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強 鐘展芳 潘 樂 黃 盈
[摘要] 目的 為減輕功能部位外傷后局部疤痕增生,避免疤痕攣縮影響功能活動。方法 應用J1型脫細胞異體真皮與自體薄皮片復合移植于功能部位外傷創面上并固定、包扎。結果 60例67處部位移植復合皮完全成活;3處部位大部分成活,經換藥愈合。50例經6~12個月隨訪,未發現排異現象,局部外觀平整,皮膚彈性好,功能靈活,供皮區無疤痕形成。結論 復合皮(脫細胞異體真皮+自體薄皮片)移植修復功能部位外傷后大面積組織缺損可有效防止疤痕贈生、預防畸形,避免功能受損。
[關鍵詞] 復合皮; 功能部位; 組織缺損
功能部位外傷后大面積組織缺損,若治療不當,常常伴有后期的疤痕增生、影響功能活動,而需再次手術整復,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痛苦。自2001~2006年,筆者應用脫細胞異體真皮與自體薄皮片復合移植的方法,在臨床對60例70處創面進行了修復,取得較好的效果。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齡6~45 歲,平均25.6歲。外傷原因為機器壓榨傷、車禍傷、火焰燒傷、熱燙傷及電擊傷。創面部位分布在顏面、頸部及四肢各大關節。組織缺損面積10 cm×10 cm~30 cm×20 cm,無肌腱與骨外露。供皮區多為大腿部,其他有頭皮、小腿等。本組應用的脫細胞異體真皮為北京桀亞來福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J1型脫細胞異體真皮(ReDerm)。
1.2 手術方法 創面徹底清創、止血,使創面基底顯露血運豐富之軟組織。將脫細胞異體真皮用生理鹽水清洗兩次,然后將其拉成小網眼狀,光滑面向上平鋪于創面上,邊緣與創緣縫合固定,隨后用電動取皮機切取面積相當于創面大小的自體薄皮片(厚度約為0.20 mm),覆蓋于脫細胞異體真皮上,周邊對角縫合固定,敷料覆蓋后加壓包扎,四肢關節用石膏夾板外固定。顏面、頸部7 d打開換藥,四肢10~14 d打開換藥。
2 結果
本組60例67個部位移植復合皮完全成活,其中只有3個部位植皮區邊緣有少許壞死,經換藥處理也愈合。查其原因是包扎時植皮區皮片少許移動所致。供皮區5~10 d愈合。50例經6~12個月隨訪,植皮區膚色接近正常,外觀平整,觸之較軟,彈性好,無明顯攣縮及瘢痕增生。功能部位活動靈活。供皮區色澤正常,無瘢痕增生。
3 討論
功能部位外傷后的大面積組織缺損,若采用自體大張薄皮片、自體網狀皮片移植,或大張異體皮開窗嵌入自體小皮片、自體微粒皮移植,愈合后常有不同程度的疤痕形成,外觀不整,痛癢難忍,在功能部位常導致畸形和功能障礙[1]。隨著組織工程學的不斷發展及創傷診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對組織缺損修復后的功能與外觀要求越來越高,為達到皮片柔軟,色澤接近正常,攣縮輕,耐摩擦等效果,需以自體厚中厚或全層皮移植為佳,但均受到供皮量及供皮區會遺留明顯疤痕等不利因素所限制。為解決供皮困難,國內外學者利用組織工程學技術,模擬天然皮膚,在體外構建脫細胞真皮基質,取得了新進展,本組外傷病例均使用脫細胞異體真皮+自體薄皮片復合移植,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目前已證實,真皮組織不僅能增強移植皮膚的韌性,抑制肉芽組織的生長和疤痕形成、降低創面的攣縮程度,改善創面愈合后皮膚的外形與功能等,還能促進上皮真皮連接形成及培養角質細胞的成熟分化,而疤痕增生的程度也與植皮真皮的厚度成反比。因此增加移植皮膚中的真皮成分成為提高創面修復質量的關鍵 [2]。本組病例在外觀上,皮膚的柔軟度,關節的活動度均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脫細胞異體真皮充當真皮替代物有效地改善了復合皮的外觀和功能,拓寬了皮源緊缺的燒傷或整形患者接受皮膚移植手術種類和方式。本組病例所應用的脫細胞真皮是通過生物學、生物化學等手段,將異體組織類能引發宿主識別外來物質,進而產生免疫排異反應的細胞膜結構及細胞內的成分進行提取,保留原產白細胞,對細胞的生長、代謝具有非常重要調節功能的細胞外基質框架,引導細胞新生擴展,促進自體成纖維細胞在異體真皮支架中生長,促進創面愈合 [3],成為永久性皮膚代用品,無出現排斥反應 [4]。它具有抗原性小,無毒性,吸收少,柔軟、易塑性、手感好等特點,植入后有新生血管長入和成纖維細胞移入,具有生機和活力。
在復合皮移植中,一定要創基新鮮,血運好。深度燒傷最好采用切痂手術。脫細胞異體真皮使用前應先用生理鹽水清洗干凈,術中移植時光滑面要向上,與創面及自體薄皮片粘貼要緊,不留空隙,包扎要小心,不能移動皮片,這樣成活率就高。
術后需注意觀察敷料是否干凈,有無感染現象,一般顏面、頸部7 d, 四肢10~14 d解開敷料及換藥。如發現敷料有滲液,需及時更換敷料,但緊貼植皮區的油紗不需更換,以免移動移植的皮片。
本組60例患者,70處創面復合植皮觀察,完全成活率為95.7%,植皮區外觀平整,皮膚彈性好,關節功能活動靈活。供皮區損傷小,易恢復,無瘢痕。復合皮是修復功能部位大面積組織缺損的一種理想覆蓋物,可有效地避免功能部位疤痕攣縮致功能障礙的出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巖,陳存富,張志華,等. 脫細胞異體真皮與自體皮復合植皮治療燒傷瘢痕臨床效果.實用醫藥雜志,2002,7:483484.
[2] 王揚,薛寶升,徐琿,等. 自體微粒皮與異體真皮基質復合移植的試驗研究.中華燒傷雜志,2002,18:232234.
[3] 孫永華,李遲,王春之,等. 脫細胞異體真皮與自體薄皮片移植的研究與應用.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98,14:370373.
[4] 高俊明.異體真皮在燒傷創面的應用.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99,15:31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