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穎立
摘要:國有企業改制是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的手段和方向,為促進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的完善和發展發揮著核心性作用。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企業內部審計扮演重要的角色,起著保證、咨詢、監督等重要作用。
關鍵詞:內部審計;國有企業;改制;作用
中圖分類號:F239.4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6-0126-0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已經進行了三十多年,作為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變革,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而國有企業改制作為國有企業改革在企業制度和機制方面的變革,一直發揮著制度變革和創新性作用。內部審計寓服務于監督之中,它是企業自我約束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通過保證與咨詢兩方面作用影響企業改制活動的全過程,保障企業改制目標順利實現和改制后企業成功運作,在改制中保證了國有資產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因此我們要充分重視內部審計在國企改制中的作用。
一、改制申請中的內部審計作用
擬改制企業必須先成立改制工作組,然后由企業向發改委提出改制申請,發改委根據有關文件精神及企業實際情況,作出是否同意企業改制及改制方式的批復意見,只有得到發改委的同意批復,企業才可以進行改制。
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應積極參與到改制工作組中,通過多企業所處的微觀和宏觀環境的分析,為改制工作組合理確定企業的改制目標和改制方式提供信息支持和分析,在客觀和公正的立場上,確保企業改制方式的合理性和合規性。
二、改制方案的制定及報批中的內部審計作用
國有企業改制采取重組、聯合、兼并、租賃、承包經營、合資、轉讓國有產權和股份制等多種形式進行,包括轉讓國有控股、參股企業國有股權或者通過增資擴股來提高非國有股的比例等,必須制訂改制方案。國有企業改制方案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企業概況及近三年資產和財務狀況,改制的基本原則、目標和程序,資產處置和職工安置方案,改制后企業股權設置方案和企業發展規劃等。內部審計在改制方案的制定及報批階段作用如下:
(一)收集相關資料資料,為企業改制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
在企業的改制申請得到發改委的同意后,內審部門應根據企業的改制目標、改制方式對企業改制前所處經濟、社會、法律環境進行調研分析;對企業所處行業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的發展潛力進行分析評估;對企業的擔保、訴訟或有負債等事項進行調查;通過測試企業的內部控制、審查賬務資料,初步掌握企業資產、負債和損益的真實狀況,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初步評價。在以上宏觀和微觀的調研基礎上形成書面調查報告,為國有企業制定改制方案提供客觀、可靠的依據,確保改制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二)協助改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企業改制方案制定后,為了確保科學、合理性,要進行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內部審計可充分發揮對改制政策法規和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經營方式、財務狀況等較熟悉的自身優勢,在企業改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方面發揮參謀作用,為方案的可行性論證提供肯定或否定的論據,并為方案的完善提供客觀、合理的意見和建議,提高方案的科學、合理性。在此過程中,最主要的是審查企業改制是否符合企業的發展戰略和國家的產業政策,能否使企業產生經濟效應,達到預期效果,進而提高競爭力。
(三)企業改制方案須按照《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和國資委的有關規定履行決定或批準程序,未經決定或批準不得實施。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應該對企業的改制方案是否已被批準進行審計,確保企業審計的合規性。
三、資產清查和評估中內部審計的作用
國有企業改制必須對企業進行清產核資和評估,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認真核實和界定國有產權,嚴禁隱匿國有資產。并且要依照《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管理暫行辦法》聘請中介機構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和資產評估。在資產清查和評估中,內部審計要充分發揮保證和監督的作用,防范改制風險,確保改制順利進行。
(一)對企業清產核資進行審查時,應注意改制單位是否存在以下情況:企業在清產核資中有意瞞報情況,或者弄虛作假,提供虛假會計資料等情況。如果企業負責人和有關工作人員在清產核資中,采取隱瞞不報、低估資產、虛報損失等手段侵吞、轉移國有資產,要根據情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還要審查清產核資中發現的不良資產是否經過中介機構鑒證,企業主管部門提出的不良資產初審意見有沒有經過國資委審批,以保證與企業改制相關的法律法規的權威性。
(二)中介機構對企業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和資產評估時,會有選擇地利用企業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的資料和成果,內部審計應充分發揮企業與中介機構之間的橋梁作用,利用自身對企業組織結構、業務流程、財務狀況較為熟悉的優勢,為中介機構的審計和評估提供必要的支持,加強與中介機構的協調合作,也可以在合作中學習中介機構的先進的審計和評估技術和經驗,進一步完善內部審計體系,提高內部審計水平。
內部審計除了加強與中介機構的協調合作,還要對中介機構的經濟責任審計和資產評估進行審查,應重點審查:改制企業是否委托具備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進行資產評估;資產評估的立項報告和結果報告是否經企業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并報財政、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確認;評估過程中有無低估或少計固定資產價值,對房屋、土地等大宗不動產是否僅按原值計算,而未計算增值部分;是否準確評估無形資產價值,有無人為低估、漏估情形,造成無形資產隱性流失。確保經濟責任審計和資產評估過程合規合法,規避改制風險,保證改制進程的順利進行。
四、國有產權轉讓中內部審計的作用
改制企業在國有產權轉讓階段,應依據《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國有產權轉讓應當在具有國有產權交易資質的產權交易機構進行,并依據公開、公平的原則,實行競價轉讓方式。當轉讓價格低于資產評估價值的90%時,國有產權交易應當暫停,并向相關產權轉讓批準機構提交申請,申請經同意后國有產權轉讓方可繼續進行。
改制企業向本企業管理層轉讓國有產權的,必須按《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關于印發企業國有產權向管理層轉讓暫行規定的通知》的規定,嚴格按照相關程序進行轉讓。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參與國有產權轉讓的經營管理者不得參與轉讓國有產權的決策、財務審計、離任審計、清產核資、資產評估、底價確定等重大事項,嚴禁自賣自買國有產權。
審查改制企業國有資產的轉讓或出售是否真實、公平,是否存在國有資產流失。這是內部審計工作的重中之重。重點審查內容包括:1.審查改制企業有無人為低估國有資產或無償分配給個人;2.審查改制企業是否存在擅自核銷國有資產,有無將國有資產直接或間接轉移到集體、私營企業或個人名下;3.審查向本企業管理層轉讓國有產權時,是否按《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關于印發企業國有產權向管理層轉讓暫行規定的通知》的有關規定履行審批程序,是否存在自賣自買國有產權的情況;4.審查轉讓國有產權的價款是否應一次性支付,如果被批準分期支付,審查首期付款是否低于轉讓價款的30%,其余價款是否由受讓方提供合法擔保,是否存在國有資產轉讓的一定比例的優惠的情況。
五、職工合法權益的維護中內部審計的作用
國家國有企業改制的相關法規規定,國有企業改制方案在制定完成時,必須提交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充分聽取職工意見建議,并加以修改完善。其中的職工安置方案需經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通過后方可實施。按照《關于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員的實施辦法》等規定,改制企業應理順職工勞動關系、社會保障及離退休人員的費用支付等,國有企業改制經提取的、用于理順職工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金和補貼,應以現金形式一次性向職工支付或以資產形式建立職工保障基金。
內部審計應重點審查國有企業改制方案是否提交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其中職工安置方案是否經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通過;審查擬安置職工工作年限是否按規定方法計算,職工改制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計算口徑是否符合規定,尤其應關注如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月平均工資超過職工3倍情況應按3倍標準計發;審查對企業決定解除勞動合同或外借、待崗、下崗、病休、工傷、內退等類型職工安置是否符合規定。審查改制前企業拖欠的工資、醫藥費、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是否補付或預留。
六、內部審計在企業改制后的作用
(一)評估企業改制效益
企業改制后,內部審計應承擔評估改制的效益、效果、效率的職能。內審部門既要對企業改制前與改制后的效益進行時間上的縱向比較,也要對企業改制后在同行業中的水平進行行業內橫向比較;既要評估企業改制所取得經濟效益,也要對改制的社會效益進行評估,并通過判斷改制預期目標和初始動機的實現程度來評價改制的效益性。
(二)完善內部審計體系
企業改制后,在組織結構、經營流程、財務會計體系等方面都會有變化,企業內部審計應當及時地根據這些變化,建立和完善適應改制后企業的內部審計體系,內部效益審計的任務應與政府效益審計和獨立效益審計共同構成多層次效益審計體系。審計目標也應由單純的以經濟效益為主,轉變為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近期規劃與可持續發展相支持、企業局部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相協調的審計整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