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蕾
摘要:21世紀是一個創業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大學生創業如何把握時機非常重要。大學生或選擇在校創業、或選擇休學創業、或選擇畢業即創業、或選擇就業后再創業,應根據自身特點把握時機創業。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時機;把握
中圖分類號:F241.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9-0072-02
嚴竣的就業形勢逼迫大學生創業,但大學生創業的成功與否和時機的把握有很大的關系,正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在來”。大學生究竟如何把握創業的時間和機會呢?
一、大學生在校創業時機的把握
(一)大學生在校創業類型的把握
其一,學校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場所與條件的在校創業類型的把握。目前不少高校為學生創業開“綠燈”,如允許開設家教服務部,開辦個體小餐廳,經營服務部等,使學生一邊讀書一邊經營其經濟實體。其二,以提高大學生創業知識與技能為重點,建立大學生創業園的在校創業類型的把握。例如,溫州大學的創業中心(即創業園)現有“印”鞋樣工作室、“0+1”大學生創業工作室等10余個學生創業工作室,學校提供資源、場所、資金,讓學生放開手腳大膽地嘗試創業實踐。其三,以實踐出真知為宗旨的大學生在校創業類型的把握。如義烏工商學院的教師帶學生接“訂單”做產品的“工作室模式”,已成為他們融入市場的一種創業模式。大學生在其工作室既可以獲得報酬,又可以在實踐中學習創業,為自身創辦實體打下基礎。其四,以創辦高新技術企業為目標的大學生在校創業類型的把握。如1999年,華中科技大學大三的女學生李玲玲,因為一項發明專利而創辦了自己的公司,這是一個未畢業就創辦公司的典型案例,從而使她成為全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的第一人。
(二)大學生在校創業時機把握的意義
一是在校創業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心理品質。良好的創業意識以及創業者的獨立性、克制性、堅韌性等,是大學生創業能力形成的前提條件。以“更新財富觀念”,以“求富的強烈欲望”,以“事業的成功”,以“國家利益”等創業意識及心理品質來激勵大學生創業,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在校創業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創業能力包括專業能力、經營能力、市場預測能力、管理能力等。通過在校創業讓大學生掌握創業的基本技能有著重要作用。
二、大學生休學創業時機的把握
什么時候創業合適?“看得準”才是動手創業的前提,因此,休學創業也是一種選擇。
(一)大學生休學創業動因的把握
一是部分大學生因家境困難,無法繼續求學而走向休學創業。二是部分大學生因獲得專利,創辦高新技術企業而走上了休學創業之路。2000年1月,教育部頒布了“教育部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的若干意見”的新政策,“意見”中規定:大學生、研究生(包括碩士、博士研究生)可休學保留學籍創辦高新技術企業[1]。學子因科技發明而休學創業,這不僅使大學生在創業中施展了才華,成就了事業,而且也為社會帶來了財富。三是部分大學生因子承父業而退學或休學邁上了創業之路。如項世棟17歲退學,他拿著父親(華東紡織集團董事長)的名片遍訪江蘇常州知名企業,希望能繼承父親的事業。但他留學英國后,與英國頂尖優秀人才合伙創辦了自己的時裝公司,走上了與子承父業相聯系的成功創業之路。[2]四是部分大學生因自我價值提前實現而闖進了休學創業的里程。王超是湖北大學休學創業第一人。他休學創業是想在實踐中提前實現自身價值,具有這種觀念的大學生為數并不少。
(二)大學生休學創業的正確對待
其一,大學生休學創業的動因歸類。部分大學生休學創業往往是由“家情”所決定的;部分大學生休學創業,是因為發明某個專利或某個項目要大發展,不休學創業就有可能錯過時機;部分大學生休學創業,是因為要子承父業;部分大學生休學創業,往往是因為想提前實現自我價值,校方視情況給予支持和保護,也在情理之中。其二,大學生休學創業的兩難處理。人們常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學業與創業的關系亦如此。允許大學生休學創業,并不意味鼓勵大學生都去休學創業。一是大學生休學創業風險較大,容易導致失敗。二是大學生休學創業,嚴重影響學業。所以,大學生休學創業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從而才能走上良好的創業之路。
三、大學生畢業即創業時機的把握
在就業崗位極其難尋的今天,有些大學生發出感嘆:“如今就業太難了,不如干脆自己創造飯碗。”自主創業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積極提倡的一種職業選擇。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創業是一種“就業”的選擇
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不少大學生畢業后直接邁出了自主創業之路。僅就武漢市工商局注冊分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到武漢工商部門辦理個體工商戶或私營企業登記的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已接近千人,比2007年同期增加30%,由于大學生創業往往多名同學合伙,因此實際創業的大學畢業生人數還大于這個數字[3]。可見,大學生畢業即創業,是一種明智的職業選擇。
(二)高校大學生畢業即創業可享受多項優惠政策,政府的支持使大學生畢業自主創業少走許多彎路
大學生自主創業享受哪些優惠政策呢?
其一,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其二,提供小額擔保貸款,可按規定享受貼息扶持;其三,工商稅務部門為大學生創業簡化了審批手續;其四,自主創業的大學畢業生,其人事關系、戶籍關系可以存放在政府人事部門所屬的人才服務機構。政府優惠政策的出臺,為大學生畢業即創業提供了創業成功的環境和條件。
(三)把握膽識與智慧,大學畢業即創業
大學生有創業激情,有一定的前瞻性,有一定知識和技能的功底,這些優勢是促進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有利條件。正當應屆大學畢業生忙于四處投簡歷、找工作時,山東經濟學院2005級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邵立成,自己創業當上了老板。短短一個月,他把烤地瓜的生意做得紅火,他說,大學生就業,其實路就在腳下[4]。
(四)大學生畢業就創業,個體經營形式居多,其啟動資金不太高,這有利于大學生創業成功
如武漢市工商注冊分局有資料顯示,大學生創業一般來說其創業資金不太高。而且較多的大學生創業往往選擇個體形式或合伙創業,其風險性不太大,容易取得成功。雖然大學生創業資金缺乏,但創業經費的起點不高,加之政府又可以小額擔保貼息貸款,這正是大學生畢業立刻創業的優勢所在。
(五)把握大學生畢業即創業應注意的問題
大學生畢業后就創業不能盲目進行,需要大學生慎重思考、調查與研究。例如,自主創業應具備的必要條件是否具備;創業流程是否了解;產品的定位和項目論證及組織創業合伙人團隊等是否落實[5] 。
四、大學生就業后再創業時機的把握
大學生就業后不僅積累了創業的資金,而且在工作的平臺上積累了經驗,學習了技術,有助于提高創業能力。
(一)大學生畢業后再創業優勢的把握
中國大學生創業的比例不到畢業生總數的1%,其成功率雖然只有2%~3%,但同大學生在校創業、大學生休學創業相比,其成功率要高些,因此,許多業界成功人士贊同大學生就業一段時間后再創業。
(二)大學生就業對就業特點的認識
其一,就業(打工)有雇傭性特點。企業員工可以隨時被解雇;企業雇傭的是員工的能力、體力和智力;員工要盡職盡責地為企業創效益。員工是企業的主人已成為美好的“回憶”;其二,就業(打工)有依附性特點。企業員工期望自身有決定做什么的自由,實際上是“老板”決定你做什么、怎么做。其三,就業(打工)有暫時性特點。員工既可被解雇,也可以流動和跳槽;企業資產不屬于員工自己,只有知識、技能、特長屬于自己,可以隨員工的流動而流動。
(三)大學生就業后創業新型成才觀念的形成
當代大學生體會到要想獲得極大的成功,最好走自主創業之路:一是由于創業有驅動性特點。為了事業,為了金錢,為了成就,自己當老板,去開拓屬于自己的一片藍天;二是由于創業有自主性特點。在創業中,人們的時間、人身、精神、創造力、財富都屬于自己支配。
(四)大學生就業后再創業機會的把握
大學生工作若干年后創業機會的把握可從以下諸方面著手:一是可選擇熟悉行業進行創業。人們常說: “做生不如做熟”,要揚長避短,應盡其可能做自己熟悉的行業才有創業成功的基石。二是選擇合伙組團式的創業機會。團隊精神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創業素質,組團合伙創業給大學生創業提供自信和保障。三是可發掘自身特色開拓創業。發掘自己特色進行創業,即可開發他人沒有的產品和項目,先他人發現的項目和技能,有與他人不同的品牌,強人之處的技術和特色業務等。
總之,創業機會的選擇各人有各自不同的路徑,認真研究適合自己的創業機會,才能邁開創業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