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林 陳志偉
[摘要]有線電視以其便于傳輸、損耗小、質量好、容量大、可雙向傳送等顯著特點,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但縣級有線電視網絡在建造初期由于資金,技術和初級階段用戶的需求影響,所建的網絡急需進行雙向改造,對縣級有線電視網絡雙向網改造作的必然性和技術作理性的探討。
[關鍵詞]有線電視網絡改造新技術
中圖分類號:TN9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110036-01
1990年11月我國頒布了“有線電視管理暫行辦法”,預示著中國有線電視走向進入了高速、規范、法制的管理軌道,可以講,自90代初至今,中國有線電視無論是用戶規模,網絡技術以及網上多功能業務開發的水平都已在世界有線電視業界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由于資金、政策、網絡規模等原因,有線電視網絡雙向化建設與改造工作進展很慢,目前,大部分有線電視網絡特別是縣域有線電視網絡仍然是單向網絡。如何改造升級,是這兩年全國有線電視業同仁最為關心的。
一、正視歷史,結合現況,歷數我國有線電視的發展史
1974年,北京飯店樓頂上安裝了中國第一個共用天線電視系統,這是一個里程碑式、跨時代的標志,正式催生了中國的有線電視;1974年至1983年,出現了共用天線,這一階段可視為有線電視的初級階段即共用天線階段;這一階段的技術特點是全頻道隔頻傳輸,一個共用天線系統可以傳輸五六套電視節目。1983年至1990年,北京燕山石化建設1了萬戶的有線電視網絡,1985年沙市建成有線電視網,標志著有線電視跨出共用天線階段。這一階段發展的技術特點是以電纜方式建企業或城域網絡、鄰頻傳輸,傳輸的節目套數在十套左右。有的地方開始用光纜作為遠程傳輸;1990年11月頒布“有線電視管理暫行辦法”標志著中國有線電視朝著大容量、數字化、雙向功能、區域聯網等方向發展。
便于傳輸、損耗小、質量好、容量大、可雙向傳送是有線電視顯著特點,廣大用戶也迅速喜歡上這一媒介,這就決定著有線電視必將得到迅猛發展。神州大地幾乎每個城鎮都安裝了有線電視網絡,截止2006年底,全國有線終端數已近17800多萬個(含賓館及商用樓),其中縣級有線電視用戶占了半壁江山。縣級有線電視是從最早的共用無線電視系統發展而來的。從開始時230MHz隔頻傳送,300MHz、450MHz、550MHz鄰頻傳送已發展到750MHz鄰頻傳送體系;干線網從電纜為主向光纜為主發展,網絡結構普遍向HFC轉變。在相當經濟文化發達市(縣),遵循著技術發展大勢,抓住發展機遇,開展了有線電視網絡雙向化改造,有些地方甚至已經取得明顯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二、因地制宜,面向未來,勾畫縣域雙向網絡改造的必然性
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有線電視網絡技術也飛速進步,直播衛星、Iptv等新技術使用越來越廣,使有線電視網絡從組網技術到網絡功能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有線電視網的增值業務日益增長,特別是近年來用戶消費能力和欣賞能力已極大提高,對有線電視新需求的已經萌發,這也為有線電視雙向網的改造提供了良好的社會需求氛圍。目前,雙向網改就是利用現已存在的Hfc網絡資源,有效擴大光纖傳輸覆蓋范圍,向寬帶、雙向、大容量、多功能、多業務方向發展,實現全網雙向接入,大力開展數字電視基本業務、付費電視業務、Vod點播、寬帶接入、互動游戲、網上教育、信息服務等多種增值業務。而我國的縣級有線電視網絡在初期建造時由于資金、技術和初級階段用戶的需求影響,所建的網絡存在著許多先天不足,隨著網絡的擴大,頻道的增加,失真、載噪比及故障率等問題越來越嚴重,數字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進步,使得有線電視與通信、語音、圖像、數據之間的界限模糊,正互為融合,相互滲透,有線電視正由單向廣播式傳輸,向雙向交互式傳輸過渡,各地有線電視綜合業務網的建設正在有計劃地進行。因此,縣域有線電視網絡根據形勢發展需要,適時地對已建網絡進行雙向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三、立足實用,優化改造,綜述有線電視雙向化改造技術
縣域有線電視網絡雙向化建設和改造工程量大、投資多、技術復雜,雙向改造技術也名目繁多,在國際比較主流、比較成熟分別為:
1.CableModem技術系目前有線電視分配接入網雙向化改造應用較多的技術之一。在上海、深圳等城市采用CableModem提供互聯網寬帶接入服務。到目前為止,CableModem仍然是一項很好的技術。CableModem技術利用原有HFC網絡,同軸電纜入戶,不需要重新鋪線,改造工程量小,用戶設備CM容易安裝,適用逐漸開展業務、發展用戶,而且前期投入少。但CableModem技術也有其顯著的不足之處,由于CMTS的帶寬限制,可承載業務有限,無法滿足大帶寬業務的需求。另外,噪聲匯聚效應影響系統的帶寬和性能,對同軸纜及接頭質量要求較高,對施工工藝質量要求高,會大幅度增加質量不好的有線電視網絡的雙向化改造成本。
2.LAN技術在有線電視網絡雙向化改造中已有應用,最初是采用FTTC/FTTB+LAN的方式。隨著無源光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EPON+LAN成為一種優選方案。從理論上講,EPON+LAN是性能價格最高的方案。已經鋪設好5類線或可以鋪設5類線的建筑,應該采用EPON+LAN方案。LAN重新需要鋪設線路,其應用受到很大的外部環境限制,在大多數應用條件下,EPON+LAN方案是需要解決入戶線路問題。EPON的ONU通常安裝在樓道內,因此只要找到一種樓道內用戶線路的雙向接入改造技術,就可以大規模使用EPON+LAN模式。
3.光網傳輸技術,通常分為有源光網絡(AON)和無源光網絡(PON)兩大類。有源光網絡具備傳輸距離長、需供電、需維護等特點,有源光網絡一般是基于點到點的網絡拓撲結構,如HFC光網、LAN光網等部分,有源光網絡主要應用于干線傳輸網絡和城域網。無源光網絡一般是基于點對多點的傳輸方式,多采用樹型或星型(多級星型)的拓撲結構,是多用戶共享系統。無源光網絡具備拓撲結構簡單、設備成本低、消除了局端與用戶端之間的有源設備等特點。由于PON技術的網絡拓撲與有線電視網絡的拓撲結構相類似,無源光網絡技術成為一種在廣電網上應用的新技術。雖然,有線電視網絡雙向化改造的用戶接入技術種類較多,但基本上可分為HFC網絡用戶接入技術、基于以太網協議的用戶接入技術、其它用戶接入技術等幾類。這幾類用戶接入技術的共性為:廣播電視業務可以通過同軸電纜傳輸,雙向數據業務可以使用IP協議實現,均支持電視廣播、寬帶互聯網接入、語音服務、視頻點播、網絡游戲等業務。面對上述技術,縣域有線電視運營商應積極尋找一種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有線電視網絡雙向化改造技術,共同促進雙向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較好實現有線電視網絡增值,實現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劉金華、汪彥龍,思科寬帶接入系統中CM無法上線故障診斷,中國有線電視,2006.2.
[2]廣電總局科技司,有線電視網雙向化改造指導意見,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