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雪煥 原國棟
摘 要:構建和諧企業,關鍵是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推進企業黨建工作創新,加強制度建設,建設和諧文化,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維護職工利益,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為構建和諧企業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關鍵詞:黨的建設;黨建創新;和諧企業;國有企業
中圖分類號:D26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08—0198—02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是黨執政的重要基礎,是先進生產力的重要代表。國有企業的穩定與和諧,直接關系到全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構建和諧企業,關鍵是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積極推進企業黨建工作創新,不斷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為構建和諧企業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一、加強制度建設,是構建和諧企業的基本條件
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企業黨組織要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堅持科學建章立制,民主建章立制,不斷建立健全企業規章制度,使企業發展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為企業持續穩定長遠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制度保證。
1.完善民主權利保障制度。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擴大黨內民主,推進黨務公開,嚴格黨內生活,嚴肅黨的紀律,增進黨的團結統一,以黨內和諧促進企業和諧。擴大企業民主,完善廠務公開等辦事公開制度,建立健全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制度,保障職工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發揮工會和職工代表大會在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中的作用,支持職工參與改革和管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不斷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全面落實“五個必須”的要求,即:企業重大決策必須向職代會通報、企業重大改革措施出臺前必須廣泛征求職工意見、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必須提請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國有獨資公司或國有控股企業改制為非公有制企業的方案,必須提交職工代表大會討論,其中職工安置方案必須經過職代會審議通過后方可實施。
2.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強收入分配調節,在企業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公平,促進共同富裕。認真執行國家關于收入分配的政策法規,規范收入分配管理,形成更加科學、規范、合理的薪酬制度,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規范企業經營管理者收入,確定管理者與職工收入合理比例,增加透明度。完善并嚴格實行工資總額控制制度。
3.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繼續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把全體職工納入社會保險覆蓋范圍。適當提高職工住房公積金繳納基數和比例,促進職工改善住房條件。建立完善扶貧幫困機制,切實為職工排憂解難。
二、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和諧企業的重要任務
企業黨組織要科學分析影響和諧的矛盾和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更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努力建設和諧文化,為促進企業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1.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黨員、教育干部群眾,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深入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教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增強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信念和信心,建設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能夠熟練掌握相關科技知識和勞動技能的職工隊伍。
2.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積極倡導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在企業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風尚。積極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加強誠信文化建設,增強誠實守信意識,建立守信受益、失信懲戒的機制。
3.開展和諧創建活動。結合企業實際和特點,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職工歡迎的群眾性和諧創建活動,豐富和活躍職工文化生活,大力培育文明風尚,培養人們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和諧心態。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引導人們用和諧的思想認識事物,用和諧的態度對待問題,用和諧的方式處理矛盾。企業要切實增強社會責任,依法經營、誠實守信,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努力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積極履行回報社會、服務人民、支持公益、救助貧困等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社會公眾形象。
三、黨風廉政建設,是構建和諧企業的緊迫課題
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貫徹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反腐倡廉戰略方針,圍繞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企業改革發展穩定,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礎,制度是保證,監督是關鍵。以思想道德教育為基礎,加強黨章和法紀學習教育,加強黨員干部黨性鍛煉和思想道德修養,教育黨員領導干部做道德表率,推進廉政文化建設,運用正反兩方面典型開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以正確行使權力為重點,用改革的辦法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機制。以規范權力運行為重點,加強和改進對領導干部的監督,拓寬監督渠道,健全監督機制,努力使領導干部的權力行使到哪里監督就延伸到哪里,堅決防止以權謀私、權錢交易。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責任追究制度,以優良的黨風營造和諧的黨群干群關系。
四、維護職工利益,是構建和諧企業的具體體現
和諧是廣大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構建和諧企業,必須從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認真查找影響企業和諧的突出矛盾,切實解決關系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使和諧企業建設的成效真正體現到為職工群眾排憂解難上來,體現到實現和維護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上來。堅持以人為本,更加關注民生,更加注重企業協調發展,更加注重公平,做到發展為了職工、發展依靠職工、發展成果由職工共享,真正使全體職工共享企業改革發展成果。國有企業黨組織要參與企業重要改革方案和重要管理制度的制定、修改,涉及廣大職工切身利益等重大問題的決策,并建立健全必要的制度。加強黨同職工群眾的聯系,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自覺為職工群眾謀福利。積極探索幫困救助工作機制,落實幫困救助措施,開展各種送溫暖活動,幫助職工特別是困難職工解決工作生活上的實際困難。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和集體協商制度,確保工資按時足額發放,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維護企業和社會穩定。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發展和諧勞動關系,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完善企業裁員機制,避免把富余人員集中推向社會。建立健全維護群眾利益的長效機制。加強和改進黨對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領導,支持他們發揮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教育群眾、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作用。
和諧凝聚力量,和諧促進發展。企業黨組織要切實把構建和諧企業放在企業黨的建設的突出位置,緊緊圍繞企業改革發展穩定和生產經營的中心任務,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大力推進黨建工作創新,不斷提高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努力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成為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推動企業改革發展穩定的堅強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不斷為實現企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責任編輯/陳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