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應禮
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互動的過程,特別是數學教學,更應注意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與學活動中,從而調動學生的“情”與“知”,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情境的創設關鍵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問題可由教師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學生提出。但是,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把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里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被激發起來,萌發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例如,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時,我采用講故事激發學生提問題: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分西瓜。老師說:“我分給一個小朋友1/4個西瓜,分給另一個小朋友2/8個西瓜……”聽完這個故事后,請同學們來評評理:“老師分得公平嗎?”故事激起了學生心中的疑團:“一個同學分得份數少,是否分得少呢?”“兩個分數誰大誰少該怎么比較呢?”這樣,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下,學生心里想提的問題就多了,學生就能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就高了。
二、引而不發,誘思導學
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引導兒童進行探索,自己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發現的應該盡量多。課堂教學時要體現“兩主”作用。教師可用適當的手段對學生思路進行引導,但為了讓全體同學的主體性得到更充分發揮,心理潛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師必須誘導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自學。利用“誘思導學”為后面的教學過程做好鋪墊,這樣,學生的整個認識系統就會被激活,并高速運轉起來,就會由最初的興趣萌芽狀態進入到主動探索理解新知識階段。
三、評價分析,內化新知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節,教學評價注意不要由教師壟斷,應讓學生對學習上的優點和缺點作自我評價,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經過以上步驟后,教師可以開始組織學生進行全班性或小組性的討論與交流,由學生唱主角,使學生的思維形成互相激蕩的局面。這樣,學生不僅會釋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會使自己的思維進一步深化,好的學習品質就會進一步形成。教師要根據學生討論交流情況,不失時機、準確又簡練的就學生的發言質量進行引導評價。評價時,應重于肯定、鼓勵、引導。這樣,學生對知識理解就會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納新知識,并起到內化知識的作用。
四、分層指導,靈活訓練,使學生善學
在學生獲取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維加工,才能將認識由具體、簡單上升為抽象、復雜。應對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指導:對中等生,指導他們鞏固所學新知識以后,嘗試思考與解決稍深的學習問題;對于學困生,則指導他們進一步理解與鞏固所學新知識中最基本的部分;對于優等生,應指導他們在掌握新知的基礎上,解決綜合性更強、條件更復雜、難度更大的學習問題,提高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分層各自練習,全班學生各自獲得不同層次上的平衡,培養了自己的創造力,產生了強烈的愉悅感,這樣就進入一個新的良性心理循環過程。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要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分析、解決和運用數學的能力,養成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推進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
作者單位:貴州省綏陽縣旺草鎮人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