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新銳
摘要:固定資產是事業單位總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在逐漸增大,其重要性顯而易見。然而,隨著我國事業單位改革的逐步深入,《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關于固定資產的會計處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越來越多的問題,正確認識并采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會計核算
中圖分類號:F23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6-0120-02
我國現行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是在1998年根據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特點和簡化適用的原則制定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入,事業單位所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在有些方面已經不使用了,特別是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關于固定資產核算的規定存在很多問題,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現階段的發展需要,影響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的準確性,不能準確地反映事業單位真實的運營狀況,嚴重影響了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質量。
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會計處理及其存在的問題
1. 購置固定資產的會計處理及其存在的問題
購置固定資產形成的實際成本直接列入當期支出,其原始價值同時在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賬戶中反映,可通過兩組分錄反映:支付款項時借記“事業支出”、“??钪С觥薄ⅰ皩S没稹拶徎稹钡瓤颇?貸記“銀行存款”;固定資產入賬時借記“固定資產”,貸記“固定基金”。這樣作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購置固定資產,只是資產存在形態的一種轉換,并沒有引起資產減少,而借記“事業支出”虛增了事業單位的費用支出,期末將該項支出轉入“事業結余”賬戶,又虛減了單位結余。
(2)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長期發揮作用,其價值在使用過程中逐漸地被消耗,而購置固定資產的成本卻一次性計入“事業支出”,使事業單位的收入與成本不配比。
(3)兩組分錄之間沒有一定的勾稽關系,在實際業務處理中會計人員往往只做了付款分錄,而忘做資產入賬分錄,容易形成賬外資產,同時也使不法分子有機可乘,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2.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的會計處理及其存在的問題
與企業不同,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只核算固定資產初始價值,不計提折舊和減值準備,而是按事業收入和經營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購基金來保證固定資產的更新和維護,借記:“事業支出——修繕費”、 “事業支出——設備購置費”、“經營支出——修繕費”、“經營支出——設備購置費”,貸記“專用基金——修購基金”。這樣作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專用基金的計提與固定資產的初始價值無關,是按事業收入或經營收入的一定比例來計提的,收入的多少與固定資產的損耗并不存在比例關系,無法體現會計核算的配比原則。
(2)計提的專用基金記入“事業支出”和“經營支出”,并未引起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數額的變化,這使得凈資產中既包括固定資產的初始價值,又包括固定資產的更新維護基金,虛增了固定資產報廢之前各個會計期間的資產和凈資產,再加上事業單位不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使得固定資產的減值情況無法得以反映,固定資產的價值管理與實體管理想脫離,固定資產原值與現時凈值的差額將越來越大,根本無法真實反映資產的使用情況及資產的實際價值。
3.對外投資固定資產的會計處理及其存在的問題
事業單位以固定資產對外投資,在轉出固定資產時,應按固定資產的評估價值或合同協議確定的價格,借記“對外投資——其他投資”,貸記“事業基金——投資基金”,同時按固定資產的賬面原值,借記“固定基金”,貸記“固定資產”。這樣作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上述分錄關聯性不大,對應關系有些牽強,不能直觀反映各單位對外投資的增加與“事業基金”的增加有什么必然聯系,而且與其他資產對外投資會計處理方法口徑不一。
(2)當固定資產的評估價值或合同協議確定的價格與固定資產賬面原值不相等時,上述會計分錄不能反映出二者的差額。
4.固定資產盤虧、出售、報廢和毀損的會計處理及其存在的問題
事業單位因出售、報廢和毀損等原因而減少的固定資產,按減少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直接沖減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借記“固定基金”,貸記“固定資產”。在此過程中,取得的收入和發生的清理費用直接計入或沖減專用基金中的修購基金,借記“銀行存款”、“現金”等科目,貸記“專用基金——修購基金”,或者借記“專用基金——修購基金”,貸記“銀行存款”、“現金”等科目,對固定資產凈值不做任何反映。這樣作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不反映盤虧、出售、報廢和毀損的固定資產凈值。
(2)在此過程中取得的收入和發生的清理費用直接計入或沖減專用基金中的修購基金,不能真實地反映這一事項對單位收入和支出的影響,不能真實地反映實際損失,造成結余的虛減或虛增。
二、規范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會計處理的幾點建議
事業單位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后,國家大幅度減少對事業單位的資金支持,目前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的資金投入主要來源于自籌資金,這使得事業單位在參與市場競爭時,既要追求社會效益又要履行受托責任,重視經濟效應。所以,需要事業單位引進企業會計的做法,鼓勵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實行企業化管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規范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會計處理:
1.取消“固定基金”科目
目前事業單位購置固定資產的資金主要是自籌資金,所以應取消固定資產、固定基金的對應關系,在構建固定資產時可參照企業的會計處理方式,只通過一組分錄反映,借記“固定資產”,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2.增設“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科目
事業單位具有公共事業和產業雙重性質,其固定資產也需要保值增值,所以,應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在會計處理上參照企業計提折舊和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方法,取消“固定基金”和“專用基金——修購基金”科目,增設“累計折舊”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科目。在購置固定資產時估計其使用年限,然后選擇合理的折舊方法進行攤銷,將每月應攤銷的折舊額作為費用計入相關的成本或支出中,借記“事業支出——折舊費”,貸記“累計折舊”;在固定資產的使用過程中,每年年末對固定資產進行減值測試,如果固定資產發生減值,可參照企業的會計處理方式,計提減值準備,并將減值準備計入相關成本或支出中,借記“事業支出——資產減值損失”,貸記“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3.參照事業單位以無形資產對外投資的會計處理
取消“固定基金”,參照事業單位以無形資產對外投資的會計處理,按固定資產的評估價值或合同協議確定的價格計,借記“對外投資——其他投資”,貸記“固定資產”,按期差額借記或貸記“事業基金——投資基金”,同時按固定資產的賬面原值借記“事業基金——一般投資基金”,貸記“事業基金——投資基金”。
4. 增設“待處理財產損溢”和“固定資產清理”科目
針對事業單位因盤虧、出售、報廢和毀損等原因減少固定資產時的會計處理不能真實地反映盤虧、出售、報廢和毀損的固定資產凈值及實際損失的缺陷,可參照企業會計處理的方法,增設“待處理財產損溢”和“固定資產清理”科目,來反映固定資產價值增加或減少以及清理后凈損益的情況,劃清責任,加強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
其會計處理為:出售、報廢和毀損的固定資產轉入清理時,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累計折舊”,貸記“固定資產”;發生的清理費用時,借記“固定資產清理”,貸記“銀行存款”、“現金”等科目;發生出售收入和殘料變價收入時,借記“銀行存款”、“現金”等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清理”;固定資產清理后的凈損益計入“其他支出”或“其他收入”,借記“其他業務支出”,貸記“固定資產清理”,或者借記“固定資產清理”,貸記“其他業務收入”。盤虧的固定資產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累計折舊”,貸記“固定資產”,經過領導審批后,根據審批結果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
三、結束語
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和減值損失等建議可以使賬面上反映的固定資產價值貼近實際,從而使事業單位提供的會計信息更加真實,同時還可以督促事業單位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充分利用和發揮其效能,對提高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水平,促進事業單位事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