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申梅 李菊榮
【摘要】 分析產婦分娩過程中精神心理因素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產程的影響,護士應密切觀察產程進展情況,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及細心護理,可縮短產程,提高自然分娩率。
【關鍵詞】 產婦;心理因素分析;護理
分娩雖是生理現象,但對于產婦來說確實是一種持久而強烈的應激原,分娩應激既可以產生生理上的應激,也可以產生精神心理上的應激,產婦精神及心理因素能夠影響機體內部的平衡、適應力,所以產科醫護人員應認識到影響分泌的因素除產力、產道、胎兒外,精神心理因素也是很重要的。近年來隨著圍產醫學的發展和人們對服務水平的提高,在產程中如何對產婦提供良好的服務,解除產婦思想顧慮,消除恐懼、焦慮情緒,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及充沛的體力順利完成分娩是我們應該思考并不斷探索的課題。本院從2008年1~12月對180例產婦進行精神心理因素分析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縮短了產程,降低了手術產率,減少了產后出血發生率及圍產兒的發病率,提高了產科質量。
1 產婦的精神心理因素分析
1.1 陌生孤獨 醫院環境、醫護人員的陌生,使產婦在陌生的環境中感到孤獨無助,因而影響休息,食欲不振,極度疲勞,造成不良的循環狀態,機體代謝障礙影響產婦的心理因素。
1.2 恐懼和焦慮 大多數產婦由于沒有經驗,對即將來臨的分娩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懼、憂慮、怕痛,擔心產后出血,怕胎兒畸形,怕發生難產及意外,擔心自身和胎兒的安危等不良心理狀態。
2 精神心理因素對產程的影響
2.1 產程延長 產婦因精神緊張引起神經內分泌紊亂,導致飲食攝入減少。由于在產程中,消耗過多,致使能量不足,均能影響子宮肌纖維的收縮、宮口擴張緩慢,胎先露下降受阻可使潛伏期延長,活躍期阻滯,產程延長,造成心理性難產。
2.2 胎兒宮內窘迫 由于產婦焦慮不安和恐懼的精神心理因素、使機體產生一系列變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內氣體交換不足,致使子宮缺氧收縮乏力,同時也促進產婦神經系統交感神經興奮,釋放兒茶酚胺、血壓升高,導致胎兒缺血、缺氧出現胎兒宮內窘迫[1]。
2.3 產后出血 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 h內出血量>500 ml,子宮收縮乏力是產后出血的重要因素,因產婦精神過度緊張,常常處于焦慮不安和恐懼的狀態,導致宮縮乏力引起產后出血。
2.4 產科干預率增高 不良的心理因素,對分娩沒有信心,難以忍受分娩的痛苦,提出盡早結束分娩的要求,干擾了正常的醫療秩序,醫務人員被動采取縮宮素靜脈滴注,催生、產鉗、剖宮產手術等產科干預措施來結束分娩,使產科干預率升高。
3 產程監護中助產士具備的素質與護理
3.1 由于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有較大的生理、心理、內分泌的改變,易出現緊張、焦慮、擔憂等心理因素,助產士應視產婦如親人,把愛心傾注于整個產程中,為產婦提供安靜、舒適、輕松的待產環境;鼓勵產婦少量多次進食,吃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并注意攝入足夠的水分,以保證精力和體力充沛[2];精神上給予鼓勵、心理上給予安慰、使產婦消除恐懼、焦慮情緒,以良好的精神狀態順利度過分娩全過程。
3.2 作為助產士要學會主動管理及細心觀察產程,消除一些不利于子宮收縮的因素,而對各種年齡、職業、文化層次不同的產婦,根據產婦的不同情況、不同要求對產婦提出的問題,認真耐心解答,注重溝通技巧,作出相應的護理措施。努力提高專科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術。因為良好的技術和嫻熟的技能是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和維護良好護患關系的重要環節。
3.3 要有認真細致的觀察能力,要準確地觀察把握產婦的產程進展情況,有解決產程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分娩時必要的呼吸技術和軀體放松技術,產程中要學會語言的藝術性、保密性,要把心理學、教育學、論理學的知識集于產程中[3],盡可能消除產婦不應有的不良心理因素,給產婦提供溫馨的人性化服務,促進產婦身心健康,使產程正常順利的進展,安全完成分娩。
4 討論
在整個分娩過程中通過助產士對產婦的心理疏導及細心護理,使產婦消除恐懼心理,穩定了情緒,提高對宮縮痛的耐受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縮短了產程,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圍產兒的發病率及產科的并發癥,因此良好的心理護理是提高產科質量,促進母乳喂養的一項重要措施。
參 考 文 獻
[1] 樂杰.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69.
[2] 楊國建.臨床護理(下冊).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26.
[3] 陳紅英,陳勝風.護士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交流技巧.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0):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