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兵
摘 要:作文教學一直是困擾語文教學的難點。學生不愛寫,不會寫一直是語文老師的共同感受。而反過來看,則是我們的作文教學無趣、無序、教學無方,才導致教學無效。筆者認為,作文教學應從激發學生興趣入手,指導學生寫好片段作文,與學生一起做好“選美作文”和“作文連載”。這樣才能提高作文質量,作文教學的落后現狀才能得到根本改變。
關鍵詞:作文教學興趣激發
作文教學一直是困擾語文教學的難點。學生不愛寫,不會寫一直是語文老師的共同感受。而反過來看,則是我們的作文教學無趣、無序、教學無方,才導致教學無效。
盡管如此,許許多多的語文教師也一直在探尋著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姑且不說作文是衡量一個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方面,僅在歷類語文考試中,作文的分值無疑是最重的一個大題。有了一篇成功的作文,也就預示著考試成功了一半。
幾年來,筆者在班上開展了一系列旨在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以期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嘗試,竊以為有一定實效,在此不揣冒昧,涂鴉以貽笑大家。
一、片段作文——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敲門磚
片段作文篇幅短小,內容單一,,往往就某一個話題,一個特點,或是一個場面,一個情節進行訓練。這種訓練可以寫一個場面,寫人物外貌神態,寫對話、寫心理活動、寫行為動作、寫景、狀物,寫開頭或結尾等等。它既是字、詞、句訓練的歸結,又是篇章訓練的基礎。
片段作文訓練方式靈活,可以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進行,還可以在一篇課文學完以后進行。既可以深入了解原文,又可模仿范文,把讀到的好詞好句及時鞏固下來,并運用到片段中去。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之后,馬上引導學生參考文章寫景的方法,也寫一篇《春》的文章,相信許多同學都會覺得有話可說,寫出富有各自情趣的文章。在教學完高爾基的《海燕》后,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暴風雨”寫自己的經歷或者感受,也一定會有文中海燕的形象。這雖然有邯鄲學步之嫌,但每一個會走路的人不都經歷了這一步嗎?
筆者曾經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秋天》一課后要求學生用“讀一讀,寫一寫”的9個詞語“丁丁、幽谷、肥碩、棲息、歸泊、寥闊、枯涸、清冽、夢寐”寫一段話,不少學生寫出了精彩的片段,有個學生寫出了這樣一段話:
秋高氣爽,好一個艷麗的秋天!
此刻,不論寥闊的大地 ,還是深遠的幽谷,都深深地籠罩著秋的氣息:肥碩的果實掛在枝頭,金黃的麥穗鋪滿了原野,農民伯伯整天忙碌著往家里搶收糧食。一切,都在向你宣告著秋天的成熟、富有和滿足。
而最讓人留念的是在一碧如洗的晴空下,走進秋天的林中,漫步在鋪滿落葉的林間小道上,聽腳下的樹葉發出丁丁的響聲,山間清冽的溪水早已枯涸,干枯的溝壑上停留著幾枚楓葉,在瑟瑟的秋風中搖曳,仿佛是在慨嘆:我將歸泊何處?何處是我夢寐以求的棲息之地?
你看,這是一幅多么富有詩意、富有想象力的秋景圖啊!這既是片段作文,又是絕妙的字詞教學。它給學生的印象,肯定比單純的寫字或者作文訓練都要深。長此下去,學生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和寫作題材,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在不斷的提高,到寫整篇文章時就可以信手拈來,落筆成文。
二、選美作文——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催化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文教學也是如此。只有讓學生對作文產生興趣,只有幫助他們由怕寫作轉變到想寫作,學生的寫作潛能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為此,幾年來,我一直在班上開展作文“選美”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每次的作文競賽,或是語文考試,我班的學生作文水平都要高出同年級其他班一個層次,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
作文的“美”包括單項美和綜合美。單項美分別為文面美、文題美、鳳頭美、豹尾美、詞句美、文意美、寫實美、角度美、技巧美、個性美、情感美等;綜合美是指各項都“美”的文章,稱“美文”。
被評為“美文”的每次記5星,一個單項記1星(單項獎的總分每次不能達到5星),學期結束時進行總結,對前十名授予學期總才子,前三名還分別加授“冠軍”、“亞軍”、“季軍”稱號。
今年春季,當我所帶的兩個班的班主任將上學期評選的“十大才子(才女)”的證書發給學生時,兩個班的學生都沸騰了,得到的學生喜形于色,未得到的滿含羨慕。那種影響,甚至超過了“三好學生”這個榮譽。
除了授予相關榮譽外,我還將美文打成電子文檔,發表在相關網站上。學生打開網站,看到自己發表的文章,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靠著這種熱情,這個學期的幾次作文訓練都令我十分滿意,學生的作文總有一點出彩之處,這正是我所希望的。同學們拿到文題后快速的構思,寫完作文后寫一份簡短的推薦書,完成得不亦樂乎。很少看到同學們聽說作文就唉聲嘆氣、拿到作文就一籌莫展的狀態,完全進入了一種主動、愉快的學習中。
三、作文連載——帶領學生走進寫作的樂園
學生作文最怕的就是要求他寫多少字什么的,更擔心的是書寫要求很正式。于是自由自在的率性狀態不在了,靈感思維的前提沒有了,作文成了應付。
為了改變這種僵硬的寫作狀態,我要求學生的“每周一練”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可以寫景,可以敘事,可以寫一星期來的體會和收獲,也可以寫讀后感,還可以寫詩,寫小說;你認為什么好寫,什么想寫都可以,字數不限,文體不限,內容不限。學生沒有了羈絆,寫作起來自由靈活,學生的才華也在不斷的展現。這個學期,有幾個同學自由組成了寫作小組,還取了一個“小草”的名字,他們在周記本上寫下了一個序言:“我是一顆小草/并不在乎長高/當春雷/奏響春天的鼓角/我會在第一時間/探出思索的大腦 我是一顆小草/掙扎是一種永恒的姿態/在早春寒流中/舉一面綠色的旗幟/那就是我/發給春天的信息。”他們還一周一章,寫《西游記后傳》,竟成了同學們每期必讀的“美文”,一個個沉醉于作文中。在他們的影響下,班上自發成立了十幾個寫作小組,什么“新綠”、“大地”,真有點叫人眼花繚亂。每個組都有自己的“組刊”, 什么《花樣年華》、《回到白堊紀》,真像一個寫作的百花園。
現實告訴我們,要從根本上解決作文教學問題,必須從對“人”的研究入手,并最終落實到“人”的發展上去。只有充分發揮參與作文教學活動的師生雙方的主體性,作文教學的落后現狀才能得到根本改變。
作者單位:湖北省咸豐縣活龍坪鄉民族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