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率相對較高的情況下,卻隱藏著就業質量相對較低的隱患。提高就業質量,是高職院校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家長、社會的需要。因此,闡述高職畢業學生就業質量的概念及其內容,對影響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提高的原因進行多方面的分析,提出提高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幾點新探索。
[關鍵詞]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探索
中圖分類號:G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110156-02
當前,在就業相對嚴峻的形勢下,高職畢業生就業率仍然維持在較高水平。但是,高職畢業生高就業率背后卻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隱患,即就業質量相對較低。這種狀況既影響高職畢業生的生活和工作,也影響企業人員的穩定和技術改造工作,高職畢業生的社會聲譽也會下降,最終會影響高職院校的生存和發展。因此,探討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對影響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因素進行分析,探索如何提高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概念及內容
(一)就業質量概念
就業是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相結合,從事社會勞動并獲得報酬或經營收入的經濟活動。高職生就業質量指的是高職院校畢業學生就業的優劣程度。即在就業過程中,高職畢業生與生產資料結合并獲得報酬或收入情況的優劣程度。
(二)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內容
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薪酬。這是衡量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最直接的指標,也是最核心的指標,就業質量的核心問題就是勞動者的收入水平。二是工作時間。指勞動者根據國家法律的規定,在一個晝夜或一周之內從事本職工作的時間。按正常的工作時間上下班是得到良好休息的保證。三是工作環境。包括工作的物理環境和人文環境。物理環境表現為工作是在干凈、明亮、寬敞、安靜、舒適和安全的環境下,還是在陰暗、潮濕、窄小、通風條件差、空氣污濁、喧鬧、危險的環境下:而人文環境則表現為工作所在地同事之間關系是否和諧、是互相幫助、團結友愛,還是爾虞我詐。當然,工作環境很少完全表現為優越的一面或惡劣的一面,一般都是兩者綜合的產物。四是工作穩定性。用人單位與高職畢業生是否簽訂了勞動合同,如果簽訂了勞動合同,是長期合同還是短期合同,高職畢業生的工作連續性是否能夠得到保證,這些都是工作穩定性的表現。保持工作穩定性是勞動者的基本需求之一,喪失工作意味著收入中止。五是專業對口度。指高職畢業生從事其所學專業或相近專業的工作。還是從事完全不相干專業的或不需要專業技能的工作。如果專業對口度低則表示高職畢業生進入陌生專業領域或進入低層次領域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是對高職畢業生人力資源的閑置。特別是進入低層次領域的高職畢業生,由于專業知識、技能、人力資本的閑置并且得不到有效補充.導致他們很難再進入高層次就業領域。因此,專業對口度也是就業質量的內容之一。
二、影響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提高的原因分析
當前,影響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歸納起來,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經濟發展因素
就業與社會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當前影響畢業生就業質量提高的主要的社會經濟因素莫過于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據有關資料顯示,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美日歐等主要發達經濟體均陷入衰退,失業率大幅攀升。
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沖擊下,中國也難以獨善其身。一方面,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經濟增速減緩,企業的用工需求出現下滑,現有的崗位流失嚴重。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也隨之而更加嚴峻。
(二)學校層面的因素
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高職院校只有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市場適銷對路的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才能確保畢業生就業率及就業質量的提高。但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和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中,卻存在諸多問題。
1.專業設置與課程結構的不合理
要提升學生的就業質量,高職院校就要注意根據市場的需求主動調整專業設置,改善課程結構,提高教學水平,適應社會的需求,保證畢業生就業后能“學以致用”,并有良好的自我發展能力。專業是學校與社會聯系的橋梁,專業設置符合市場需求,是畢業生充分就業的前提。但是,一些高職院校沒有與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沒有建立完善的人才市場調研機制,對崗位(群)的職業能力要求進行分析,作為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依據。這樣勢必會造成專業設置的盲目和專業結構的不合理、不科學,也就為學生的就業埋下隱患。
課程作為實現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高職院校應以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綜合能力培養為導向,構建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堅持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更新課程的教學內容。基礎理論課程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程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課程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相互溝通與銜接,實現課程的綜合化。但是,有些高職院校部分專業課程設置針對性不強,課程設置混亂,教材使用陳舊,課程設置理論知識偏重,實踐課程缺乏等等,這些同樣影響學生技能的掌握和就業競爭力的提升。
2.實習基地建設欠缺
很多高職院校缺少校外實習基地。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在校學生人數的急劇增加,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嚴重滯后,導致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都未能按質按量地完成,一些教學、生產實習變成了觀摩實習,不能進行實際操作,實習時間也大打折扣。校內實訓場所也難以滿足不斷壯大的學生的需求,且建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些影響了高職學生職業技能的鍛煉和提高。
3.全程的就業指導水平有待提高
積極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對于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質量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全程就業指導就是對學生從入學一年級開始至畢業的整個過程中,通過各種形式的就業教育,為學生就業服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了解就業政策,掌握擇業技巧,培養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提升其就業質量。近年來,雖然教育部門也逐步重視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就業指導工作,要求對在校學生進行全面的就業指導。很多高職院校也開設了就業指導、生涯規劃和創業課程,開展了就業咨詢、就業指導等工作。但是,在就業指導過程中,很多高職院校就業師資隊伍力量不足,主要表現在很多教師比較年輕,職稱水平不高,更重要的是缺乏就業、創業的實際經驗,很多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的工作經歷,在創業指導方面,更是沒有創業經歷,有些教師就是照本宣科,就業指導工作很難有針對性。
(三)學生個人的原因
首先,有些畢業生缺乏良好的就業觀念,固守舊的擇業觀念。如有的大學生找份工作只是為了面子。其次,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過高,很多畢業生都是懷著不切實際的“夢想”去找工作,忽略了現實的殘酷性。第三,不少大學生雖然是懷著正確的就業心態,從薪水、福利、企業文化、個人能力、愛好等各方面都考慮得很周密,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對自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并且未考慮到就業單位及其職位是否有利于自身的職業生涯發展,這也是影響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原因。
三、提高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探索
根據影響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提高的原因分析,在當前黨中央、國務院保民生、保穩定、保就業的形勢下,筆者以為,要努力提高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質量,高校必須負起使命,從自身出發,不斷探索新的辦學形式,努力適應市場需求,確保高職院校畢業生順利就業,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一)不斷探索校際合作的新形式
校際合作主要是為了實現資源共享,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通過校際合作辦學,從而實現學校、學生、社會和家長的多贏。筆者認為,校際合作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形式:一是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合作辦學。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合作辦學,既可以充分利用本科院校成熟的師資條件、課程體系等軟件環境和完善的辦學硬件設施,還能結合高職院校本身的特點,加強學生的技能訓練。這樣,學生可以享受到教學質量、實習實訓和就業指導等方面的實惠。在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的合作辦學是資源共享,節約辦學經費,提升辦學檔次,進而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和就業競爭力的有效辦法。二是高職院校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聯合辦學。也就是與企業委托培訓性質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合作辦學。當前,很多企業為了解決自身所需的某方面專門人才的問題,往往委托某一培訓機構或成立專門的技能培訓機構培訓員工。企業員工正式上崗前,必須到培訓機構接受較長一段時間的專業訓練,學員考核合格后,可以正式受聘于合作企業,到合作企業正式上崗。這樣,企業既能解決校企專業差異,按需培訓員工,又能在培訓過程中進行全面的就業指導和加深對人才的了解。通過在培訓機構培訓后在企業上崗的畢業生待遇往往較高,工作環境較好,工作的穩定性也較高。但是,高職院校與此類機構的合作,必須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所修學分的完成,確保順利畢業。同時,學生參加培訓,還應該是自愿參加的原則。三是高職院校與國外大學合作辦學。高職院??梢越梃b一些國外大學比較成功的辦學經驗和學生的培養形式,加強師資培訓,互派學生留學,教師互相支持等方面的合作,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能力,從而增加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四是高職院校之間的合作。打破競爭的隔閡,高職院校之間加強相互間的合作,充分利用教育資源,進行優勢互補,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促進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提高。
(二)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高校與企業的合作,是確保高校畢業生就業和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的重要途徑。因為,高職院校培養的畢業生要到企業當中去進行實習,并且畢業生最終也是被輸送到一線企業當中去就業。因此,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的好壞,對畢業生的就業及就業質量的提高都會產生重要影響。一要加強校企合作,推進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減少畢業學生實習的盲目性,避免應付式實習,讓學生到合作企業相應的崗位上進行實戰演練,真正提高他們的技能,從而提高就業競爭力。二要加強校企合作,加快企業人才的訂單式培養力度。訂單式培養的方式是合作雙贏的形式,企業能夠從學校找到自身所需的人才,學校也可以順利將畢業生推向就業崗位,從而形成良性的循環。三要加強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資源,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校企合作除了可以進行實習實訓和企業人才的訂單式培養之外,還可以加強校企間其他合作,如企業可以派人員到學校學習和培訓,利用學校和學生開展活動進行企業宣傳等,學??梢耘山處煹狡髽I進行掛職鍛煉,增加企業工作經驗。還可以邀請企業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人員或專家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或者定期到學校開設講座,指導學生實習,進行就業指導等等。總之,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對于提高畢業生的職業技能鍛煉,增加工作經驗,增進學生的就業意識,促進畢業生的順利就業進而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將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真正以就業為導向,為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提供完善服務
高職院校各項工作應該真正做到以就業為導向,以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為重點,圍繞育人中心任務,靈活辦學形式,為學生就業質量的提高提供完善的服務。一是設置靈活的課程體系。在三年的學制中,可以采取“2+1”、“2+0.5+0.5”或其他學制形式,只要能夠保證學生修學分、學技能、找工作的學制形式,都可以根據專業特點和學校實際情況靈活采用。在課程體系上,基礎課程、專業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要靈活設置,并且要側重和突出實訓課程的教學。二是提供高質量的全程的就業指導。建立和健全就業指導課程的課程教學,充實就業指導課程的師資隊伍,加大年輕教師的培養力度,充實師資力量。繼續加強就業工作人員的培訓和指導工作,特別是加強對輔導員隊伍的就業培訓工作,增強他們為學生就業工作答疑解惑的水平和質量。三是暢通企業聯系渠道,確保就業信息的有效和暢通,及時能夠為畢業生提供有效的畢業信息,從而使學生順利就業,高質量就業。
參考文獻:
[1]陳瑞,高職應屆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1).
[2]郭琳琳,大學生職業規劃在學校的系統實踐[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O).
[3]陳維厚,法科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與實踐研究——提高就業質量的視角[J].北京教育(成功就業版),2007(8).
[4]侯志瑾等譯、姚裕群,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周少斌,影響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因素分析,職業教育研究,2008(03).
作者簡介:
莫振達(1980-),廣西貴港人,助教,現任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黨支部副書記,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