。為此,我們將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過程中,不斷研究實習支教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將這項對高師院校和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具有‘雙贏意義的好事辦好、辦實!”洛陽師院黨委書記孫金鋒表示。
責編:路 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