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加力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大幅提高和印度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國際社會關于中印的議論日益增多。應該說,這種討論積極意義很大,可以使國人對后來者追趕的腳步保持清醒。不過,也有一些西方學者在有意無意地在挑撥和離間中印關系。近來最為典型的是,有人認為中印存在嚴重競爭,而競爭的結果是這兩個亞洲鄰國將陷入激烈對抗。
筆者認為,作為正在崛起的大國,總體上來說,中印雙方在政治上合作高于排斥,經濟上互補大于競爭,對國際格局看法的相似性多于相悖性,文化上的關聯性重于沖突性,不會陷入西方人士所樂見的“激烈對抗”。
進入新世紀后,中印開始建設“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zhàn)略伙伴”,確立 “解決邊界問題的政治指導原則”。同時,兩國高層互訪頻繁,在國際場合的首腦會面已經成為媒體報道的熱門。不久前,雙方還同意建立領導人之間的“熱線”。兩國國防部長也進行了多輪互訪,軍隊則進行過幾次海上聯合搜救演習和反恐演練,其他級別軍事官員的交流接觸已經機制化。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邊界實際控制線地區(qū)一直保持著和平與安寧。可見,中印在政治軍事領域的合作,無疑是對一些別有用心者編造的謬論最好的駁斥。
值得關注的是,中印之間經濟貿易往來與合作正在出現令人振奮的局面。中國已成為印度第一大貿易伙伴,而印度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也在不斷上升。雙方貿易增長勢頭強勁,2008年中印貿易已經達到518億美元,同比增長34%以上。據印度工商聯合會的估計,兩國貿易增長潛力仍很大,預計過不了幾年即可超過千億美元。雙方在文化層面上的交流也在不斷深化,中國的電影、武術、飲食受到廣大印度民眾的歡迎。印度的電影、文學、瑜伽、音樂在中國也受到喜愛,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對印度充滿向往,而每年也有數十萬計的印度人把中國作為旅游目的地。
作為新興市場國家的代表,中印兩國對世界多極化的看法基本一致,都不愿意看到超級大國獨攬世界的格局,都大力主張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在國際外交舞臺上有廣泛合作的可能。事實上,中印在金融危機、世界貿易、氣候變化等當前重大問題上是能夠擁有共識,協調立場的 。另外,在中印俄三角合作中相互理解、在 “金磚四國”機制中相互支持,以及在八國集團與發(fā)展中國家對話機制中相互體諒,足以說明中印之間在國際場合的合作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
不可否認,中印兩個大國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一些摩擦,還存在懸而未決的邊界爭端。不過,整體來看,中印兩國之間的合作占據主導地位,絕非西方人士所認為的“激烈對抗”,這一點已經越來越成為兩國戰(zhàn)略界的共識。在印度,很多有識之士都在力主加強中印關系。印度財長奇丹巴拉姆曾說過,“印中兩國之間不是競爭關系,而是要互相學習”;而印度商工部長卡邁勒·納特則表示,“國際上有一種說法,叫做印度對中國,而我更喜歡說印度和中國”。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和則兩利,斗則兩傷。不管西方社會如何宣傳和誤導,雙方都應該登高望遠,增信釋疑,為建立真正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作出應有的努力,警惕某些勢力的離間之計。我們相信, “東方巨龍”中國和 “南亞大象”印度的互信合作必將創(chuàng)造出共同繁榮的景象,為兩國24億人民帶來巨大的福祉,“龍象共舞,雙贏可期”。▲(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
環(huán)球時報2009-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