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平 林澄豐 許克文
【摘要】 目的 探討數字化成像技術(DR)對胸部創傷的診斷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60例胸部創傷患者的DR資料。結果 肋骨骨折32例,創傷性濕肺18例,肺血腫6例,肺挫損12例,肺不張及肺萎縮5例,皮下及縱隔氣腫22例,氣胸或血氣胸23例,脾破裂6例,腎挫損8例。結論 DR能明確創傷部位、性質、程度,敏感性及特異性高于普通X線平片,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
【關鍵詞】 胸部; 創傷; DR診斷
胸部外傷是臨床常見急癥,常伴有嚴重的復合傷,其死亡率高,約占所有損傷的25%[1]。目前,對胸部創傷診斷主要依賴于影像學檢查,因此及早地進行影像學檢查,可明確診斷,降低傷殘死亡率。數字化成像技術(digital radiography,DR)檢查迅速、敏感、無需搬動患者,因此在胸部創傷中應用越來越廣泛。現將本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8月收治60例胸部創傷患者DR片進行分析,以探討胸部創傷的DR影像特點,提高診斷水平。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本組患者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齡12~78歲,平均43歲。外傷原因:車禍撞傷42例,跌傷8例,打
傷6例,刀刺傷4例。所有患者既往均無胸部疾患史,就診時間均在傷后24 h內,最快為傷后20 min。60例患者均行胸部DR攝影檢查。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胸痛、胸悶、咳嗽、進行性呼吸困難、咳血或痰中帶血,嚴重者可出現紫紺、心動過速、血壓下降等休克癥狀。查體:胸部叩診呈鼓音或濁音,聽診患側呼吸音減低或消失,單側或雙側可聽到濕羅音。
1.2 DR檢查使用柯達公司生產DR3000型DR機,所有患者均攝胸部正側位片,必要時加拍雙側斜位片。投照條
件:110120KV,3540MAS,焦距為180 cm,8900柯達激光相機打印,對膈下肋攝片增加曝光條件。
2 結果
2.1 肋骨骨折 32例,表現為肋骨連續性中斷,部分斷端錯位,其中有8例下部肋骨骨折,通過調整窗寬窗位、反白才發現骨折線影。
2.2 創傷性濕肺 18例,多見于骨折處附近,也可見于對側肺野。表現為:肺紋理增粗、模糊,肺實質內散在斑點狀、小片絮狀稍高密度影,密度不均,邊緣模糊,呈磨砂玻璃樣改變,典型表現為“面紗”征[2]。
2.3 肺挫損 12例,多見于受傷后1~2 d,12例患者有10例伴有肋骨骨折。表現為:單發或多發片狀高密度影,邊緣模糊,有的呈大片狀融合影,可局限受傷部位,也可彌漫一側肺野。
2.4 肺血腫 6例,可發現在肺的任何部位,呈圓形或類圓形,邊緣清楚、密度均勻增高影,大小不等,以出血量多少而異。
2.5 肺不張、肺萎縮 5例,由氣胸所造成的肺不張多發生于下葉基底段處;肺萎縮是由于氣胸造成肺壓縮,肺葉呈均勻收縮,萎縮至肺門,肺體積小,肺組織實變,呈片狀軟組織密度影。
2.6 縱隔氣腫及皮下氣腫 縱隔氣腫2例, 皮下氣腫20例。縱隔氣腫表現為縱隔大血管及氣管周圍見點、片狀低密度積氣影。皮下氣腫大多存在肋骨外的肌肉層,表現為不規則條帶狀低密度影,調節軟組織窗顯示更為清晰。
2.7 氣胸及血氣胸 本組單純氣胸15例,血氣胸8例。單純氣胸表現為患側肺野高度透亮,無肺紋理走行,肺組織受壓見向內移位,與肺相鄰側可見線狀臟層胸膜,縱隔相健側移位。血氣胸表現視出血量多少,可在患側見肋膈角平鈍或橫貫一側胸腔的液氣平面。
2.8 其他 胸腹聯合傷8例,其中脾破裂3例,腎挫傷5例。
3 討論
DR是一種新的影像成像方式,是傳統放射技術與計算機、網絡技術融合[34]。與傳統X線比較,具有影像對比度高、診斷信息量大、圖象分辨率高、輻射劑量小、可以實時成像等諸多優點。DR還可以利用豐富的軟件功能進行后處理,又能根據診斷需要對圖像進行任意角度旋轉及反轉,對圖像進行亮度、對比度和銳利度調節,對病灶大小、角度進行測量,局部病灶放大、漫游和圖像反白等[5]。
3.1 肋骨骨折 直接或間接外傷均可引起骨折,在胸部創傷中占首位,約60%左右[6]。一般骨折在條件較好的平片較易發現,而對于下部肋骨、不完全性肋骨骨折或骨折后無移位肋骨容易漏診。而DR具有良好軟組織對比功能,解剖結構清晰,并可通過后處理功能選擇可疑部位詳細觀察肋骨的細微結構,故更易發現骨質的異常,同時可以通過空間頻率處理技術產生邊緣增強效應,使骨皮質邊緣顯示更加銳利,利于發現骨折[7]。本組由8例骨折在正常條件下未見明顯骨折,后在可疑部位經DR后處理技術處理,明確了骨折。
3.2 創傷性濕肺 創傷性濕肺發生率為36%~42%[8]。形成原因與胸部創傷時出現的支氣管反射性痙攣有關。當胸部受傷時,支氣管和肺血管收縮,肺循環障礙,肺血流量減少,血管內壓力增高,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漿中的水及低分子物質溢出血管外形成濕肺。其“面紗”征具有特征性表現。創傷性濕肺吸收消散快,一般2~3 d,一周可完全吸收。
3.3 肺挫傷 形成原因與強烈的外力作用有關,當強大外力作用于胸壁時,胸廓受壓,肺內壓力突然升高,使肺組織產生挫傷,引起肺水腫及出血[9]。創傷性濕肺與肺挫傷鑒別診斷:肺挫傷多發生在受傷之側,表現為傷側斑片狀密度增高影;而創傷性濕肺與受傷部位無直接關系,多見于中下肺野,表現為一側或兩側肺野呈磨砂玻璃樣改變,為密度較淡均勻一致云霧狀影,邊緣模糊。
3.4 肺血腫 其發生機理是由于肺實質有較嚴重的挫裂傷后,引起肺實質微血管受損而引起出血,血液凝結而形成血腫,通過調節窗寬窗位可見血腫中心密度較高,邊緣密度較淡,邊緣清晰。病灶吸收較慢,一般在3周左右。
3.5 肺不張、肺萎縮 其原因多見于支氣管斷裂;支氣管斷裂處產生疤痕肉芽組織導致支氣管梗阻;創傷后血液和支氣管分泌物引流不暢堵塞支氣管;氣胸、血胸、血氣胸引起壓迫性肺膨脹不良。
3.6 皮下氣腫和縱隔氣腫 當肺裂傷、氣管或支氣管斷裂時,裂傷的肺組織起活瓣作用,氣體由肺裂口漏入胸膜腔而不能排出,胸腔壓力逐漸增高,空氣因高壓擠入縱隔和皮下組織,形成頸、胸部等多處皮下氣腫。
3.7 氣胸、血胸及血氣胸 氣胸是由于肺組織、支氣管破裂空氣逸入胸膜腔或因胸壁傷口穿破胸膜,使胸膜腔與外界溝通所致。血胸是由于胸部外傷時,肺組織、肋間動靜脈血管、胸廓內血管破裂出血及心臟與大血管破裂出血,均可導致胸腔積血,表現與游離胸腔積液相仿。血胸與氣胸同時存在時,就形成血氣胸。
總之,DR在胸部創傷檢查中,特異性及靈敏性較高,可明確病變部位、性質、程度及范圍。對于胸部創傷的患者,多種胸部創傷表現常同時存在。不同的創傷表現有著不同形成機制,探討胸部創傷的各種DR表現的形成機制,對胸部創傷診斷有重要的價值,可以更好地指導臨床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
參 考 文 獻
[1] GroskinSA . Selected topics in chest trauma. Radiology, 1992,183:605.
[2] 馮蘭進,崔玉殿. 創傷性濕肺X線診斷分析.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1992, 2(3):293.
[3] Chotas HG, Dobbins JT, Ravin CE. Principles of digital radiography with large瞐rea. electronically readable detectors:a review of the basics. Radiology, 1999,210(3):595599.
[4] Ganner M, Hennig SP, Jager H, et al. Digtal radiography versus conventional radiography in chest imagine. AJR, 2000, 174:175.
[5] 劉倍蒂. 胸部創傷的X線和CT診斷價值分析. 南通醫學院學報, 2003, 23:100.
[6] 祁吉, 高野正雄. 計算機X線攝影.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7, 46, 5256.
[7] 李蘭貴. 創傷性濕肺X線診斷. 中華放射學雜志, 1981, 15(4):261.
[8] 高艷, 陳新輝, 徐云超, 等. 胸部創傷的X線睠T診斷(附69例分析). 中華放射學雜志,1998, 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