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平
數學新課程標準的推進和實施,使我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及教學活動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數學教師應首先轉變觀念,充分理解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目的,切實認識到自己在課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作為一名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者和實踐者,筆者認為,應從探索、研究、發現、創造等方面入手。
一、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對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學習。初中數學課程還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方式
通過這些方式的學習,使學生努力揭示數學概念、法則、結論的形成過程和本質,數學課程要講邏輯推理,更要講道理。通過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學生自主探索活動,使學生理解數學概念、結論的來攏去脈和發展過程,體會蘊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尋數學發展的歷史足跡,把數學的學術形態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態,對教材中合適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必要的現代化手段進行實驗、計算、觀察、歸納,發現、總結數學規律。數學教學是教給學生“為什么”和“怎么辦”,而不是只告訴學生“是什么”和“這樣辦”。應通過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使學生掌握如何獲得知識,發現規律。教師要學會調整角色,服務于學生,才能把新課標的理念落到實處。
二、新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
傳統的數學課程的嚴重缺陷就是把數學設計成一套嚴密抽象的演繹體系。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否認數學在社會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應該知道從過去、現在一直到將來,教數學的教室不可能懸浮在空中,而學數學的學生也必然是屬于社會的。正像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紐斯所說的:人們學習的每件事都應該是充滿著聯系的。數學也是具有豐富聯系的,在強調數學內部聯系的同時,還必須重視數學跟外界的聯系。我們強調的是聯系學生親身經歷的現實,而不是生造虛假的現實,那些作為應用的例子不是人為地制造的。但是,目前我們的教育教學卻是脫離生活的。所以我們數學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如何把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引入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來。著名的荷蘭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法,他認為類比是建立數學內部聯系與外部聯系的一個極為有效的手段,因為通過對象之間的類比,可以由一個解釋另一個,從而使學生產生興趣,使人信服,并能形成抽象的想象能力。但是不管我們的教師怎樣把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經過改造后引入課堂,只要學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那么這節課就是成功的。
三、新課程標準要求,教育教學中應重視信息技術與教學、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對數學課程內容、數學教學、數學學習等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
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利用信息技術來呈現以往課堂教學中難以呈現的課程內容。同時,應盡可能使用科學型計算器,計算機及軟件、互聯網,以及各種數學教學技術平臺,加強數學教學與數學信息技術的結合。教師應恰當使用信息技術,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借助信息技術學習有關數學內容,探索、研究一些有意義、有價值、實用性強的數學問題。事實上,計算器或計算機給了學生一個可以主動探索數學結論的工具,學生利用它,動手,用眼,動腦,成為一個實驗者、研究者。信息技術給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活力,將教學中的“動”與“靜”,“變”與“不變”形象地展示給學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成為真正學習數學的主人。在實際教學中,筆者通過自己做的數學課件努力引導每一位學生掌握運用學習軟件去學習數學,去探索、去發現數學的奧妙之處。
總之,中學數學本身蘊含著豐富的對立統一、量變質變、運動變化、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等辯證唯物主義因素。在教學中,如果能注意挖掘這些因素,自覺地用唯物辯證法觀點闡述教學內容,就能更深刻地讓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學好數學知識,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作者單位: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新民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