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平
[摘要]為適應網絡環境下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改革的方向與進程,著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有效落實教學過程,增強學生對學習過程的指導和監督,科學測評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成果,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較強動手能力的電算化會計應用型人才,通過多年教學探索和實踐,淺談中職會計電算化實訓課程改革思路。
[關鍵詞]多媒體網絡教學理實一體化案例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110177-01
會計電算化實訓課程實踐性強,要求學生在會計電算化基礎理論學習的基礎上能操作一種實用會計軟件處理會計業務,增強學生運用會計軟件處理經濟業務的意識;能維護一些系統常見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能借助相應軟件平臺運用一些信息化工具,準確及時提供各類相關信息,參與部分企業管理。如何通過課改更好地培養和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就成為會計電算化實訓課程改革的重要課題。筆者通過多年探索和實踐,結合課程改革的目標,突出電算化會計實訓課程的特點,將課改的基本思路總結如下:
一、應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改革課程教學手段
多媒體網絡教學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本著實用、好用、夠用的原則,結合課程特點,我們將目標定位在選用金蝶K/3作為教學軟件,通過網絡傳輸、大屏幕投影對學生實施演示教學,借助校園網和課程網絡課件幫助學生自學。實踐證明,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具有極強的在線教學能力和很好的實時示教效果。系統強有力的屏幕及語音廣播示范教學功能、遠程監控功能、教師機和學生機的交互功能、網絡信息交流和共享等功能,使教學過程變得輕松而生動。多媒體網絡教學運用不僅解決了原先單機版軟件教學所存在的問題,而且使學生在課程內容學習方面掌握學習主動權,學生的操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均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的建立,實現了我校會計電算化實訓課程:“教”的升華和“學”的突破,為源源不斷培養高素質的會計電算化應用型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推進“理實一體化”進程,改革課程教學模式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不僅僅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內容的一體化,也是教師在知識、技能、教學能力上的一體化,同時,還包含教學場所的一體化。因此,“理實一體化”教學要有與專業和規模相吻合的模塊化課程設置。如教學中我們考慮中職學生及相關課程設置的實際情況設置了總賬、報表、固定資產管理、現金管理、工資管理等項目模塊,以金蝶K/3作為教學軟件,仿真企業環境、仿真企業流程、模擬職能崗位進行教學。實訓中我們將學生劃分小組,選擇良好組織能力和技術水平的小組長作為系統管理員,同時注重組內分工協作與監督。每組啟用一個賬套,賬套內用戶成員分成系統管理員、制單會計、出納、固定資產會計、工資會計,每個成員有自己的口令和操作權限。教師充當系統維護員,指導學生實驗,協助做好數據備份,確保數據的安全。實訓教學模式的改革,豐富和完善了實訓教學內容,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基本操作流程,并能夠熟練應用;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會計電算化理論與實務的差別,并能根據所學知識解釋差異產生的原因;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增強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實施案例教學法,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
所謂會計電算化實訓案例教學法即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一定的會計電算化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剖析案例,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會計電算化中去的“實踐活動”,以提高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會計教學方法。如我校在教學中結合專業特色,選用金蝶K/3軟件案例進行全真模擬實訓。金蝶K/3軟件案例以企業的實際應用為視角,以企業案例為背景,以業務操作為主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通過實訓,學生具備了“實戰”經歷,使學生勤于思考,善于動手,變被動聽課的過程為積極思維,主動實踐的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際應用能力。會計電算化實訓案例的選擇,應依據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內容和教學目的進行選定,遵循實用性、典型性和綜合性原則。教師可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深入企業,收集實際工作資料,加以整理取得;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參考有關資料結合社會經濟的實際狀況自行設計;也可將手工的會計模擬資料,經過整理改編為電算化實訓教學操作案例。
四、教、學、評有機結合,改革課程考核評價方式
我們將課程考核嵌入學生學習過程,分階段對實訓操作進行考核,做到教學活動、學習活動、學習測評的有機結合。考核過程采用開放式考核,即學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按照考核要求,自主完成考核內容。考核內容分為必考和選考,其中系統初始化及系統資料設置、總賬系統和報表系統,是課程教學大綱規定必須完成且熟練掌握的基本操作,是必考內容,不但要求會做而且要完全正確,不能有任何差錯。工資管理、固定資產管理作為選考內容。課程評價采取模塊評價和目標評價相結合方法。評價方法,既有客觀定量的方法,如通過率、考試成績;也有定性的方法,如教師的綜合評價認定、個人的自我評價。
五、推行“名師工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多媒體網絡教學要求教師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課程的內容力求以形象直觀的形式進行表述,使高深的理論通俗化,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學術水平,一方面靠教師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學校提供創造條件,有好的學科帶頭人,形成一個比學趕幫超的氛圍。此外中等職業學校應該配備學歷、職稱、水平都比較高的“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并要求教師要有實踐經歷,能把握會計實踐的新變化,貫徹新政策新制度,對原教材規定內容作適當調整,適當補充形成和提高課程綜合素質方面的內容,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會計電算化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會計電算化應用中還有許多急待解決的問題,這對教師業務能力和知識水平提出了新的標準;也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方法和學習途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通過上列教學改革措施實施,一定會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較強動手能力的會計電算化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牛丹,會計電算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6(4).
[2]楊愛平,關于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的一些思考[J].雁北師范學院學報,2006,(3).
[3]姚曉宇,淺析目前我國會計電算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科技信息,2007(27).
[4]莊明來,會計電算化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
周平(1974-),女,江蘇淮安人,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講師,研究方向:會計電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