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高職高專非測量專業的測量教學在諸多方面存在著弊端,亟待改革。從現有教材的內容上,不能滿足人才培養對工程測量提出的知識要求和技能要求,不能反映測繪新技術新設備的發展狀況。在教學方式方法上,要利用計算機技術輔助測量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測量改革教學
中圖分類號:G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110150-01
測量學是一門具有悠久歷史和嚴密科學體系的經典學科,又是一門為現代科技更新的新興學科。測量學是諸多學科和各工程建設不可缺少的一門知識,各專業對測量學要求不完全一樣,致使測量學教學內容難以統一。另一方面,測繪新理論、新技術不斷涌現,即將取代傳統的理論和方法。面對飛速發展的測繪學科,面對21世紀人才知識結構的新要求,面對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面對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非測量專業的測量教學同樣面臨著重大的選擇和挑戰。測量學如何面對各專業的調整進行改革,是測繪界、教育界每一個人應該關注的問題。本文試對測量課程教學改革進行探研。
一、改革課程名稱
測量學是測量學科的總稱,包括大地測量、普通測量、攝影測量、工程測量、海洋測量等分支。現在非測繪專業采用的好多教材叫測量學或工程測量。而所開測量學課程的實際內容并非如此,實為普通測量的基本內容和部分工程測量的內容,名稱與內容不符。因此,要對課程名稱進行改革,使課程的名稱與開課專業的內容相符合,如建筑工程測量、水利水電工程測量等。按照開課專業的實際需要制定教學目標和教材體系,更好的完成課程的歷史使命。
二、改革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應該適應社會對非測量專業高職高專人才能力要求的需要,對于水利、建筑、道路、橋梁、港口碼頭等行業的高職高專的學生,學習測量的目的是能靈活運用測量知識為本專業工作服務,即要具有正確和熟練使用測量儀器的能力,具有內業計算和地形圖測繪的能力,具有正確運用地形圖和有關測量資料的能力,具有工程施工放樣的能力。為了滿足社會對高職高專人才的要求,對現行教材中的內容應進行改革。
(一)刪減部分內容
1.儀器及儀器操作部分。在現行的教材中有關儀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操作要求的文字及插圖所占篇幅較大,其中有些內容可以刪除,如望遠鏡的成像原理及光學讀數的棱鏡系統部分可以刪除,學會讀數方法就行了。在經緯儀的光學對中操作中,把垂球對中作為光學對中的輔助操作是沒有必要的,可以將工程中的快捷的方法編入。對于儀器的檢驗校正部分,要以檢驗為主,根據《測繪法》中規定要求,可以減少校正內容的講解。在距離測量與直線定向的章節中,建議縮減鋼尺量距內容的篇幅,以激光測距儀、全站儀的使用方法為主介紹量距工作。
2.誤差理論部分。對于非測量專業的高職高專學生來說,注重的是在測量理論和技術標準指導下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國家測繪主管部門已經制訂了測量規范,明確規定了操作規程和技術標準(即限差要求),在工作中嚴格按照測量規范進行作業即可。因此,可以將此部分刪除。對誤差的概念、產生原因及消減方法在儀器的使用操作中講解更好。
3.計算理論部分。在控制測量部分有些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煩瑣,作為高職高專的學生應該以理論使用為目的。如小三角內業計算中的基線閉合差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可以刪除,測角交會定點中的前方交會公式推導過程也可以刪除,改成以文字說明計算的基本思路(步驟),直接給出計算公式,說明公式中各符號代表的意義,達到學生會使用公式的目的即可。
(二)增加新內容
1.儀器方面。增加測距儀、全站儀、電子水準儀、電子經緯儀、GPS接收機等儀器的原理和使用操作方法。電子測量儀器已廣泛應用于工程建設中,因此,在儀器方面要以電子測量儀器部分作為主要內容。考慮到一些基層單位儀器設備落后的情況,將光學儀器部分列為輔助內容。
2.新技術新儀器設備的應用方面。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工程建筑的速度和精度在提高,而且高技術的含量在增加,施工測量中使用的測量儀器大都是高精度的電子測量儀器,測量的方法也在不斷創新。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就要不斷收集新技術新方法,把它納入到教材中,因此需要增加測距儀、全站儀、GPS在控制測量、碎部測量(地形圖測繪)和施工測量中的應用內容。把最先進的測量知識傳授給學生,通過他們來帶動測繪高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三、改革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手段的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各行各業都在利用計算機技術為本部門服務,學校也不例外。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單純用語言描述而不能讓學生很好理解的內容,如測量儀器的基本構造、使用操作方法、施工放樣等,若將其拍成錄像并配以一定的音樂,或制成多媒體課件,學生有興趣,而且直觀、易懂,效果特別好。尤其是建筑物的施工放樣測量,有的學生從來沒有見過老師講的建筑物是什么樣(像平原地區的學生,沒有見過水庫的大壩是什么樣子),講解其放樣過程和放樣方法,也幾乎是“對牛彈琴”,若將建筑物放樣測量的整個過程拍成錄像加進多媒體課件中,效果可想而知。多媒體教學和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其跨度大、處理難點費力少,傳授的信息多,節省學時,能夠優化教學過程,收效大。
四、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
測量課實踐教學環節是綜合運用測量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來解決工程建設中的具體問題,除了培養學生熟練掌握有關測量儀器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除課堂安排的實驗外,一般在理論課程結束后安排2~3周的測量實習。按照大綱的要求,確定適度的實習任務。經過多年的實踐,在3周實習時間內,安排了測繪200M×200M的1:500(或400M×400M的1:1000)地形圖一幅,500M長的線路縱橫斷面圖測繪,圓曲線的測設(建筑工程專業安排房屋放線)。實習中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在指導老師的統領下,實行組長監督責任制,在保證精度的前提下,要求每位同學按計劃完成實習任務書中規定的各項內容。這樣做可以培養學生嚴格執行《測量規范》的自覺性和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為將來走向社會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學校每年舉辦一次測量技術大比武活動,內容包括經緯儀測量水平角、水準測量、高程放樣、全站儀測設點位等,活動評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若干名。同時測量教學還與學生考證相結合,學校每年兩次組織學生參加省勞動廳技能鑒定中心舉辦的工程測量工中高級資格證書考試工作。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學生學習測量課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簡介:
魏桂良(1959-),男,山東曲阜市人,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副教授,多年從事測量課的教學、研究及應用工作,主要研究方向:高職高專工程測量課教學方法及在工程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