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平
新學期,新課程,新思路,既然是全新的,新在哪兒?怎樣突出新教材的特點?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筆者粗淺的認識:
一、敢于破舊立新
首先認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對思想品德課新教材進行鉆研,充分了解新教材的性質和特點,提高對新教材的認識。
國家教育部印發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本課程是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這有利于幫助我們教師正確把握這門課在學校課程體系以及學校教育全局中的地位,認識到這門課的任務就是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作奠基。
二、勇于標新立異
在初一思品課的教學中筆者采取了以下幾點做法:
1. 把《弟子規》作為輔助教材
《弟子規》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做人的一些基本生活規范,是依據孔子的教誨編成的。把《弟子規》引入課堂,有利于弘揚我國民族傳統文化,同時還輔助于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體現了“幫助學生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的基本理念。
首先,利用課前五分鐘,進行學習、背誦,不僅知其然還得知其所以然。
其次,學以致用,結合學生實際,提出要求,落實行動。
第三,背誦內容靈活掌握,以輔助教學。
2. 內容微調,科學整合
在備課中發現有的單元內容編排上不符合認知規律,若按照教材的編排按部就班地去教學的話,對于剛剛進入中學的初一學生來說,跳躍性比較大,很難系統地掌握知識。為此,筆者大膽地對部分內容進行了調整,力求內容緊湊,具有邏輯性,提高教學效率。
首先,與學校軍訓結合,對初一的第一單元的內容進行了整合。學校初一新生的軍訓中包括學前教育。筆者就根據初一思品課第一單元所涉及的內容組織了以下幾方面活動:一是校園漫步。主要是組織學生參觀學校的教育、教學設施,熟悉新環境。二是校史尋蹤。邀請八十多歲的第一任老校長來學校為學生作報告,講述學校的發展歷史。三是學習學校的規章制度。人手一份自編《規章制度》,組織學生有選擇地進行學習,及時了解所在學校的規章制度,自覺遵守。四是師生懇談會。組織任課教師與學生座談,加強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了解。以上四部分內容都依據教材設計了相應的討論話題,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既了解了學校、老師和同學,又完成了思想品德課的第一單元的教學任務。
其次,教學內容根據需要微調,重新組合。比如第二單元學會學習包括第四、五、六課的內容,這三課從不同角度闡述了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樂于學習、善于學習、學會學習。但本單元把闡述態度的有關內容放在了本單元的最后一課來講,我覺得不符合認知規律,于是就把這一內容放到本單元的開始講,讓學生認識到:動力來自態度,習慣造就成功,合作帶來共贏。
3.知識與實踐、感悟與體驗相結合
思想品德課不是純粹的知識傳授課,而是在教學中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的精神層面的培養,必須在平等的、開放的、和諧的和安全的氣氛下,逐步讓學生在知識和生活的體味中,感悟人生的真諦,生成自己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首先,思想品德課需要知識傳授,但不是純粹的知識傳授,還要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感悟。比如采取課外活動、課內活動、社區調查訪問、撰寫小論文等,既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又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創設的讓學生參與的活動和情境,要貼近學生的經驗和實際,圍繞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和感興趣的問題,激發學生情感、點燃思維火花、升華思想境界。
其次,思想品德課需要用道理教育學生,但思想品德課不是純粹的理論課,僅僅用大道理說服不了學生,還要借助于實際生活體驗,讓經驗升華為自己的追求。比如學習第五課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這一課時,第一部分勞逸結合,這部分有一個體驗環節,聽舒緩的輕音樂后再背課文,感受一下這樣背課文的效果與以往的不同。按老規矩,上課前要背《弟子規》,這次筆者沒有讓學生一開始就背,而是讓他們聽了一段莫扎特的舒緩輕音樂,之后再布置背誦內容,用這種方式既導入了新課,又很快背誦了《弟子規》,還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體會到“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磨刀不誤砍柴工” 的道理。總之,教學中要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在感悟中完善。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會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使我們的教學更快地跟上時代要求,更加符合新課標的新理念、新思路。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第二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