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月紅
摘 要: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創新教育已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引起廣大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愈來愈顯得重要。本人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創造型品質,不斷增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學生數學創新能力培養
素質教育的重點是改變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教育手段,尤其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為主。因而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樹立學生創造型品質,是擺在每一個數學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在數學教學中,始終注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努力把學生培養成會思考、會創新的人。現結合本人這二十幾年來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素質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它不同于以往的應試教育,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往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模式上,都要有所突破,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創造新的教學模式。
(一)克服認識上的偏差。創新并不是就等于脫離教材的活動,如小制作、小發明等等,或是借助一個問題,讓學生任意去說去想,說得離奇就認為是創新。這樣,走入了創新意識的一個誤區。教師完全能夠通過挖掘教材,高效地駕馭教材,把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這便是對教學的一種創新。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應以訓練學生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對于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讓每個學生明確自己的主人翁位置,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潛能。
(三)充分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能力。
教師應站在一個新的高度,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出一些復雜多變的問題,讓學生用自己的判斷來加以解決,或用辯論的形式訓練學生的判斷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每堂課里都要進行總結,有時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去總結,這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可鍛煉學生集中思維的能力。
二、學生的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
記得有位名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
(一)用學生渴求未知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興趣產生于好奇和思維,而好奇和思維又需一定知識作基礎,在教書過程中老師提出一些恰如其分的問題,讓學生試一試。問題難度適中,這樣會吸引學生,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學生因興趣而學,并提出新的問題,解決問題,發展創新。
(二)合理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創新的興趣。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理,如果在數學學習中屢屢失敗,會對數學失去信心,教師應創造更多的機會使學生感受做出每一道題的快感,堅定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學生有了參與的動機,還需有參與的機會。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千方百計地創設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這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知識過程的關鍵,是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的落腳點。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讓學生動手操作
動手操作的過程是一個手和腦并用的過程,是培養技能技巧、促進思維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但在使用時應注意兩點:(1)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動手操作的目的在于學生借助直觀的活動來實現和反映其思維活動,所以必須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2)操作活動要適量適度, 操作并不是多多益善 。如果學生的直觀認識到一定程度時,就應該使學生在豐富的表象的基礎上及時抽象,由直觀水平向抽象水平轉化。
(二)促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學要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可以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比如:教學“用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時設計如下三個問題:(1)當某個未知數的系數相同時,方程組如何解?(2)當某個未知數的系數互為相反數 時,方程組如何解?(3)當某個未知數的系數成倍數關系時,方程組如何解?(4)當未知數的系數沒有特殊關系時,方程組如何解?學生在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經歷了觀察、推理、歸納等過程。
(三)鼓勵學生合作交流
在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上要進行變革,由原來單一的班級授課轉向內涵豐富、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一種這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借助于學生之間的互動,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這是一種較易操作的教學組織形式。
四、保護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利于其發展
(一)學生在數學習學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是難免的也是正常的。作為教師不要急于評價,出示結論后,可以讓學生重新思考。而后幫助其弄清錯誤的原因,讓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去承認錯誤,改正錯誤。從客觀上保護學生的創新思維,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學習。
(二)教師在對待學生的學習上要多一些鼓勵、支持。對學生的正確行為和好的成績要表揚,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希望。
(三)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好奇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好奇是思維的源泉,是創新的動力。每一個成才的人,必須保持這顆好奇的童心,教師對教學中學生好奇的表現應給予肯定。
總之,教學實踐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師的主導,也需要學生的主體,只有在師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蔣宗堯.創新教學引論[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3.關文信主編.初中數學創新性教學指導[M].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河北省撫寧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