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華
原發性青光眼是具有病理性高眼壓或視乳頭血流灌注不良合并視功能障礙的一種常見眼科急癥,是一種常見的致盲眼病[1],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本院自2003年2月以來,重視對青光眼患者的綜合護理,取得較好效果,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選擇2003年2月至2007年12月于本院接受青光眼手術的病例75例,于住院期間開展包括藥物治療、健康宣教、心理疏導及圍手術期護理等方面的綜合護理措施。
1.1 藥物治療 遵照醫囑給予縮瞳劑、碳酸酐酶抑制劑、高滲藥物及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治療,部分患者同時給與鎮靜劑、激素類藥物輔助治療。
1.2 健康宣教 大多數青光眼患者對病情均知之甚少,因此健康宣教尤為重要。在臨床護理中,從患者入院就開始對青光眼的病因、臨床表現、損害后果、誘發因素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項等進行科普宣教,以使患者掌握更多的疾病相關知識,更好地配合治療。
1.3 心理疏導 本病的發生與情緒密切相關[2],患者多因生氣、脾氣暴躁而發病, 在護理中, 施以良好的語言可提高患者的積極情緒, 促使體內各器官系統處于高水平的協調一致。由于這部分患者很多有憂慮、急躁、易怒、孤寂、抑郁等情緒,因此護理時必須耐心、熱情, 不可強制、責難和斥責, 使其在住院期間感到溫暖, 滿意地接受一切治療及護理。同時將樂觀、積極的情緒灌輸給患者,使其增強生活的信心[3]。
1.4 圍手術期護理 首先于手術前后密切觀察患者眼壓、一般情況、用藥后反應等,多巡視、多傾聽患者感受。術前以排除患者恐懼、緊張等情緒為主,術后除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外,以安撫、鼓勵患者及強調術后注意事項為主。
2 結果
75例患者中治愈63例,好轉11例,1例繼發惡性青光眼,二次行晶體摘除術。其中14例患者術后出現淺前房、脈脫等并發癥,經對癥處理后好轉。全部患者均心理狀態穩定,能夠以平穩的心態接受手術,出院時精神狀態良好。
3 討論
過去,護理工作主要表現在對患者進行的治療性干預方面,如執行醫囑、觀察病情變化及療效等方面,而如今,隨著醫療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越來越受到醫生和護士的重視,而這也成為提高其生活質量的重要一環。
青光眼患者普遍存在缺乏疾病相關知識,護士應該根據患者掌握的程度及情況及時提供護理知識,滿足患者的需求,并開辟多種途徑為患者提供相關方面的知識,提高護理水平,促進疾病的康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青光眼患者精神因素非常重要。經常發現有情緒波動、精神負擔重、睡眠不安等血管舒縮功能紊亂因素存在時,術后往往容易出現脈絡膜脫離等并發癥,術后恢復緩慢 。情緒激動、勞累、長時間暗室工作,可誘發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病后如情緒不穩定亦影響藥物收縮瞳孔和降眼壓效果,未手術者可誘發再次發作。心理因素與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發生、程度、療效、轉歸密切相關。因此,必須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消除不良心理因素,讓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起到其他任何治療措施包括藥物和手術等起不到的和不能取代的心理治療作用,以達到最佳療效。
綜上所述,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特別需要高水平的綜合護理,實施綜合護理要求醫生、護士具有良好的理論知識、心理素質和修養,因此我們應該通過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作為醫生,不能忽略對患者的心理護理責任;作為護士,更應順應時代發展,全方位做好護理工作。醫生護士聯合起來提高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護理質量,從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參 考 文 獻
[1] 曹惠.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圍手術期護理. 當代護士:學術版,2006 , (4) :8283.
[2] 賈變瑜,楊萍,劉素英.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人的心理護理.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2 , (4) :9394.
[3] 馬麗,李明芝. 淺談心護理在眼科護理中的作用. 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04 , 26 (4) :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