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勝
摘 要: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世界,人才已成為現代社會最重要的財富,現代教育的一切手段就是要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服務,而全面發展的人才則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和修養,因此藝術素養便成為其核心之一。美術教育是作為人的全面發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而納入學校去的,其目的顯然不是要求學生單純地掌握多少美術的技能技巧,而主要是培養他們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美術文化修養,包括熱愛和欣賞古今中外優秀藝術作品的能力、分辨藝術作品水平高低的能力等。至于技能技巧的訓練,它只是橋梁而已,人們盼望達到的彼岸應是美術文化修養。基于這個原因,欣賞課越來越受到美術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美術教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關健詞:職中生欣賞能力美術修養
一、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
美術欣賞教學的主要功能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一)美術欣賞教學能使學生受到一種美的教育和享受。例如,欣賞天安門圖片,它能夠使學生受到很大感染,不僅使學生從天安門的形象和色調上得到視覺上的快感,而且有助于啟發他們的創作動機,培養他們的藝術興趣。畫面中天安門氣勢磅礴,規模宏偉。這種古代建筑的藝術美能給學生以藝術熏陶。
(二)美術欣賞教學,能向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我們以長城為例,萬里長城是為防御北方匈奴南侵,經過千百萬勞動人民的流血流汗而修建成的。欣賞長城,可以使學生對我國的文化遺產產生民族自豪感,從中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三)美術欣賞教育學,能向學生傳授文化科學和藝術知識。職中生雖然是以學習技能為主,但也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學和藝術知識。這對他們以后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美術作品涉及的范圍很廣,古今中外、天上地下、花草竹木、飛禽走獸無所不含。通過欣賞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此外,通過欣賞還可以使學生學習藝術家的工作精神和創作態度,從而在意識上喚起其鮮明的情感,使他們更加熱愛生活、熱愛藝術。
二、美術欣賞教學的要求
對于職中生來說。為了達到欣賞教學的目的,我們要求做到:
(一)欣賞教學要從美術教學的特點出發,闡明美術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技巧、特點以及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要利用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濃厚興趣和真實情感,從愛好和思想情操方面,培養他們美的情感,鼓舞他們積極向上,充實對美好未來的想象。
(二)欣賞教學要注意欣賞內容的思想性、系統性。要根據職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安排欣賞教學的內容。美術欣賞的內容包括繪畫、雕塑、工藝、建筑等許多方面。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也無論是我國的和外國的,都要選擇那些思想健康、形象生動、構圖完美、色彩鮮艷的優秀作品給學生欣賞,防止不健康的東西流入課堂,給學生以不良影響。
(三)欣賞教學要運用啟發的教學方法。教師定要反對盲從,反對不顧學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而搞填鴨式。欣賞中教師應啟發學生能獨立分析作品的基本內容和所表現的主題、形式和技法,理解藝術家的構思和他對所描繪對象的態度,使學生不僅理解美術作品本身的美,而且能理解生活現實中的美。這方面對于職中生來說是能做到的。
(四)欣賞教學要結合各類課業,特別是要與創作和學習相結合,不要局限規定的欣賞課進行。學生的創作興趣往往是由欣賞活動所引起的,他們的創作才能往往得到欣賞活動的幫助,從某種意義上說,欣賞教學又是創作教學的準備和重要環節。因此,欣賞教學不要離開教學計劃中每一個階段創作上的需要,不能泛泛地欣賞那些與學生的創作任務無關的作品。這樣做,一方面能達到欣賞教學的主要目的,提高了審美能力;另一方面解決了學生在習作或創作中借鑒什么和如何借鑒的問題。
三、美術欣賞教學的方式方法
怎樣進行美術欣賞教學?教師必須明確欣賞教學的方式和方法。美術欣賞教學的方法步驟一般是:
(一)引導學生熟悉作品的內容和主題。當學生接觸到一件美術作品時,教師首先對具體作品要有所分析,應該使學生明白,這種作品的基本內容是反映和表現什么。比如欣賞到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如果我們只從色彩構圖的本身來欣賞就不夠,只看構圖和色彩學生無法理解,還可能打擊學生的欣賞興趣。教師最好告訴學生,這幅畫告訴我們什么意思,它的主題是什么。另外,分析一件作品都要查閱有關創作作品的背景資料,如作者的生平、創作意圖和過程等,以幫助學生理解作品。
(二)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藝術形式。美術欣賞的形式美欣賞問題。形式美并非作用于人的感覺,它有對人精神情操的陶冶作用,一件作品的主題和內容是由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離開形式也就無從了解內容。主題是好是壞要從根本上而不是以表面上來判斷。但是內容是從形象、線條和色彩等傳達出來。形、線、色雖然不是欣賞的主要對象,但離開這一切也就不能正確地了解內容。一定的內容總有一定的表現形式。為了使學生在欣賞中了解作品的內容,教師對于具體作品的構思、形象、結構以及表現方法如筆墨等要做具體的分析。并且讓學生理解這些形式是如何表達內容的,表達得恰當或不恰當。不按照一定的內容談形式是不對的,同樣,不按一定形式去談內容也是不對的。
(三)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社會效果。中學生,特別是職中生,因為他們一畢業就要面對社會,所以他們對于社會的關注度要比普通高中生要大得多。一件美術作品成功與否,不光要看作品的內容和形式表現的如何,而且要從作品是否正確反映了現實和對觀眾的教育來衡量作品政治上的得失。教師應用正確的欣賞立場、觀點和方法引導職中生進行比較和深刻的分析。《伏爾加河上的纖夫》表現的雖然是纖夫拉纖的故事,但它反映的是當時俄國的現實生活。通過欣賞,可以使學生對俄國農民的悲慘境遇懷有深深的同情,農民的形象就會給學生一種真善美的感受;對以沙皇為首的封建剝削階級的橫征暴斂、為所欲為表示了十分的憤慨,封建階級的形象就會在學生的心中刻上假惡丑的印記。因而,直到今天,這幅畫仍不失其積極的社會宣傳效能。欣賞中,我們要通過分析,逐步訓練學生區別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美,什么是假美的本領。用健康的情感代替病態和消極的感情。
組織適當的課外美術欣賞活動,是美術欣賞教學的方式方法之一。廣泛地運用優秀美術作品的復制品,利用那些與美術相關的隨時易得的照片、畫報、圖片匯集成展品,組織學生欣賞,外出游覽觀光,都能使學生欣賞和認識人類的藝術寶藏。平時教師和學生在參觀或散步時,亦可引導學生欣賞大自然的色彩和線條的美妙和諧,提示他們將某些自然現象與藝術形象相比較,以培養他們的藝術欣賞力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參考文獻:
1.陳洛加.《外國美術史綱要》
2.魯道夫,阿恩海姆.《對美術教學的意見》
3.杜衛.《美育學概論》
作者單位:佛山市順德區北滘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