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芳
摘要:接受繼續教育是高校教師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實現高校教師的繼續教育權利,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容之一。首先,教師應當充分意識到繼續教育是自己享有的權利,自身也有義務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其次,學校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通過制定相關的政策和規定,開展相關的教育培訓活動等將此項權利實現的形式制度化。
關鍵詞:高校教師;繼續教育;權利意識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9-0215-02
高校教師繼續教育權利的保障在一個倡導構建學習型社會、以知識經濟為特征的社會環境中顯得尤為突出。高校教師接受繼續教育是由教育本身規律和職業的特殊性所致,同時該項權利的完滿實現除了教師本人的正確意識之外,還需要政府、學校以及相關企業團體的積極參與。
一、接受繼續教育是高校教師享有的一項權利
1.高校教師繼續教育權屬于公民權利的一種。這項權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有明文規定。所謂公民權利,是指公民按照國家法律的規定,可作或不作某種行為,以及要求國家或其他公民作或不作某種行為的資格。這種資格一方面由法律給予其合理性;另一方面,也是由教育本身的規律所決定,其實質為教師職業權的一種表現。可見,教師繼續教育權利是依法享有的,合法性是其本質特點。
2.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相互統一,不可分割。高校教師繼續教育若僅僅是一項權利,權利主體便可以放棄。對于承擔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級人才的高校教師而言,如果思想上和行動上都放棄享受這項權利的話,我們的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繁榮又從何談起?故高校教師的繼續教育權利同時還是一項應該而且必須履行的義務。對此,1995年公布的《全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第5條有如下表述:“參加和接受繼續教育是專業技術人員的權利和義務。”按此規定,高校教師作為從事高等教育的專業技術人員,應該積極地享受繼續教育的權利,同時也應履行繼續教育的義務。與此相應的是,各省也出臺了關于繼續教育的相關規定,如1993年7月15日由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公布并開始實施的《廣東省科學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第五條明確規定:“接受繼續教育是科學技術人員的權利和義務。”這為我們培養優秀的社會需要的高級人才提供了可能。因為既然繼續教育是高校教師的一項義務,就必須履行,絕對不能放棄。
3.高校教師繼續教育權利的平等性。我國憲法第3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其他一切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必須以憲法為依據。由此得知,只要是在高校從事教育活動的工作者,無論所在學校的地理位置如何、無論所在高校級別高低(重點、一般院校抑或是高職高專),都有權利獲得與他們的崗位相關的繼續教育培訓。這也是我們推進高等學校教師人力資源法治化管理的一個根本理念。
二、高校教師接受繼續教育權利的實現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條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第七條(六)規定:“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更為關鍵的是,這是一項權利,無論從理念上還是事實上講,都應該而且必須予以保障。用法律的形式將教師進修或培訓的繼續教育內容制度化、這對提升教師自身素質而言是一種強有力的法律保證。然而真正將教師進修或培訓作為教師的一項基本權利來予以實現,狀況卻不容樂觀。
第一,教師本身對繼續教育認識不夠,缺乏進行繼續教育的主動性。雖然已有明文規定明確了教師進行繼續教育的必要性和權利性,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繼續教育的開展依然令人憂心。很多高校教師在思想上還未形成關于繼續教育的正確認識,因而缺乏主動進行繼續教育的積極性。一些教師甚至懷疑進一步學習培訓的效果,武斷地將繼續教育看作是可有可無的事情。一些教師迫于職稱評定時關于繼續教育的硬性規定,草草應付。這些關于繼續教育的消極認識和對待方式,將直接影響高校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實際效果。
第二,領導思想認識不到位,缺乏對繼續教育工作的積極支持。高校教師繼續教育權利的實現,與高校領導的積極支持密不可分。目前,很多學校領導由于思想認識上不到位,沒有真正認識和理解繼續教育的重要意義,反而認為搞教師培訓不劃算,還不如老老實實上好課。加之教師繼續教育對于經費的要求以及對于正常教學安排的影響等等,所有這些都成為領導忽視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理由,從而導致實際過程中高校教師繼續教育權利名存實亡。
第三,缺少完善的管理機制與保障機制以促進繼續教育權利的實現。有關繼續教育的考核太過簡單,且尚未納入政府和學校任期目標責任制,這就難免造成相關各方潦草應付繼續教育工作的局面。此外,針對繼續教育的監督機制尚未出臺,而缺乏有效的監督,權利實現的程度便值得質疑。
三、促進高校教師接受繼續教育權利實現的舉措
高校教師從教的過程是不斷建構自己和學生的知識體系與思想體系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過程。高校教師如果僅僅依靠職前的知識背景來從事教學與科研,顯然很難適應科技文化迅猛發展、交流日益密切的現代社會,也就難以完成相關教育法規所規定的教書育人的重要使命。因此,為了更好地實踐教書育人的職責,高校教師理應充分地實現自己的繼續教育權利,同時,各高校、教職工代表大會、相應級別的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以及有志于為教育事業的繁榮貢獻力量企業和社會團體,都可以出臺相關的制度規章,有力保障高校教師繼續教育權利的實現。
1.高校教師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是高校教師主動選擇的一種促進教師成長、更好地改進教學活動和提高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徑。既然是主動選擇,作為選擇主體的高校教師內心就有強大的學習動力和明確的學習目標,就會積極地投入其中,去學習對于他們而言最重要的與教學活動和科研相關的知識、技術以及理念。于是我們會發現這樣的繼續教育過程是有意義且卓有成效的。這就避免了高校教師被動地接受繼續教育導致的內心不情愿與應付了事的不良狀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繼續教育權利實現的最大化和收效最大化。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正是表明了主動性在繼續教育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這也是教育規律的內在要求之一。
為了保證高校教師繼續教育自我教育的實效性,高校內部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制定一些相關的措施,給在繼續教育方面突出的教師適當的表彰和獎勵。當人們看到自我的繼續教育不僅可以提升學歷水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還可以獲得一定回報的時候,自我教育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蔚然成風。
2.高校管理以及教育工會的監督
教育規律的另一個要求便是高校作為重要的教育單位應該在教師繼續教育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51條規定:“高等學校應當為教師參加培訓、開展科學研究和進行學術交流提供便利條件。”這種便利是多方面的,比如高校領導首先要有鼓勵教師繼續教育的理念和意識,且能夠積極參與到高校教師繼續教育權利保障,同時也是學習型社會實踐終身教育理念,以更好服務教育事業的過程;其次,高校可以建立一整套與此相關的制度,保證高校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自愿性,以及在此過程中接受繼續教育的快樂性和實效性,從而最大程度上保證高校教師在后面的教學和科研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與此同時,教育工會可以實行監督。1950年公布的《中國教育工會章程》中規定教育工會的宗旨是“組織并教育全國教育工作者,保護教育工作者的利益”。保障高校教師繼續教育權利的圓滿實現理所當然地也是教育工會工作的重點之一。各高校教育工會應當協助并督促高校行政管理層建立與教師繼續教育相關的制度,并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予以監督。若制度本身或者制度在執行的過程中有不妥之處,教育工會也應協助高校行政管理層盡快修正。
3.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制定相關的的制度保障機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19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主管部門和學校應當制定教師培訓規劃,對教師進行多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業務培訓”。具體到省市一級,如1993年7月15日由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公布并開始實施的《廣東省科學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第8條明文規定:“對認真執行本規定,在繼續教育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和科技干部管理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這些規定都充分顯示了我國政府對繼續教育的高度重視,當然,僅僅表示出重視還遠遠不夠,我們需要把這種重視轉化為具體的規章制度,以保證高校教師繼續教育權利的有效實現。例如,美國絕大多數州都實行了教師任職許可證制度,并且許可證不是永久性的,而是有一定年限的,一般為5—7年。這就使那些超過這個年限想繼續從教的教師,必須參加專門的培訓,先修完某些特定的在職教師培訓課程,經過嚴格的考試合格后才能得到新的教師任職許可證。該制度對于我國高校教師繼續教育制度的制定上是有借鑒意義的。
4.相關的企業和社會團體的參與
企業和社會團體也是高校教師繼續教育實現的一個良好的途徑。1993年7月15日,由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公布并開始實施的《廣東省科學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第7條規定:“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和社會團體、大型企業設立的培訓中心是實施繼續教育的重要基地,要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如一些工科類的專業教師進企業,到一線去觀摩和實踐本專業的生產技術。這既對教師本人的實操是一個大提高,也可以增強教學的實效,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實用技術。因此,有條件的情況下,學校尤其是高職類學校可以和附近的企業達成協議,定期派本校的教師到企業一線去參觀實踐,實現高校教師的繼續教育。而社會團體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提升高校教師的教學理念甚至是教學內容。比如,“自然之友”所倡導的環保意識與史懷哲敬畏生命理念等等對于思政課教師的教學是有諸多益處的。因此,如果條件允許,思政課的教師可以和一些相關的社會團體達成一種友好的學習關系,這不失為一種別樣的繼續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