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蘭
【關鍵詞】 腦血管意外;院前;急救;護理
在我國,腦血管意外每年發病率約為150/10萬,死亡率為120/10萬,幸存者70%以上遺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1],是急診科最常見的疾病和危重癥之一,是引起死亡的3大病因之一,且致殘率、死亡率高。對此類患者早期進行及時有效的診治,采取正確合理的救護措施是降低病死率及致殘率的關鍵??焖儆行У脑呵凹本?對挽救患者的生命,減低患者的傷殘率和病死率,以及制定院內的后續搶救及治療方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臨床上對急性腦血管意外患者的早期診治及院前救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將我科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接診的61例急性腦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救護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本院急診出診的院外救護患者, 年齡在40 ~81歲,男41例,女20例,意識清楚18例,昏迷43例。并發高血壓者94例(60.6%),糖尿病者68例(43.8%),冠心病者72例(46.5%)。一側肢體活動障礙14例(22.95%),昏迷28例(45.9%),頭暈、頭痛、嘔吐、抽搐、失語等19例(31.14%), 4例在途中死亡。57例(93.44%)患者經采取正確及時的院前急救和護理措施后安全轉運到急診科作進一步搶救。
2 院前急救及護理
2.1 護士是院前急救的重要人員之一,在現場急救與轉運中,要配合進行急救和護理技術操作。呼叫緊急且無時間界限,護士必須隨時處于應急待命狀態,接到指令后迅速攜帶相應急救物品盡快到達現場;護士要有全面的病情觀察處置能力,熟練的護理操作技能,同時積極主動地配合搶救;搶救中護士須準確執行醫囑,保存空安瓿以備查詢并完成各項急救記錄。
2.2 迅速轉運 急性腦血管意外患者原則上應盡量減少搬動,危重患者應就地搶救,但院前急救受現場環境及醫療條件的限制,經初步處理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應早期將患者轉運至醫院,特別是缺血性腦血管意外的患者,可爭取早期溶栓機會。轉運途中應持續心電監護、給氧、保持呼吸道通暢,保持靜脈通道給藥,密切觀察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肢體活動情況,注意頭痛部位、性質、程度、嘔吐及嘔吐物性質,迅速與醫院急診科聯系,通知相關科室,并充分利用車上設備對患者實施救護,確保搶救治療不中斷[2]。
2.3.1 保證轉運護理安全 保證運輸安全急救和運輸既要快速又要注意安全。運輸途中駕駛員和隨車醫護人員應時刻想到患者的安全避免突然剎車,防止車輛顛簸,應根據病情采取不同體位,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2.3.2 途中監護救護人員要充分利用車上設備,對患者實施生命支持與監護。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給予處理[3]。
2.4 根據病情急救 ①保持呼吸道通暢:使患者頭偏向一側,這樣可以防止患者舌頭后墜,阻塞呼吸道,同時方便口腔內的分泌物或嘔吐物從口中流出,減低呼吸道阻塞或吸入異物的危險,還利于護士及時清除口腔內的分泌物和嘔吐物,必要時的吸痰,給氧;對嚴重呼吸道阻塞患者立即給予氣管插管,連接緊急呼吸復蘇器輔助呼吸。②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給藥:對躁動和昏迷患者輸液時固定肢體,有顱內壓升高癥狀,給予20%甘露醇等脫水藥物,對合并心臟病患者注意防止心臟負荷劇增誘發心衰。③控制血壓:因腦血管意外患者顱內壓升高,要血壓偏高才能克服顱內壓使腦組織正常供血,所以血壓不能下降過快,若收縮壓>26.7~24 kPa,可使用降壓藥,舒張壓應保持在14. 7 kPa,若血壓過低可致腦供血不足,加重病變。④心跳、呼吸驟停時,按心肺復蘇進行搶救[4]。
2.5 心理護理 大多數院前急救患者病情復雜、癥狀重發展迅速,患者及家屬心態和求醫心理復雜多樣,最突出的常見的心理反應是焦慮和恐慌,此時患者及家屬視醫護人員為救星,因此,醫護人員要有良好的應急能力,敏銳的觀察力既要沉著冷靜又要迅速敏捷、忙而不亂。首先穩定患者及家屬情緒,同時快速實施搶救,避免慌亂,給患者以不良刺激,對極度恐慌患者可以給予適當安撫及語言安慰,以緩解其緊張情緒。
3 體會
由于急性腦血管意外多發生于家中或公共場所,特別是一些獨居或旅途中發病的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救治,往往失去生存機會。對急性腦血管意外患者,在院前采取及時、準確、到位、有效的急救與護理措施是有效的,是提高急救成活率、降低病殘率和病死率的關鍵。一旦發現患者應立即向急救站呼救并進行現場救護,使患者得到妥善的處理,提高腦卒中救治的成功率。
參 考 文 獻
[1] 黃維治,羅祖明.神經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122155.
[2] 王麗華.現代急診護理學.人民軍醫出版社, 1994: 3.
[3] 肖莉,卓衍華.腦出血患者院前急救分析.川北醫學院學報,2003,18(3):133
[4] 伏軍賢,徐博,楊鋒.急性腦卒中的治療.中國急救醫學, 2003, 23(2): 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