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妍 孫秀明 姚 軍
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屬乳多空病毒科乳頭瘤病毒屬,病毒顆粒直徑約為55nm,核殼呈20面體對稱,有72個殼粒。HPV是小型DNA腫瘤病毒,無包膜,具雙鏈閉環DNA 基因組,7.2~8kb ,相對分子量為5×106道爾頓。基因組為環狀雙鏈DNA 分子,含近8,000個堿基對(bp)。目前為止,已鑒定出100余種類型HPV,依致病性不同,可將其分為高危和低危兩大類別,前者包括與宮頸癌密切相關的HPV16、18、31等型別, 后者包括HPV6、11、34等引起尖銳濕虎等良性病變的型別[1]。
1 HPV 檢測方法
1.1 細胞病理學檢測 在宮頸移行區取材,巴氏染色可見由HPV引起的挖空細胞,即可診斷。但由于巴氏涂片的取材方法、涂片質量、染色技術與報告方式等諸多因素影響,常造成較高的假陰性率,多用于大規模普查和篩查。近年來,隨著標本采集及制片、閱片技術的進步,已由傳統的巴氏涂片發展成薄層巴氏涂片(TCT)和涂片自動檢測系統[2]。
1.2 陰道鏡檢查 陰道鏡檢查法,陰道鏡可發現肉眼看不見的亞臨床病變,并在可疑病變處定位活檢,可以做到早期診斷。但陰道鏡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均較低,尤其是特異度,不宜作為篩查的方法[3]。
1.3 電鏡技術 陰道鏡種類包括:傳統光學陰道鏡、光電一體陰道鏡及電子陰道鏡。HPV是最早在電鏡下觀察到的病毒之一,將活檢標本負染,若能在電鏡下見到特征性的病毒顆粒,即可作出診斷。電鏡檢查法雖然準確率很高,但費時,需特殊儀器設備,且檢出陽性率很低[3]。
1.4 宮頸攝像檢查 子宮頸攝像檢查是宮頸癌的一種輔助篩查手段,其方法是在宮頸外口涂布5%的醋酸后行靜態拍照,然后由有經驗的陰道鏡醫師進行評估。此方法能觀察到取材時漏掉的宮頸非典型轉化區病變,彌補細胞學涂片假陰性率高的不足,有助于對可疑或核異質涂片的細胞學分類。雖然該方法是篩查宮頸病變的靈敏手段,但特異性較低[3]。
2 血清學檢查
隨著免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在血清中也可檢測到一些具有參考價值的指標作為宮頸癌診斷治療檢測及隨診中的標志物。HPV感染的血清學檢測包括免疫組織化學法、放射免疫沉淀法、酶聯免疫吸附法等。免疫組織化學法通過抗L1蛋白抗體與外殼蛋白反應檢測HPV。放射免疫沉淀法測定CIN 和宮頸癌患者血清中HPV16 抗體水平。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測定針對型特異性L1 類病毒顆粒(VLP) 的IgM 和IgG抗體檢測HPV [4]。但HPV病毒不能在體外培養增殖,故血清學檢查發展緩慢。另外,多數人感染過HPV后均有可能在血清中出現抗體,并非宮頸癌所特有,所以HPV的血清學檢測用于宮頸癌的診斷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3 分子生物學技術
傳統HPV檢測方法的特異性和靈敏度均不夠理想, 存在較高的假陰性率和假陽性率, 且不便于對HPV進行分型, 因而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的出現和日臻完善具有重大意義[5]。
3.1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不僅能對HPV進行確診,而且還能對HPV進行分型。目前,檢測的指標主要有: HPVDNA檢測、HPVmRNA檢測、HPV病毒量。其中,對HPVDNA檢測的核酸雜交檢測方法的研究和使用較為廣泛。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生物標記的HPVDNA探針來檢測患者標本中是否存在互補的核酸鏈,最常用的方法為斑點雜交法,其次為DNA印跡法及原位雜交[6]。
3.2 聚合酶聯反應 以聚合酶鏈式反應(PCR) 為基礎的檢測方法是用PCR方法先進行目的基因的擴增,然后再用各種方法進行檢測。應用此法可檢測HPVDNA,可進行基因分型,還可以應用于檢測病毒負荷定量、DNA 測序和突變分析,也可以進行多重擴增,同時分析多個DNA 序列。因其對標本的來源無嚴格限制,如病變組織、脫落細胞、新鮮標本或保存已久的石蠟切片等均可,目前認為此檢測方法是進行HPV DNA檢測及分型的最好方法[7]。
4 展望
綜合各種HPV檢測方法,細胞學檢查有效但缺乏敏感度, HPVDNA 檢測的靈敏度很高,但其特異性相對低,PCR進行分型時操作比較繁瑣、一次檢測的樣本量有限、限制了其在大規模篩查中的應用。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和PCR技術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進一步提高HPV檢測技術的靈敏度和特異度, 增強檢測技術的分型能力, 減少財力、人力和物力的消耗,將是HPV檢測技術今后的改進方向。
參考文獻
[1] Da Silva DM, Eiben GL, and Fausch SC, et al.Cervical cancer vaccines: emerging concepts and developments .J Cell Physiol,2001,186(2):169182.
[2] 姜波玲, 肖長義. 宮頸中人乳頭瘤病毒檢測的研究進展. 國外醫學婦幼保健分冊, 2005, 16(6):407410.
[3] 劉翠華, 馬文麗, 鄭文嶺. 人乳頭瘤病毒的診斷研究進展. 國外醫學婦產科學分冊, 2002, 29(4):213216.
[4] 牛淑芳, 吳素慧. 人乳頭瘤病毒檢測的研究進展. 實用腫瘤學雜志, 2006, 20(2):143145.
[5] Poljak M, Marin U, Seme K, et al. Hybrid capture II HPV test detects at least 15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es not included in its current highrisk probe cocktail. J clin Virol, 2000, 25(l3):89.
[6] Xu Q, Wang YH, Tong WJ, et al. Interaction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gen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predisposing to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Mongolian population of China. Biomed Environ Sci, 2004, 17(2):177186.
[7] Mauricio U, Tatiana G. Two L1peptides are excellent tools for serological detection of HPV associated cervical carcinoma lesions.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05, 332 (1): 22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