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 冉 王蘭英
[摘要] 介紹了目前高等護理教學中法律意識教育滯后、教學主管部門重視不足、教師法律意識不強、實習醫院缺乏法律意識教育等導致高護生法律意識缺乏的現狀,并提出了法律意識教育從護生入學抓起、加強教師法律意識培訓、融法律意識教育于專業課教學、實習醫院上崗前集中培訓、帶教老師正確引導等對策,為學生今后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 高護生;法律意識;對策
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關系到人們健康生命安全的始終。近年來醫療糾紛逐年遞增,要求經濟賠償和追究法律責任的案件明顯增多。因此,加強和重視對高護生的法律意識教育,使他們具備基本的法律知識和醫療風險意識,初步具備駕馭醫療風險的能力,學會起碼的職業保護常識[1],并在實習過程中實踐,進一步增強法律意識及職業保護意識,為畢業后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是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1 高護生法律意識教育的現狀
1.1 高護生法律意識缺乏 據目前在校高護生來源看多為獨生子女,從家庭到學校,從學校到學校,社會閱歷膚淺,選擇專業時對護理工作的認識基本停留在打針送藥的觀念上,不能充分認識到護理人員所承擔的醫療風險和法律責任。
1.2 法律意識教育滯后
1.2.1 教學主管部門重視不足 我國的基礎教育一直以應試教育見長,側重于自然知識的傳授,學生人文素質欠缺,使學生與現實社會生活隔離,學生很難對某種職業從風險上認識、考慮[2]。對此,教學主管部門重視不夠,醫學大專院校課程安排上沒有將醫學法律法規納入必修課程,甚至絕大多數院校選修課中都沒有醫學法律法規課程,更談不上學習《護士條例》、《護士守則》等新發布的法律法規內容了。因此學生法律知識缺乏,法律意識嚴重不足。
1.2.2 教師法律意識不強 目前國內護理教育基本停留在基礎臨床生產實習“三段式”模式。護理專業課教師掌握的有關職業法律知識十分有限,而基礎課教師由于長期脫離臨床,有些教師甚至是從大學畢業就一直從事基礎醫學教育[3],缺乏對護理人員所承擔的醫療風險和法律責任的認識,法律意識本身就不強,因此就缺乏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引導及灌輸。在臨床課教學中,教師雖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并有豐富的事例說明,但由于教學學時數有限,也只能完成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無暇顧及法律問題的講解,很難做到全面系統的法律知識教育。
1.3 實習醫院缺乏法律知識教育
1.3.1 上崗前無系統培訓 學生到實習醫院后,多數醫院在學生上崗前會安排醫院規章制度及有關內容的理論學習和技能操作的集中培訓,而往往忽略了臨床法律知識的集中培訓,缺乏醫德規范及差錯事故防范等安全教育,因此護生既缺乏他人安全意識,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1.3.2 帶教老師法律意識教育不足 實習醫院一般都有明確的規定讓臨床經驗豐富的護師以上職稱人員擔任帶教老師,她們雖有較強的法律意識,但由于忙于完成日常工作,對學生的帶教也只注重臨床專業知識及技術技能的傳輸,而缺乏法律意識的引導教育。往往在學生發生差錯事故或醫療糾紛后才意識到法律意識教育的重要性。
2 高護生法律意識教育的對策
法律意識的形成和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長期的學習、教育、實踐當中才能形成一種自覺主動的思想意識,因此對護生的法律意識教育應貫穿于護生入學開始直至畢業實習的各個環節,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和長期堅持。
2.1 法律意識教育從護生入學抓起 護生入學后通過學習護理基礎課程將逐漸提高對護理專業的認識,但對護理職業的風險性及臨床護理工作中有可能所面臨的法律問題無從認識,學校應調查了解學生對護理專業的認識及法律意識的現狀,根據實際情況開設醫療護理法律法規課程,使護生一入學就受到護理風險意識及法律意識教育,為今后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及法律意識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
2.2 加強教師法律意識培訓 針對目前各校基礎課教師醫療法律意識不足的現狀,各校把法律意識教育納入教師在職培訓計劃,有計劃有目的的組織教師進行法律意識的學習和提高,只有教師的法律意識提高了,學生的法律意識才有可能提高。
2.3 融法律意識教育于專業課教學 《基礎護理學》是護理專業主干課程,也是護生入學后接觸的第一門專業課,從中所學到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護生今后臨床實踐密切相關,特別是各項技能操作及醫療護理文件書寫等內容的教學中應強調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及護理文件書寫的及時、準確、完整、簡要、清晰的重要性等均有其重要意義。在教學中融入法律意識教育常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在臨床課如《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等各專業課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將臨床典型案例或近年來所發生的醫療糾紛及護理差錯事故給予講述,并組織學生討論,有意識的進行法律意識教育。
2.4 強化臨床實習中的法律意識教育
2.4.1 集中培訓 實習醫院將法律意識教育納入到實習生崗前培訓內容進行集中培訓,除學習醫院規章制度外,還應進行醫德規范、差錯事故的防范等安全教育,學習《護士條例》、《護士守則》等醫療法律法規,結合臨床醫療事故和往屆實習生的臨床差錯,吸取經驗教訓,明確實習生的權利和義務界定,督促護生恪守職業道德,努力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和職業保護意識。
2.4.2 帶教老師引導 實習初期學生對醫院環境不熟悉,各項操作也較生疏,常會出現緊張情緒,容易發生差錯。帶教老師在細心指導各項實踐操作的同時加強監管力度,強化自我管理機制,讓學生逐漸認識到任何臨床活動都帶有風險性,并根據護生不同階段、不同心態及對臨床護理工作的熟悉程度進行進一步深入地教育,結合實際案例分析、討論,引導學生樹立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及法律意識,為學生今后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運懷英,孫亞琴.醫療風險意識教育是高等職業護理教育的責任.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2):8182.
[2] 吳澤全,段素玲,張云華,等.加強醫學生醫療風險意識教育.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2,(5):4849.
[3] 喻平.護理職業風險意識教育的現狀及對策.護士進修雜志,2008,(24):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