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云
摘要:與學生個別談話是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中普遍運用的一個重要方法,個別談話對于了解情況、處理問題、化解矛盾、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探討高校輔導員個別談話的藝術,對于更好地做好高校學生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輔導員;學生;個別談話;原則;技巧
中圖分類號:G45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7-0211-02
“輔導員、班主任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與引路人”。與學生個別談話是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日常管理工作中普遍運用的一個重要方法,個別談話對于了解情況、處理問題、化解矛盾、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探討高校輔導員與學生進行個別談話時應堅持的原則和運用的技巧,對于高校輔導員更好地做好學生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個別談話應堅持的原則
(一)保密原則
師生談話時,常常會涉及到學生學習、生活、感情、家庭、心理等各個方面的問題。對于學生個人或家庭的隱私問題,即便學生沒有特別要求,輔導員也一定要替學生保守秘密。學生信任老師,才會告訴老師自己的秘密,如果老師泄露了學生的秘密,不但會失去學生的信任,還有可能給學生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或者傷害,甚至釀成嚴重后果。
(二)平等原則
在中國傳統的思想里,有著“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觀念,這種觀念過分注重師生間在社會角色方面的差別,不重視老師與學生之間在法律和人格上的平等地位。有些輔導員老師受此觀念的影響,為樹立自己在學生面前的威信,增強自己語言的說服力,在與學生談話的時候,也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殊不知,輔導員這句話一出口,就等于把自己置于學生的對立面,給學生的感覺就是老師是高高在上的,對老師的話只有惟命是從,這樣,學生心里就會產生隔閡,進而不愿意與老師交流溝通。這種觀念不符合我們現代高等教育要求建立的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系,輔導員只有擺脫這種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時時刻刻在腦海里樹立平等意識,用平等地姿態和語氣與學生交流,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學生才也會“親其師,信其言”。
(三)尊重原則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生理、安全、相屬與愛、尊重和自我實現五個層次。他認為,這五種需要就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不斷上升。現今的大學生,普遍自我意識較強,自我表現評價較高,尊重和自我實現需要較強,他們時時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因此,輔導員在與學生進行個別談話時,一定要尊重學生。只有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維護學生的權益和人格,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輔導員是他值得信賴、容易親近的朋友,他才會尊重老師、信任老師,從而愿意敞開自己的心扉與老師進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溝通。
(四)理解原則
當代大學生接受的新鮮事物多,對自我和社會有自己獨立的見解,有理想、有激情,但是,敏感、心理不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弱,容易受他人和周圍環境變化的影響,說話做事易沖動,看問題做事情往往容易片面甚至走極端。作為高校輔導員,要有一顆寬容的心、求同存異的情懷,不要動不動就訓斥他們,一定要理解他們,在與他們進行交談的時候設身處地地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待分析問題,畢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
二、個別談話的技巧
(一)了解談話對象
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因此,同樣的說法和做法,對不同的對象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就要求輔導員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與學生進行個別談話前要充分了解被談話對象的特長、個性、愛好、家庭狀況、人際關系、平時表現情況,仔細分析被談話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當時的思想狀況等,采用靈活多變的談話方式。
(二)選擇談話時機
選擇好的談話時機很重要,因為時機選擇的好否將直接影響到談話的效果。當學生在生活上有困難時,及時與他們進行談話,可以了解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樹立生活的信心;當學生思想上有困惑時,及時與他們進行談話,幫助他們走出困擾;當學生犯了錯誤時,及時與他們談話,可以幫助他們找出錯誤所在,啟發他們積極改正錯誤;當學生取得成功時,及時與他們進行談話,可以增強他們取得更大成功的信心。
(三)尋找共同話題
俗話說“話不投機三句嫌多”,可見,共同語言在談話中有多么重要。輔導員在與學生交談時以師生感興趣的共同話題開始,容易與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共鳴,很快調動學生談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良好的談話氛圍,再在適當的時候逐步引入談話正題,自然能夠取得良好的談話效果。女同學普遍愛美,與女同學談話時,先稱贊她的衣服、鞋子、發型或者包包之類的很漂亮,對方聽了通常會很高興,就可以借此機會順勢談下去。男同學普遍對球類運動或者新聞之類的感興趣,以近期學校的球類比賽或新聞,國內、外的熱門球賽或重大的新聞事件作為開頭,就可以迅速打開談話局面。
(四)善于傾聽
一個語言有說服力的人,一個善于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必定也是一個好的聆聽者。師生間的談話應該是一個雙邊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輔導員不能唱“獨角戲”,要善于傾聽,善于觀察,善于分析。輔導員在傾聽的過程中,如果手里還在做其他事情,會讓學生覺得老師不重視自己,是在應付自己,并不是想真正聽自己訴說,可能就會不愿意談下去或用沉默來表達“無聲的抗議”。輔導員要停止手頭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認真、耐心、仔細地聽,并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一定回應,表示自己對學生所說的話感興趣,引導學生繼續談下去,但是,不要隨意干擾、打斷學生的談話或者是匆忙的下結論。輔導員在聽的過程中,思考學生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在聽了學生的傾訴后,結合學生表達的意思,真誠地提出自己的意見、看法,供學生思考和選擇。
(五)善于用委婉語言
古人曰:“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輔導員在與學生談話時,要多用委婉語言,用商量的口氣,千萬不要用否定或過激的語言。否定或過激的語言說出來很容易,只需要短短的幾秒鐘或者幾十秒鐘,可是,它卻很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損害學生的自信心,給學生的心理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影響學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話》中曾這樣寫道:“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
(六)善于用非語言藝術
非語言因素在個別談話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運用恰當與語言藝術相輔相成。輔導員在與學生進行個別談話時,要善于用非語言藝術,非語言因素是指面部表情、眼睛神情、肢體語言等。輔導員柔和的面部表情會讓學生覺得老師可敬可親,因此,信任老師;輔導員與學生保持良好的視線接觸,關切而溫和的目光會讓學生覺得老師關心、尊重自己,因而,愿意和老師交流;輔導員舉止得體、彬彬有禮、落落大方、態度和藹的坐姿會讓學生覺得老師為人真誠、平易近人、很重視和自己的這次談話,才會愿意向老師敞開心扉。
(七)善于運用幽默語言
師生間的談話中,輔導員如果善于運用幽默語言,就能夠讓自己的觀點、意見或者建議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曾經說:“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的品質。”恩格斯曾經說:“幽默是具有智慧、教養和道德上的優越的表現。”國外把“有幽默感”作為評價大學教師教學好壞的標準之一。可見,語言有幽默感是多么的重要。因此,輔導員要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多觀察,多思考,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增強自己語言的幽默感。
(八)適當運用“善意威脅法”
對于有些學生,在單純的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工作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輔導員可以適當運用“善意威脅法”來增強自己語言的說服力。但是,運用此法要注意掌握恰當的分寸。威脅程度過低,對方不害怕,就起不了作用;威脅程度過高,比如對于上課遲到的學生,告訴他經常遲到要被學校開除,那對方肯定不會相信的,這樣也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對于高校輔導員來說,高超的談話藝術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實踐中認真思考、善于總結,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談話水平,使個別談話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