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手段的不斷發展和教學體制的改革,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實現教學內容的信息化已經成為教育戰線大勢所趨的主流。而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專業課教學的研究是現代職業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的方向,也是職業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因此,就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專業課發動機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職業教育專業課發動機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110175-01
一、應用的必要性
職業教育專業課教學注重“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的傳授,為學生掌握最新知識和增強最先進的技能奠定了基礎。職業教育專業課具有操作性強、實踐性強等特性,許多知識技能需要為學生提供感性認識,創造實踐的環境才能掌握。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制約,不可能把所有的實物都搬到課堂去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需要信息技術的輔助。
以發動機教學為例:
1.發動機的結構是非常復雜的,不僅僅包括了可以看見的配氣機構、曲柄連桿機構,還有看不見的油路、氣路系統。如果只是簡單的認識零部件,讓同學們去車間實習就可以了。可是,職教培養的是操作性的人才,走出校門就可以上崗的。讓同學們了解、掌握工作原理,只憑老師的講解是不行的。如果借助教學光盤,可以讓同學們形象的看到發動機各個部分的結構和相互運動關系,用教師幾節課都講不明白的東西,可能用幾十分鐘甚至是十幾分鐘就能懂了。
2.發動機的發展很快,作為學校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去采購最新的設備。為了讓同學們了解最先進的知識,只有通過網絡來實現。汽車的種類各式各樣,結構也是彼此不相同的。作為老師不可能把所有類型的發動機給同學們講解,在學校里,也沒有那么長的時間去學習。只有通過網絡信息和各種形式的教學光盤讓同學們了解結構,分析原理,盡可能的掌握較多、較先進的知識。
二、應用的條件
(一)硬件部分。有人認為,采用信息技術教學,學校需要的投資很大。實際上,現在大多數學校在每一個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任何一個教師,任何一門課程都可以采用它來上課。以發動機為例,講解汽車發動機配氣機構的工作原理時,凸輪軸、曲軸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只通過教師說是理解不了的。可是通過教學光盤,各個部分的運動非常清楚,同學們甚至不用老師講,都能看明白。所以說,信息技術教育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就我校來說,每個教室都安裝上了多媒體,對于汽車修理專業,還專門安裝了一個景格汽車防真教學教室,購買了正版的軟件,我們組的教師針對該軟件經過了專門的培訓,都已經掌握基本知識,可以熟練操作。
(二)軟件部分。職業教育工作者應加強自身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和信息技術中的電教技能,這是教師的一項教學基本功,教師要想在課堂教學中正確選擇、恰當組合、熟練運用各種電教媒體為課堂教學服務,就必須加強自身電教知識的學習,盡量避免電化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如:重信息傳遞的量,輕信息的篩選;重信息的多維化,輕信息的指向性;重形象思維的培養,輕思維規律的總結等。在這一點上,我校發展的很好,派本校教師去市里學習,分幾批接受培訓;然后在學校內部集體培訓,讓每一個教師都掌握信息技術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只要具備了硬件設備和軟件條件,我們就可以熟練運用信息技術來教學了。
三、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結合
在綜合運用和有選擇的使用各種教學媒體的方法中,不能追求技術越新、種類越多越好,而應善于綜合運用教學媒體,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功能,實現優勢互補。現代教學媒體只能是教師進行教學的輔助手段和促進學生學習的先進工具,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師上課。任何一種教學媒體的存在,既有它的長處,又有其局限性。現代教學媒體具有方便、快捷、形象、直觀、豐富、多樣等特點,但缺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缺乏情感交流。其優點有時還會是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如豐富多樣性,可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我們要將傳統的、常規教學媒體與計算機這個中心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揚長避短、互相促進的目的。
信息技術與專業課教學的結合,應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和教學過程的最優化組合,啟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的積極性。有步驟地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獲取知識,掌握技能,達到知識和能力的同步提高。下面以發動機潤滑系為例,來介紹結合過程。
1.根據潤滑系作用,提出問題。用什么潤滑,潤化系中需要什么部件。同學們都會想到有油、泵、過濾器等等元件。
然后提出,如何用這些部件組成一個完整的潤滑系統。同學們討論誰在前,誰在后,爭論不休。在爭論過程中,同學們學會了思考。這時,通過教學光盤和虛擬潤滑系的油路,同學們很容易的掌握了油路的原理。
2.接著提出,在潤滑系中有三個閥,各個閥起什么作用,各個閥的壓力大小順序是什么。同學們這時對部件的結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帶著他們到車間去拆裝各部件,了解結構。再通過虛擬系統,進一步了解潤滑系統,各個閥是怎樣工作的。對于潤滑系的原理和結構都有了整體的認識。
3.最后,給同學們提出問題,自己通過網絡來解決。我們只學了一種類型的發動機,可是走出校園后,需要面對的是各式各樣的發動機,我們如何避免畢業后出現措手不及的情況,同學們課下自己去查資料,并且寫出一分報告。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同學們反映良好。
參考文獻:
[1]何克抗,現代教育技術.
[2]陳晨、艾建軍,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
[3]戴士弘,模擬電子技術實驗與習題.
作者簡介:
張慧茹(1974-),女,漢族,河北人,學士學位,中教一級,主要研究方向;汽車修理,發動機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