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希初
摘 要:數學家托利亞爾在《數學教育學》一書中指出:“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關鍵詞:教學語言數學課堂
新課標的理念帶來了一場教學的革命,也使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發生了質的改變。在課堂教學這一過程中所用的語言,就是教學語言,數學教學語言在課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就在數學課堂中如何應用教學語言作初步的探討。
一、數學教學語言要準確規范、簡潔科學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數學課堂語言要求用詞嚴謹,因而教學語言應該準確,符合科學性。除了準確規范之外,數學教學語言要言簡意賅。
要使語言表達準確,必須做到“三熟”:熟悉教材,教師就會對講課滿懷信心,胸有成竹;熟悉教法,教師就能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運用;熟悉學生,教師就能從學情出發,因材施教。語言簡潔就是指教學語言要少而精。語言精煉要求教師能提綱挈領和簡明扼要地表達基本數學概念,要用最少的字句表達盡量多的內容。
二、數學教學語言要形象生動,通俗易懂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使學生覺得數學課“有趣”,關鍵在于教師語言應該形象、生動、風趣。 一般地說,對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語言,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那么,怎樣才能實現上述要求呢?
首先,要用形象化語言去解釋抽象的數學概念。如學習函數概念時,可把函數符號y=f(x)比喻為“加工廠”,“自變量x”比喻為“原材料”,“法則f”比喻為“加工的方法”,“因變量y”比喻為“成品”,形象生動地體現了法則f與自變量x之間的作用與被作用的關系,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法則f的作用。
其次,要精心錘煉描述性的語言,把學生帶入美的意境,數學教學偶爾出現幾句詩情畫意的語言,如課堂教學中,當解題思路受到礙阻,通過師生共同努力,終于尋找到精妙的解決辦法,此時說一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使學生興趣盎然,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三、數學教學語言要善于設疑、解惑,體現啟發性
問,是探索知識的起步;疑,是發出問題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善于設疑、巧于解惑,充分發揮教學語言的啟發性。
教師課堂提問語應該注意:因勢利導,一般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多用疑問性提問、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提問要有啟發性,要能促使學生思考,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容。
四、數學教學語言要富有節奏感、注意聲音的高低
教學語言節奏的快慢,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活動。在講一節課的所有內容時,只用一種速度,就會顯得很平淡。靈活地掌握語流速度,既能使講課清楚生動,又符合在有限的時間里傳播最大的信息量的要求。如果是一堂課的開始,無論是復習舊課,還是導人新課,教師課堂語言都宜慢,就像汽車輪船剛剛啟動,有一個逐漸導入軌道航向的過程。當學生情緒已調動起來,思維進入正常軌道時,語言和教學進度可逐漸加快。當教師講解例題時,由于這些內容輸人學生的大腦需要有一個處理轉換過程,這時的語言又宜慢不宜快。當教師由講解例題過渡到做練習時,教學語言又宜快不宜慢。當教師為了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思維敏捷力和在有限的時間里組織語言的能力或強記能力時,又可以適當加快語言節奏。
語言的節奏性還要求教師注意聲音高低的轉換。好的聲調節奏,完全是為了適應學生聽覺的需要,符合學生思維活動的規律,增強語言的藝術性,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當需要強調某一概念或原理中的關鍵字詞時,當學生思維出現疲勞,注意力不夠集中時,可適當的增大音量,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振奮精神。當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全部調動起來時,可適當降低音量。
五、數學教學無聲語言要使用得當,恰到好處
數學中的無聲語言包括教師的表情語言、手勢語言和體態語言等,這些無聲語言可輔助有聲語言實現教學目的。作為一名教師,不能沒有表情,不善于運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個好教師。
許多教師都懂得微笑的意義,他們即使在十分疲倦或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只要一走進教室也總是微笑地開始上課,這樣學生會在教師的微笑中感受到一份輕松。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常常靠眼睛來聯系,都是用和藹親切的目光去捕捉學生的視線。讓眼光灑遍教室的每個角落,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在注意自己,這樣無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課堂的作用。
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手勢使用得當,可以增強語言力度,強化要傳授的數學知識,給課堂增添亮色和活力。
結束語
課堂教學語言是一門藝術,優化教學語言是為教學效果服務的。我們只有在教學時,給學生以啟迪;在講解時,給學生以導向;在小結時,給學生以思考的激情,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湖南省雙峰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