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玉杰 張晶巍
【摘要】 臨床研究表明,藥物的不良反應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41~50歲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8%,80歲以上者增至25%。原因是,老年人用藥品種多,據調查75歲以上的患者每日用藥3~4種者占34%、而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約有1.49億人、占總人口10.97%。藥動學特點隨年齡而改變,血藥濃度增高,體內穩態機制的調節變差,對某些藥物作用的敏感性增強,免疫機制降低,導致不良反應的增加。為用藥的安全、有效、減少不良反應,老年人必須注意合理用藥。
【關鍵詞】 老年人;藥物;不良反應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表明,全球有1/3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藥,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國醫院的不合理用藥情況也相當嚴重,不合理用藥占用藥者的12%~13%。我國現有老年人達1.49億,因此,老年人的合理用藥非常重要,老年人由于生理、生活和病理的某些改變,他們代謝藥物能力和對某些藥物的反應與青年人有明顯不同。據近年來美國“藥物不良反應流行病學監測系統”的報告,隨著年齡增長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顯著增高,70歲以上老年人藥物不良反應為青年人的7倍,造成老年人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增高的因素中居首位的就是醫生的責任,現主要介紹老年人藥物合理應用的幾點建議:
1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及其作用與青年人有很大差異,同時,老年人又往往一人多病,用藥種類較多,藥物不良反應較青年多2~3倍。因此,老年人用藥時,第一要十分小心謹慎;第二要詳細了解藥物的性質、作用、用途、劑量及毒副作用;第三要讓老年人學習掌握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特點以及藥物代謝的基本知識,以提高用藥的準確性、有效性,避免用藥不當所致不良反應。
2 老年人消化系統隨著年齡的增長可發生如下變化:①胃腸黏膜細胞數量逐漸減少,胃酸分泌下降;②消化道蠕動逐漸緩慢;③供應腸道血液的動脈硬化使血運減少。由于以上的變化因素致使口服藥物的吸收減少,療效降低。此外,老年人比較脆弱的消化功能很容易受一些藥物的干擾而致消化功能障礙。如地高辛、抗生素等,容易引起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便秘或腹泄等。
3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的水分和肌肉組織逐漸減少,脂肪的比例相對增加,這就會引起藥物的成分發生變化。如藥物巴比妥,地西泮等,容易在脂肪組織內蓄積,長期服用可產生毒性反應,尤其是老年女性,脂肪成倍的增加比男性明顯。
4 一般藥物被吸收或直接靜脈推注入血后,一部分藥物與血漿細胞結合,就暫時貯備起來,不發揮藥效作用,得緩慢分解釋放,另一部分不與細胞結合,顯游離狀態,可直接發揮藥物作用。老年人血漿細胞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一般75歲以上老年人的血漿蛋白要比青年人下降1/4左右。因此他們體內游離狀態的藥物濃度就會升高,容易出現毒副作用。
5 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器官,很多藥物都要經過肝臟,被一種叫做藥物代謝酶的酶進行氧化、還原或水解,將其破壞。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酶的生成及活性逐漸降低,對藥物的代謝、排泄減少,使一些藥物如苯妥英鈉、巴比妥在體內滯留的時間老年人比年青人可延長4~5倍。另外,老年人肝血流量減少,功能性肝細胞也減少,酶的活性也隨之下降,有些藥物的I代謝氧化作用顯著下降。由于以上因素,在給老年人應用在肝中代謝的藥物時,老年人對藥物代謝緩慢,可能是老年人對藥物敏感性增強和容易發生藥物毒性反應的重要因素。
6 老年人腎臟的單元隨著增齡而減少,80歲以上的老年人腎單元僅為青年人的1/3,也就是說,老年人排泄藥物的能力僅為青年人的1/3,另外由于老年人的腎血流減少,腎小球濾過率(GFR)和腎小管細胞功能下降,對藥物腎排泄影響較大,使藥物在體內滯留時間延長,血漿藥物濃度升高,容易出現藥物的蓄積中毒。
7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對藥物的耐受程度明顯降低,女性比男性更顯著。主要表現在藥物劑量的耐受性降低,有時雖應用小劑量,亦可出現超量反應。此外,對聯合用藥耐受性低,如用一種催眠鎮靜藥(地西泮)可以耐受,而與硝西泮兩藥合用時,就會出現頭昏嗜睡、全身軟弱無力,甚至站立不穩。老年人對藥物劑量個體差異很大,切不能僅憑以往經驗用藥。同一位患者在不同年齡階段,用藥劑量可相差很多倍,不同患者雖然同一病后用同一種藥物,劑量也可能相差數倍乃至數十倍之多,這可能與老年人體態狀況,慢性疾病情況和各器官功能衰退情況有關。
綜上所述,隨著衰老而來的生理變化特點,機體內環境穩定功能減弱,用藥時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增高。為了能更好地做到安全用藥和合理用藥,減少老年人醫源性疾病或產生不良反應。因此,除上述一些具體問題外,對老年人的用藥應注意以下要素:
①明確診斷,掌握病情,采取準確的對因和對癥治療,除急癥和器官性病變外,一般應盡量少用藥物。不要認為藥物越貴越好,要針對病情,合理選藥。能口服就不要選注射給藥;②老年人用藥劑量應個體化,應從小劑量開始,然后逐漸達到個體的最適用量;③老年人應避免聯合用藥,如必須應用,應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和相互作用,對肝、腎、心臟有損害的藥物慎用;④選用適當劑量和容易記憶的用藥方法;⑤注意觀察用藥后的反應,防止不良反應的發生,并積極開展對藥物不良反應的監測;⑥老年人停用降壓藥、降糖藥、抗心律失常藥、精神類激素類藥物時,要逐漸減量,避免突然減量和停藥;⑦不要濫用補藥: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衰老,是生命過程中的自然發展規律,至于用藥物滋補身體,以求長生不老,是不實際的做法。
參 考 文 獻
[1] 解斌,戴振國.合理用藥問答.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
[2] 陳曉琪,藏益秀.現代臨床合理用藥.山東出版社,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