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華
【摘要】 目的 探討加強急診護士全方位教育和專業能力培訓,預防醫療活動中與護理相關的醫療糾紛發生的措施。方法 正確認識醫療環境,轉變觀念,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采取“五強化意識教育”,服務措施和管理到位;加強工作能力及自身心理素質的管理和培訓,防范護理糾紛,包括加強急救業務技術能力培訓、急救物品器材管理、規范護理文書管理及自身心理素質培訓。結果 通過對急診護士全方位的教育及急救工作綜合能力培訓,急診科近年來無1例與護理相關的醫療糾紛的發生,護士的業務技能和工作效率得到顯著提高,患者滿意度不斷增加。結論 只有加強急診護士全方位的教育和培訓,才能做好各個環節的工作,預防護理糾紛的發生。
【關鍵詞】 急診護士; 護理糾紛;意識教育; 能力訓練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人們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法制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維權”事件隨處可見。醫療行為作為一項復雜性、高風險性的行為,每一環節均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醫療糾紛也逐漸上升。在醫院工作中醫療護理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因而,在發生的醫療糾紛中多數牽涉到護理問題。要預防醫療活動中與護理相關的醫療糾紛,最根本的對策是預防其發生。急診科是醫院搶救生命的第一線,面對的是病情復雜多變、年齡不一的各種急、危、重疾病的人群以及被動面臨的偶然和意外災害事故所致的突發傷、批量傷病員的救治,其病情變化中交織著多種因素,是醫療護理糾紛的多發區。針對這些臨床特點,急診科護士必須加強全方位的教育和培訓,才能適應快速、多變的急救要求,做好各個環節的工作,預防護理糾紛的發生。結合本院的具體情況,對急診科護理人員進行全方位教育和培訓,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正確認識醫療環境,轉變觀念,提高自我防護能力
1.1 統一思想認識 為了讓急診護士統一深刻地認識到21世紀是一個安全服務質量和醫療安全質量競爭的世紀,在醫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預防護理糾紛的發生必須從自身做起,采取了“五強化教育”。
1.1.1 強化競爭意識 本院急診科護士年齡偏大,2/3的護士在40歲左右,缺乏競爭意識和工作熱情。針對護理隊伍老齡化,不能積極主動地接受新理論和新技術,行動遲緩散慢,在急診工作中易引起護患矛盾的特點,近年來,對全科護士開展了經常性的新理論和新技術培訓,采取了考核結果與業務晉升掛鉤,工作中職責獎罰分明,每月評選出一名先進標兵的措施,使其競爭意識逐漸加強,從而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減少了護患矛盾,預防了護理糾紛的發生。
1.1.2 強化服務意識 急診科是醫院管理水平,醫療服務質量的窗口,它處在搶救工作的第一線,各種危重患者的搶救必須分秒必爭,工作十分繁重。同時由于本院護理人員限編,加上急診科搶救任務負荷大、持續時間長、缺少規律性,每次搶救護士都要付出很大的體力勞動,久而久之,產生厭煩心理,缺乏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的熱情和技巧。為此定期開展了以“假如我是患者”“假如患者是我的親屬”為題的換位研討活動,把患者當朋友、當親人,使護士能夠從患者及家屬的切身利益出發,認真體會患者及其家屬就診時的焦急心理和迫切得到診治的心情,大大激發了護士與其真誠溝通的熱情,并掌握了溝通技巧,自覺地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因此,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減少護患沖突,預防護理糾紛的重要環節。
1.1.3 強化法制意識 隨著中國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患者及家屬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在求醫過程中,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合法權益,一旦受到侵害就可能發生糾紛、投訴或出現醫療事故。因此,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地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護患雙方的合法權益和依靠法律維護醫院的正當權利[1],在工作中應用法律條文保護患者和自我保護。這就要求護士必須自覺主動地學習法律知識,懂法、知法,加強法制觀念和意識,積極參加院內舉辦的各種形式的防范醫療糾紛和法律知識的專題講座,輪流參加本市衛生局舉辦的五五普法教育學習班。通過學習,豐富了法律知識,增強了法律意識和工作責任心,學會了遵照法律程序處理護患矛盾,進一步避免了糾紛的發生
1.1.4 強化風險意識 急診面對的是病情復雜多變、生命垂危、年齡不一的各種疾患者群以及偶發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突發傷、批量傷者,其病情變化中交織著多種因素。因此,應教育每一位護士,使她們認識到急診工作具有高風險性。對一些高風險的護理活動,要加強風險管理,制訂措施,如對危重臥床患者預防褥瘡管理及防墜床、防燙傷的安全管理,對服毒者防止再自殺等,使全科護士高度樹立風險意識,做好每個環節的工作,將風險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
1.1.5 強化護理安全意識 護理安全是醫院生存和發展的基礎[2]。加強護理安全教育,樹立安全防范意識,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康復和生命安危。因此定期組織護士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法》及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對一些護理差錯、事故的實例進行全科人員分析、討論,發現其缺陷及不足,在工作中避免再發生類似情況,使之認識到確保護理安全的重要性,能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隱患,時刻保持一種“如履薄冰”的工作態度,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防患于未然。
1.2 服務措施到位 急診患者就醫過程是由多個環節組成,而護理措施到位是保證患者最終得到治療目的的重要手段。護理措施不到位,也是易引起糾紛的因素之一。要求護士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按護理級別連續動態的觀察患者病情,垂?;颊邔嵤┨刈o或監護,及時發現疾病先兆癥狀,為搶救治療贏得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護理糾紛。對三無患者(無家屬、無住址、無錢),采取醫護人員親自負責和協調就診過程一切內容的措施,直到找到家屬。做好基礎護理,規范操作,聽到救護車鈴聲后馬上接診,為患者提供就診過程中所需交通工具,如:輪椅、擔架等。要求分診護士文明禮貌,熱情接待,耐心解釋,認真判斷,使患者消除緊張情緒,達到積極配合治療、護理的目的。
1.3 管理到位 作為護理管理者,必須樹立“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管理思想,發揮協調管理能力,使每個環節達到管理標準;要善于分析在醫療活動中與護理相關糾紛產生的原因,探究其根源,制訂可行的防范對策,并以糾紛實例舉一反三,對護士反復教育,防止類似問題重復出現。合理安排班次,針對雙休日及晚間急診室患者增多的情況,安排責任心強的護士或護士長親自帶班,增加工作力度,指揮突發事件的搶救,處理患者的投訴,把隱患降低至最低點。
2 加強工作能力及自身心理素質的管理和培訓,防范護理糾紛
2.1 加強急救業務技術能力培訓 因護士操作技術不過硬或業務知識缺乏,對患者病情觀察缺乏預見性也是造成糾紛的主要原因,這就要求急診護士不僅要有良好的服務態度,還要有過硬的業務技術水平。其具體措施根據不同年資的護士制定業務培訓計劃,如列出常用“十大”疾病搶救預案程序并組織經常性模擬搶救配合演練,加強新護士15項護理技術操作的熟練程度培訓、各種急救儀器的操作訓練,并組織經常性業務理論學習及業務培訓,提高護理技能。特別注重增強應急能力的訓練,要求護士要有急、準、穩、快的觀念和應急的能力。培養她們成為全科(內、外、婦、兒、五官)業務的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安全和高質量的護理,減少護理糾紛。
2.2 加強急救物品器材管理 急診科是搶救急危重患者的場所,急救物品器材應時刻處于備用狀態,完好率100%。如果管理不當,也可能釀成醫療糾紛的發生。如搶救患者時,簡易呼吸囊漏氣,電動洗胃機壓力不足,吸引器負壓不足等,均能耽誤搶救時間造成糾紛。為確保急救物品、器材隨時處于備用狀態,應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五定、三及時”,五定:定物、定數量、定位放置、定專人保管、定期消毒;三及時:及時檢查、及時補充、及時維修。建立帳目,班班交接,總務護士每天檢查物品數量、性能及時補充,并做好清潔消毒保養;護士長每周檢查并記錄簽名,始終保持物品性能良好,以保證搶救工作順利進行。
2.3 加強規范護理文書管理 護理文書具有法律依據的作用,要求護士做好急診患者各種記錄,完善護理文書管理制度,是防范糾紛發生的措施之一。如對急診搶救的患者要求記錄就診時間、搶救時間、搶救過程、用藥情況、患者轉歸等,詳細做好生命體征記錄。如患者死亡,應記錄死亡時間,具體到分秒。同時要求所有的護理記錄字跡工整、清楚、整潔、記錄詳細、無遺漏。護士長做到每天檢查督促落實情況。由于實施護理文書規范化管理,不但提高了急診護士評估、觀察病情的能力,而且還給處理醫療糾紛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2.4 加強自身心理素質培訓 急診工作是醫院工作的前哨,也是醫院的窗口。急診護士優良的心理素質是保障急診護理質量、減少護理糾紛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就要求護士在平時的工作中注重培養自己的道德心理修養,提高心理素質,愛崗敬業,增強工作責任心,視患者為親人,通過自己的語言、行為、儀表、技術去熱情接待、精心護理每一位患者,誠摯地為患者奉獻愛心,幫助患者戰勝疾病、減輕痛苦。
3 結果
通過加強急診護士全方位的教育和培訓,全科護士不斷自我學習、自我教育,提高了主動為患者服務的意識,改掉多年行動散慢的習慣,增強了法制和護理風險觀念,將護理安全意識貫穿于整個護理工作中,護理措施到位,自覺地運用嫻熟的技能去迎接快速多變的急救工作任務,搶救成功率不斷上升,業務水平及自身心理素質得到提高,能以敏銳的觀察力、果斷而堅強的意志力、獨立思維的應變能力及熱情而穩定的情緒更好地服務于患者,為患者營造了一個安全的就醫環境。近年來無一例與護理相關的醫療糾紛的發生,提升了醫院的形象及聲譽。因此,只有加強急診護士全方位的教育和培訓,才能做好各個環節的工作,預防護理糾紛的發生。
參 考 文 獻
[1] 許曉斌,趙曉勤.運用法律武器正確處理一起醫療糾紛的體會.中國醫院管理,1993,5(19):280.
[2] 董愛珠.護理人員對安全管理認識的調查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04,39(3):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