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杰
【摘要】 近年來,隨著公眾醫療健康知識水平的提高,法制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醫療護理承擔的風險越來越大。如何建立護理風險管理機制,科學地分析現存和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發揮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為患者提供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成為了護理管理的主要任務。通過制定護理臨床風險管理計劃,加強護理風險管理機制建設,明確護理風險管理職責,加強護理風險監控和護士風險防范意識培訓,對預防護理安全隱患的發生,減少護理糾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指經濟損失的風險予以發現、評價,并尋求其對策的管理科學,以減少經濟損失和法律訴訟為目的[1]。護理工作是醫院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護理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策略,可以有效的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有效的控制護理風險的發生,最大限度地實現安全護理目標。護理風險始終貫穿在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各環節和過程中,有時即使是極為簡單或看似微不足道的臨床活動都具有風險[2]。因此,要有效地回避護理風險,防范和減少護理糾紛,為患者提供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必須實施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
1 制定護理風險管理計劃
第一、制定風險管理目標;第二、識別各種潛在危險及其發生的可能性;第三、衡量風險大小;第四、選擇、貫徹和執行實用而有效的風險管理方法;第五、檢查和評價風險管理方案的實施效果。
2 護理風險管理的機制建設
護理風險管理實施主要包括四個方面:護理風險的識別、評估、處理、管理效果評價[3]。
2.1 護理風險的識別與評估 在護理部的領導下,護士長負責具體護理風險管理,科室成立風險管理小組,組長及時了解、掌握各種相關信息;科室定時召開護理安全管理會,分析護理現狀及問題,不斷找出安全隱患。
2.2 護理風險的處理 提出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實施護理質量監控;護士長負責及時收集本科室現存的護理風險信息,羅列出護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及時上報,并采取相應對策。
2.3 護理風險管理效果評價 采用不定期的理論考試,對護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和行為進行考核;對患者進行滿意度問卷調查,了解患者的意見和感受。通過護理質量檢查等形式對護理風險管理效果進行評價。對檢查結果進行總結、分析,查找存在的問題,修整風險管理的方法和處理手段,使之更加完善。
3 明確護理風險管理職責,建立完善的護理風險管理組織體系
護理部→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及護理安全管理委員會→護理質控小組及安全管理小組→科室護理質控小組及安全管理小組。
4 加強護理風險的監控
建立多方位、多途徑、多視角的監控系統。護理部每月下科室督導護理規章制度和護理的重點環節、關鍵環節工作落實情況。按護理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逐層指導、監督、檢查崗位責任制的情況及護理質量檢查、業務查房、召開護理缺陷分析會等。責任逐層追究、任務逐層落實。對潛在的安全隱患,認真分析原因,綜合評價護理風險管理成效,完善相應的管理措施。
5 小結
護理風險管理機制是實現“以人為本”服務理念的最佳體現,護理風險管理是把發生護理不安全時的消極處理變為事件前的積極預防,達到護士與患者互利的效果。通過不斷識別護理工作中現存的和潛在的風險,健全護理風險管理機制,持續質量改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和能力在不斷增強。不僅降低了差錯、糾紛發生率,而且把相關人員、相關科室的差錯、事故、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明顯提高了安全系數。護理風險管理是一項長期的、持續的工作,需不斷培訓護士防范護理風險的意識和能力,不斷健全護理管理機制,有效地推進科學化、系統化、制度化的護理質量管理工作,真正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優質的護理。
參 考 文 獻
[1] 王淳德,鄭思炳.王渠江醫療風險管理淺析.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3,181(7):405406
[2] 蔡銅山,鐘德富,張海林,等.推行醫療風險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1,8(5):342343
[3] 李琳,王小萬.影響患者對醫療風險認知的因素.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2,12(1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