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微觀企業動力角度分析現階段網絡兼并的動機,網絡業的兼并整合既是科學與技術推動的結果,又是網絡業自身發展規律的結果。旨在理清網絡兼并的基礎問題。
[關鍵詞]網絡兼并背景動機
中圖分類號:F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110207-01
網絡兼并是隨著經濟全球化、計算機技術、現代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等高新技術的社會化而出現的。本文主要對現階段網絡兼并的動機進行分析,旨在理清網絡業兼并發生的宏觀動因與企業參與兼并活動的微觀動機,或許對網絡業的兼并、整合與網絡業的發展有所裨益。
現在的網絡行業中普遍存在的投入大、產出少,眾多網絡公司難以為繼,后續發展資金短缺和競爭激勵,是導致行業并購產生的最主要因素。我們應該可以知道,任何一個新興行業在發展初期勢必會造成一陣投資熱潮,而且在一段時期內,該行業會迎來高速的發展期,但也同時會造成行業內的浮躁情緒和泡沫經濟,從而會引發整個行業的停滯甚至是衰退。相對于網絡行業來看,由于該行業所具有的特殊性(如開放性、自由性、無明顯的行業壁壘、盈利方式的模糊性、服務模式的可擴展性、服務對象的不成熟性、與傳統行業的可替換性、行業的多變性和眾多不確定性)決定了該行業在經歷了很短的高速發展期后就直接進入了大規模的兼并期。而我們知道,網絡作為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它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雖然目前還沒有人能夠完全看清楚網絡行業未來的發展定律,但是作為一個有極大投資潛力的新興行業,當它處于一個行業發展的低迷期時,對于那些盡管不知道網絡什么時候能產生真正的效應經濟卻又不愿意錯過任何有利時機的投資者或者業內人士來說,在這個時候積極地進行相應的兼并就不足為奇了。
網絡兼并的動機分析從微觀企業角度分析網絡兼并的動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看重網絡產業的營銷價值,傳統企業進入網絡業
由于傳統企業缺少網絡企業所擁有的電子商務平臺與網絡產業所擁有的廣闊的發展前景,因此傳統企業兼并網絡企業,一方面可以應對潛在的競爭與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間,通過兼并增強自身的實力,另一方面傳統企業既可以利用網絡企業的網絡廣告服務,又可以進入電子商務領域整合物流體系,降低成本和利用先進的營銷模式。例如聯華超市、大眾交通等兼并網絡企業,主要是利用兼并網絡公司來實施電子商務。因此,傳統企業的“網絡轉型”已成為其進入新經濟的一個重要步驟。
二、網絡產業的傳統商業模式受到挑戰,網絡企業謀求融合于傳統產業
從網絡企業的發展軌跡與路徑依賴來看,單純的網絡企業只有少數規模較大的可以經受一個新興市場劇烈波動的沖擊而存活,進一步發展則需要與傳統企業融合。網絡企業如何體現其創造價值,需要不斷開發根植在傳統需求上的在線需求才可以解決。例如,國內著名的網絡公司“e龍”兼并國內排名第三的綜合旅游服務公司百德勤(中國)旅游管理顧問管理公司,進入傳統旅游服務實體產業。2000年10月16日,攜程網兼并國內最大的定房中心——現代運通公司。這起網絡企業對大型傳統企業的兼并形成了中國旅游網站華夏、攜程和中國旅游資訊網三國鼎立的局面。搜狐收購新加坡網上書店myepb.com公司5%的股權,將向myepb.com網上書店提供電子商務平臺。這些都是有力的證明。
三、爭做產業領頭羊,規模較大的網絡企業實施兼并擴張戰略
網絡企業的發展對規模與市場地位的要求較之傳統產業更明顯,即只有強大才能生存。因為網絡企業的發展要求資金流動性較強,而只有獲得壟斷地位和壟斷利潤的網絡企業才能保證長期保持穩定、較高的資金流動性。可以從美國網絡產業發展的歷程觀察出這一規律。美國在線與雅虎的收入占到美國網絡在線廣告收入的45%,其它相對小的網站企業只能分配剩下的份額。門戶網站企業如此,專業電子商務企業的生存也遵循這一規律——最強大的才能生存。其實規模大的網絡企業也容易做大,因為用戶、投資都傾向于“投奔”規模較大的企業。新興的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公司會利用這一機會通過兼并來擴大規模,以迅速趕上領先者。例如,中華網1999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以來,便開始對相關網絡企業進行兼并,累計兼并網絡企業超過12家;搜狐(Sohu.com)兼并中國人(Chinaren.com)
形成了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企業。
四、抓住網絡兼并良機,實現低成本擴張
網絡泡沫被擠破,網絡企業的價值大大縮水。網絡企業逐漸進入整合的最佳時機。網絡業巨鱷與傳統產業的巨頭們都不想浪費這一低成本增強實力的最佳時機。大的網絡企業與傳統企業都在利用資金優勢參與網絡業“圈地”運動。李嘉誠旗下的Tom.com公司兼并了包括AAStocks.com、she.com、上海美亞在線、鯊威一系列網絡公司;傳統企業海紅控股通過兼并進入網上娛樂業務不僅擁有聯眾游戲、笑傲江湖、亞聯游戲,而且還和美國迪斯尼互聯網集團簽訂正式協議,共同開發中國互聯網娛樂市場。
五、應對潛在的競爭、拓展自身空間,通過兼并來增強自身實力
兼并雙方在不同領域擁有優勢資源,通過整合雙方在不同領域的優勢資源,可以獲得競爭優勢地位。例如,搜狐兼并中國人(chinaren)后,每天的頁面瀏覽量高達4400萬次,注冊用戶近800萬。這一數字遠遠超過新浪和網易,而成為國內第一門戶網站。搜狐有這么多注冊用戶,這就是其可以做電子商務的資源。對商家和企業來講,可以有更大的平臺來讓他們推銷自己的商品。同樣聯想進入網絡業,兼做硬件產品供應商與信息服務商,主要出于兩點考慮:一是利用現有網絡接入設備,帶動信息服務的業務,以便更好地促進產品的銷售,創造更好的利潤;二是轉向信息服務,選擇比較好的合作伙伴,把他們在傳統行業或者信息服務行業的優勢與聯想多年做IT的經驗結合起來,共同發展信息服務領域。而實現這一戰略,最好的辦法就是兼并。
六、兼并雙方利用對方網絡交叉銷售產品
兼并雙方互相看好對方的銷售網絡,兼并后可以實現雙方資源的共有。這樣兼并各方就可以互相利用雙方的客戶資源、營銷渠道、通過交叉銷售來擴大銷售網絡,增加銷售額。
參考文獻:
[1]徐康,網絡環境下的企業兼并與營銷研究[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錢黎春,網絡經濟下企業營銷組織變化的分析,財貿經濟[J].2004(5).
[3]張小蒂、倪云虎,網絡經濟,高等教育出版社[J].2002(12).
[4]馬躍峰、耿玉玲,網絡并購:并非簡單的整合[J].改革與理論,2005.
作者簡介:
孫桂萍(1976-)女,山東省聊城市人,工程碩士,山東省淄博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高校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教學及高職教育理論。