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亮
摘 要:在分析創新與創業的異同點以及創業教育概念的基礎上,提出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意義,并指出輔導員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作用。
Abstract:In analyz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s well as the concep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ased on university students to carry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ointed out that college counselors at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關鍵詞:大學生 創業 教育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G40-0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069(2009)-06-0188-02
自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注重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就業能力、創業能力”以來,不少高校把創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織部分高度重視,創造條件滿足有創業愿望并具備一定創業能力的大學生對創業培訓的需要,鼓勵和幫助他們自主創業,提高創業成功率。
一、 創新與創業
“創新是民族發展的靈魂。”科學的本質就是創新,要不斷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歷史反復證明,推進科技發展,關鍵要敢于和善于創新。有沒有創新能力,能不能進行創新,是當今世界范圍內經濟和科技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歷史上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無一不是創新的結果。現在的大學生作為中國今后出原創性成果的中堅力量和希望所在,必須從現在開始嘗試著進行實際的科技創新實踐。大學校園濃厚的科創氛圍,大大有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創業有很多定義,創業是一種勞動方式,是一種無中生有的財富現象,是一種需要創業者組織、運用服務、技術、器物作業的思考、推理、判斷的行為。這是香港創業學院院長張世平的最新定義。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創業是一種創新的具體化運作模式,而創新并不一定都屬于創業范疇,因為每年高校許多科研成果都無法轉化成生產力。
但應該看到,創新和創業在大學生求學培養過程中也有許多相似的作用和目的:都是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它們對培養廣大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全面的創新能力、團隊合作和艱苦奮斗的精神、腳踏實地和鍥而不舍的作風都有著重大的意義。而整個科技創新及至創業的完整過程也將對于大學生科技創新點的探究把握能力、動手能力、組織能力、社會活動能力等的培養起到積極效果。
二、 創業教育的概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辦事處于1991年1月召開的“教育革新與發展服務計劃”(APEID)東京會議的報告指出:“創業教育,從廣義上來說是培養具有開創精神的個人,它對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樣重要,因為用人機構或個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外,正越來越重視受雇者的首創、冒險精神、創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正因為如此,廣義的創業教育“在于為學生靈活、持續、終身的學習打下基礎”,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創業教育是一個終身教育的過程。從早期的創業意識教育到后期的創業技能教育,以及創業者在創業實踐中得到的自我教育,創業教育都是一個持續的開放的過程。
2.創業教育的目標或目的多樣化。注重創業精神的創業教育是培養人具備執著、勇敢、自信等創業家品質,而這些品質對一個人的綜合發展有積極意義,并不一定要創業。而注重創業技能的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幫助失業者或熱衷創業的人能夠獲得謀生的手段或開拓自己的新事業。
3.創業教育是創新教育、素質教育的深化。創業教育著重培養的是受教育者與創業活動相關的各項素質,如冒險意識、市場嗅覺、抗壓能力等等,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是跟創業相關的,即與商業市場有很大的聯系。
4.創業教育尤其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實踐性很強。創業的本質就是創造,創新。是一項實踐性很強、需要多方資源的復雜社會活動。因此創業教育的理論來源于創業實踐并最終要回歸到實踐本身,教育對象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達到創業教育的教學目標。
具體到高等教育領域內,創業教育是在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創業素質的基本要求,其宗旨在于提高的大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增強大學生自我創業的意識,形成創業初步能力,掌握創業基本技能。我國高等院校的創業教育應當是一種根植于全日制本科教育的根本性教育體制,創業精神的教育包括綜合文化素質、專業知識和技能、品質、個性、才能、創造性等的培育和提升,創業能力教育包含市場知識、財務知識、管理知識等創業技能的學習與培訓。創業教育同素質教育所倡導的創新教育與創造教育是一體化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是創業能力的內在本質和支撐,而創業能力是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具體體現和實踐。
三、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意義
由上面也可以看出,引導大學生科技創新并不等于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社會要發展進步、國家要繁榮昌盛、人民要富裕幸福,創新勢在必行、創業蓄勢待發。作為社會人才培養的高地,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顯得尤其現實意義。
1、樹立與時俱進的大創業觀,改變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認識,全面提高全民創新意識。這是時代大潮對現在大學生提出的高要求、嚴標準。這也是大學生作為將來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必須承擔的社會賦予的歷史使命。
2、大學生自主創業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科技成果轉化,是對我國走創新型國家發展道路戰略選擇的促進。國家要走快速持續健康的發展道路,必須有產業結構升級和科技成果轉化強有力的支持。
3、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夠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有利于緩解國家的就業壓力。使大學生對未來的選擇更加多元化。這對學生個性的完善、能力的培養、素質的鍛煉都有更好的助推作用。
4、創業教育有利于促進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改變以前以“灌輸式教育”為主的“學分式”受教育的方式,挖掘學生更大的潛質,提供一個發現、發展、完善自己的一個平臺。
5、自主創業能讓大學生自我潛能最大程度釋放,更能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大化。一方面創業使學生自我價值得到實現;另一方面也使學生的社會價值得到實產業結構升級和科技成果轉化現。從而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所學結合起來,有力推動了學風的建設。
四、輔導員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作用
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離不開對他們的學習、生活以及家庭背景、心理承受力等情況的了解和掌握,而這些信息對于做學生工作的高校輔導員來說比較容易獲得,因此輔導員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應當發揮積極且重要的作用。
1、引導創業意識。通過接觸了解學生,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承擔風險的心理素質、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家庭背景的支持力度等進行綜合考察,對有創業意向和意識的同學進行可行性引導,這也有利于學生職業規劃的形成。
2、激發創業潛能。有了創業意識,積極引導學生結合創業所需知識,進行學習鉆研,進行知識儲備,并在學習過程中善于思考、勤于動手,對項目可行性進行深入考證、對市場進行前景預測、對資金來源進行周密安排、對團隊搭配進行合理分工,這也鍛煉一個人的綜合素質。
3、培育創業人才。一個善于創業的或者創業成功的人應該具備學習的心態、歸零的心態、積極的心態、付出、堅持、合作、謙虛和感恩等素質,而這些品質在大學環境下是受教育的最好成果,作為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輔導員要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和教育,在心態上、學業上進行監督、督促和幫助,為其日后成長為有創業能力的人才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婉萍.大學生創業教育及保障體系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6.4
[2]曲殿彬.高等學校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施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07.5
[3]吳重涵,趙觀石.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六大認識誤區一兼談高校創業教育的對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6.2
[4]崔萬珍.大學生創業支持系統的構建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8
[5]羅堯成,劉彬.上海市大學生創業調查分析與對策建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5
[6]李杰.構建新時期大學生創業教育服務體系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6
[7]李時椿.美國的創業投資、厲程、機制與啟示[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