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東 蘭月雙
[摘要] 目的 探討吻合器痔黏膜環狀切除術(PPH)治療重度痔病的臨床價值。方法 將60例ⅢⅣ期重度內痔患者分別進行PPH(35例)及傳統手術(25例)治療。分析手術效果,總結手術經驗。 結果 兩組患者術后癥狀均有明顯改善,但PPH組在手術時間、住院天數、術后疼痛等方面明顯優于傳統手術組。結論 PPH治療重度痔病近期具有安全、有效、手術時間短、恢復快等優點,但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 內痔;PPH
痔病的近代概念認為[1]:痔是直腸下端的唇狀肉贅或稱肛墊(anal cushions),不是曲張靜脈,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結構。本院從2001年5月起采用PPH術治療ⅢⅣ期內痔患者35例。我們將其與同一時期用傳統手術方法治療的25例ⅢⅣ期內痔患者進行臨床比較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01年5月至2005年3月在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60例患者,均為ⅢⅣ期內痔。其中采用PPH手術治療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齡36~76(平均56)歲,Ⅲ期內痔27例,ⅢⅣ期8例,3例曾有痔手術史,17例有便血。采用傳統手術治療25例,男16例,女9例,年齡29~75歲平均49.2歲,Ⅲ期內痔20例,Ⅳ期5例,2例曾有手術史,12例有便血。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
1.2 手術情況
1.2.1 傳統手術組,即MilliganMorgan法(25例)。
1.2.2 PPH組(35例):檢查肛內情況,了解痔核大小、分布、脫垂情況。置入擴肛器,于1、5、7、和11點處用7號線縫合固定在肛周皮膚上。了解齒狀線的位置,在齒狀線上3~4 cm處黏膜自10點處開始沿順時針方向作一環形荷包縫合。根據直腸黏膜松弛度及肛墊、內外痔脫垂等情況決定是否作不同高度雙荷包縫線,以及荷包縫線高度、兩線間間距。直腸黏膜松弛明顯,輕度痔脫垂者做高位(距齒線4~6 cm)雙荷包縫線;中度內痔脫垂不伴黏膜松弛,外痔不明顯者做中位(距齒線3~5 cm)雙荷包縫線;伴黏膜松弛,混合痔脫垂明顯者做低位(距齒線2.5~4 cm)雙荷包縫線。縫合后適度收緊縫線,食指伸入直腸了解荷包縫合情況。用帶線器通過吻合器側孔引出結扎線。打開吻合器保險開關并擊發,持續約20 s后,松開并將吻合器與擴肛器一并取出。仔細檢查有無活動性出血,如有出血用可吸收線行8字縫合止血。術畢于肛管內放置止血紗布1塊。
2 結果
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的臨床資料對比情況見表1。所有數據均用SPSS 11.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其中PPH組患者在手術時間、住院天數、疼痛程度、暫時性排便失禁等方面明顯優于傳統手術組。其他如術后肛門狹窄、術后出血、尿潴留等癥狀與傳統手術組無明顯差異。
3 討論
PPH手術是根據痔病發生的肛墊下移學說結合新型手術器械設計的新手術方法,改變了傳統手術破壞肥大痔體的思路,將上提與固定下移的肛墊作為治療痔病的切入點,從而取得較滿意的效果[2]。
PPH手術機制是在脫垂內痔上方近內痔上緣處環行切除直腸下段腸壁的黏膜和黏膜下層組織,并在切除的同時對遠近端黏膜進行吻合,使脫垂的內痔及黏膜被向上懸吊和牽拉,避免了傳統手術所致的痔核損傷。
PPH的手術效果即對下移肛墊的懸吊治療效果,與吻合口平面高低、環行切除黏膜圈寬度以及其是否均勻、完整直接相關,而后者又與荷包縫合有關。傅傳剛[3]及任東林[4]認為,荷包縫合技術是影響PPH術療效的關鍵環節之一。總之,利用PPH通過直腸下端黏膜及黏膜下層組織環切除治療嚴重脫垂性內痔、混合痔和直腸部分脫垂是一種新的手術方式[5],從目前治療的近期效果看該手術方式較傳統的手術方式有很多優點。但由于無論是在國外或國內開展的時間都不長,其遠期療效尚待進一步隨訪觀察。
參考文獻
[1] 姚禮慶,唐競,戈少云,等.經吻合器治療重度痔瘡.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38(4):342.
[2] Rowsell M,Bello M,Hemingway DM.Circumferential mucosectomy (sthemorrhoidectomy) versus conventional hemorrhoidectomy: randomized trolled trail. Lancet, 2000,355:779.
[3] 傅傳剛,張衛,王漢濤,等. 吻合器環行痔切除術.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21(11):653655.
[4] 任東林,羅湛濱,張思奮,等. 吻合器痔黏膜環切除術,肛墊復位固定術與外切內扎術ⅢⅣ度痔的比較研究.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2,17(12):714715.
[5] 徐建軍,丁健民,金嗣松,等. PPH手術切除直腸黏膜寬度的探討.大腸肛門病外科雜志,2003,9(增刊):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